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澳大利亞看重中國實力 拒絕幫助美國協防颱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5-10-27 1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際上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認為澳大利亞和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南北雙錨」。作為美國的盟友,澳大利亞在許多國際事務上一向緊跟美國,然而近日有一則消息卻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英國廣播公司9月22日報道,美國公開表示不指望其盟友澳大利亞會自動出兵參與美中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這一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澳對華早有好感

  美國政府官員是在會見澳大利亞議會訪美代表團時說上述這番話的。在這一消息傳出的同時,正在美國訪問的澳大利亞聯邦總理霍華德在紐約對亞洲協會發表演講時說,不要害怕中國崛起,試圖限制中國的發展是很愚蠢的。他說:「中國的發展不僅使自己的人民受益,而且對整個世界也是有利的。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和與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使數億人擺脫了貧困,它近年來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經濟和世界貿易保持增長的勢頭。」

  其實,澳大利亞和美國在對華政策上的分歧早就存在。在澳大利亞聯邦政府2000年底發表的國防白皮書中,澳就對其對華政策做出了與美國不同的闡述:澳美同盟是澳戰略防禦的基石,但因兩國各自關注的領域不盡相同,澳將獨立追求自身利益。

  2004年8月,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唐納就表示,如果大陸對台灣動武,澳並無義務根據《澳新美安全條約》助美協防颱灣。唐納指出,根據該條約,只有在美國或者澳本土受到攻擊時,締約一方才有義務幫助另一方,「美國『有義務』保護台灣,那是美台之間的事」。澳對兩岸通過和平談判方式最終解決問題持樂觀態度。

  2005年3月,針對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唐納重申,澳美同盟協定不會迫使澳大利亞參與美國捲入的所有戰爭。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也對唐納的說法給予肯定。霍華德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介入台海衝突不符合澳國家利益。

  美澳同盟由來已久

  美國同澳大利亞和日本的雙邊同盟體系,是美亞太戰略的核心支柱,「美-日-澳」同盟,是西方國家在亞太地區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鐵三角」,澳大利亞和日本,則分別構成了美國亞太戰略的「南北雙錨」。作為美亞太戰略的「南錨」,澳大利亞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澳東部面向太平洋各島國,北面緊鄰東亞近海島嶼鏈和關島海軍基地,西北越過印尼群島可直達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西部面向印度洋,是美在印度洋的最大後勤基地。美國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保持對戰略要塞和熱點地區的控制力,就必須借重澳大利亞。

  美澳兩國在二戰期間就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冷戰時期,澳美兩國互有戰略需求,同盟關係不斷深化。1951年,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簽訂《澳新美安全條約》,三方結為軍事同盟。條約規定,締約國中任何一方的領土完整、政治獨立和安全受到威脅時,三方將共同進行協商;締約國中的任何一方受到武裝攻擊時,三方將視為受到同樣威脅,並將在不違反國內憲法的前提下採取共同行動。冷戰結束后,澳美雙方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維繫了兩國的軍事合作,並將其推向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係。1996年,澳美兩國簽訂了《澳美21世紀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再次提升雙邊軍事合作水平。2000年,兩國又簽署《在國防裝備和工業方面加強合作的原則協議》,加強軍事技術和設備的共享。

  在這些合作的背後,是兩國相互戰略需求的推動。澳大利亞希望藉助美的力量獲得安全保證和提升地區影響力,美則希望澳能在亞太地區為美國分憂,做好美國利益的亞太地區代言人,協助美國維護亞洲秩序。在具體問題上,美不但要求澳協助出兵 伊拉克,要求澳批准在其境內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美還希望藉助澳的力量處理印尼內部的宗教暴力衝突,授意澳統率聯合國東帝汶維和部隊,在應對斐濟政變中貢獻更多力量等。在台灣問題上,美希望澳大利亞能與美協同行動,在台海發生武裝衝突時,協助美國的軍事介入。

  美國一直要求澳大利亞明確表示一旦美捲入台海衝突,澳必須挺身而出,責無旁貸地站在美國一邊。眾所周知,作為美國在南太平洋的緊密盟友,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在許多方面唯美國馬首是瞻,但目前來看,至少在對華政策方面是個例外。從對美台海參戰的要求顧左右而言他,到支持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售和拒絕出席由美、日主導的中國問題會議,這一切都表明澳大利亞在對華關係上有它自己的想法和考慮。澳大利亞拒絕幫助美國協防颱灣,等同於台澳關係降格,並可能引發更大範圍內的連鎖反應,使台灣當局神經高度緊張。

  中澳關係發展迅速

  縱觀過去50多年來的歷史,澳大利亞的中國政策正在經歷一次質的變化,澳對台海問題的表態,正是這一變化的外在表現。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對美國言聽計從。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澳兩國關係經歷了從敵對、正常化到日益緊密的發展過程。

  進入70年代,冷戰格局的變化和中美關係的解凍,為中澳關係的改善提供了契機。1972年,澳斷絕了同台北的「外交關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此後,隨著兩國經貿聯繫的加深,兩國關係的基礎日益牢固。冷戰結束后的一段時間裡,中美關係陷入低潮,中澳關係也出現短暫緊張。1996年,澳率先聲明支持美派遣兩艘航母駛入台灣海峽,同年8月與台灣談判對台出售鈾的可能性。但是,中澳之間的共同利益仍是這一時期兩國關係的主流,合作仍是兩國關係的基調。在這一時期,在澳美同盟關係日益鞏固的同時,中澳關係在經歷各種波折后逐漸升溫。尤其是隨著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澳美關係中的中國因素不斷上升,中國正成為影響澳外交政策越來越重要的變數。

  中國的巨大市場潛力對澳大利亞有著難以拒絕的強烈誘惑。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對外部 能源礦產的需求與日俱增,而澳大利亞作為世界主要能源礦產生產和出口國之一,有著與中國合作的巨大潛力。去年,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並已取代美國成為澳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澳經濟學家估計,2004年對華出口對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0%。澳大利亞多位政界人士早已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澳大利亞人今後的生活水平取決於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與澳中在經貿以及其他各個領域的合作,的確已成為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因。

  中澳接近大勢所趨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日益崛起使亞洲的外交戰略地位發生變化,澳大利亞對華政策在不斷調整。霍華德第三任期以來,明顯加大對亞洲的關注和投入,其對外政策也由「唯美馬首是瞻」轉向「美亞並重」。在這個過程中,澳最看重的是中國對亞洲政治影響力的上升和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霍華德曾經公開表示,中國的進步有利於世界,對澳來講,中國是機遇而不是威脅。霍華德自擔任總理以來已經五次訪問中國。新任澳大利亞總督邁克爾

344

主題

2270

帖子

87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沙發
小黛 發表於 2005-10-27 10:21 | 只看該作者
協防颱灣對澳有什麼好處?傻子才會幹那費力不討好的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