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難道美國社會人際關係就不複雜嗎?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8-11 2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5-08-10 08:39 來源:《書摘》


  我在美國呆了14年,與其說了解了美國和過上了中產階級的日子,不如說更了解了我自己,因為我會有意無意地用中美兩種文化來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講的是這種相對共同的東西,即華人和美國人群體性格的比較。當然每個人的神經系統和個性不一樣,與環境的互動有差異,甚至背道
而馳,同樣的經歷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饋。

  本文提到的華人或中國人主要以大陸開放后從國內到美國的定居者為主,涵蓋大陸、港台的華人和北美華僑和華裔美國人,而文中的美國人主要指佔大多數的歐裔,涵蓋其他種族。身為華人,我們有長處有出色的地方。我側重講毛病,,因為我們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長處,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處,甚至有時根本沒意識到。我的用意不是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視自己,接受自己,揚長避短。
  
  內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國人移民到了美國,生命的風景自然發生了變化。最大的變化,恐怕就是美國文化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或多或少地美國化了,但同時骨子裡的中國文化的血液仍舊滾動著。我們很多人在出國前要比一般的中國老百姓對美國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國后我們發現,在風景之外與進入其內是很不一樣的。因為我們在中國文化中成長,我們到了美國雖然會改變,但我們的性格已經定形,很多傳統和過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們的意識里或下意識里了,哪怕我們自己並不察覺。

  文化差異是相對而言的,這裡所說的華人或中國人和美國人是群體概念,是一種刻板印象,並不代表具體的每個人。

  不少人說,美國人大都比我們華人放得開,外向。這就是一個刻板印象。但我想說的是,如果和你相處的人身上有這個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們,我們是在什麼環境中長大的呀!如果我們有美國人那種成長環境,我們中國人可能比他們還要放得開,性格大多都會外向。當然,如果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都極內向,那是兩碼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決定由神經系統所操縱的,二是在成長環境中發展的。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似乎跟華人姑娘結合的美國男子大都比較內向,或不是那種很陽剛外向的小夥子。是不是中國文化較內向和陰性,美國文化較外向和陽性,而比較內向的美國男子相對難以找到美國女子作配偶而容易愛上東方女子?我們以前一直生活在比較壓抑的文化政治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容易內向。不像在西方人言論相對自由的空氣中長大,容易外向。有時候,我覺得,在美國採訪一個人或請他講話太容易,他會像平時一樣很輕鬆。我甚至覺得美國人大多都可以當演員,因為他們當眾言行自如,很放得開,帶有自然誇張的味道,就像演戲一樣。

  如果你在美國碰到一個美國人很內向,你要小心。一個性格內向的美國人在美國與人交往,要比一個性格內向的華人在中國與人交往要難。因為一個內向的美國人可能會在這個外向的美國社會格格不入;而一個內向的華人,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會被看成是老實、不鬧事、不夸夸其談。雖然現在中國社會不一定這樣看,但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是這樣的,所以至少內向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太離譜。一個性格很內向的美國人既然和外向的美國社會格格不入,那麼這個人心理很容易有毛病。

  我所說的內向和外向,不是簡單的話多或話少,而是敢於表達自己想說的,敢做自己應該做的,放得開,瀟洒自如,特別是當眾的言行。你可以說很少的話仍很有吸引力。美國有錢的家長送小孩子去學acting(表演),大多不是為了要孩子當演員,而是培養其公眾言行能力,怎麼說話得體吸引人,怎樣舉止,怎樣和別人合作表演。我們中國人則多隻會送孩子去學鋼琴。如果我是中國學校的領導,我一定要設表演和演講作為必修課,尤其是對MBA學生,我們中國人在這方面需要加強,而美國MBA學生上不上這門課沒有什麼關係。如果你正在美國讀書,你應該去修表演課和演講課。

  再舉一個例子。美國很多電影很假、粗製濫造,但因為其中不少表演比較真實,而美國人在生活中本來表情就比較豐富誇張,很多觀眾會看得下去;而同樣中國電影如果很假、粗製濫造,觀眾就覺得噁心。這是因為中國電影演員表演本身太做作不真實。中國電影不能走好萊塢的道路,不能搞太誇張太鬧劇的東西。

  我們的內向文化和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苦難和沉湎痛苦有關。東方文化誇張我們身上的痛苦,這種自我沉湎痛苦的過程往往消磨我們的意志,而東方偉人是這種過程的勝利者。西方文化卻恰恰相反,不會輕易地向別人敘述痛苦,因為這很可能涉及自己的隱私。但美國人遇到朋友給他們帶來麻煩造成痛苦時,沒有華人的承受力和面子問題。
  
  陰柔文化和陽剛文化
  
  陽剛不僅僅指肌肉發達、身材健壯和精力旺盛,還包括舉止言行豪爽、果斷、勇敢、富有責任心等等。陰柔指溫柔,嫵媚,靈巧,細膩,順服。定義不重要,你說不出所以然,但你能感覺出來,一個人是不是陽剛或陰柔。

  每個人都有陰柔和陽剛。但我們誰都不否認這裡有男女之別,把這種區別引申到文化上,也是如此。中國男人包括到美國的中國移民或留學生,我們不得不承認,以群體而論,不如美國人陽剛。我把美國的文化稱之為陽剛文化。在這種文化里,人們崇尚健美,敢於冒險。我們說陽剛,通常是跟健壯、勇猛、粗獷、豪爽、大方聯繫在一起的。中國北方文化相對其南方文化而言,比較接近美國文化。

  以長江為界劃分南北,中國文化大抵分為南北文化。北方文化厚實、粗獷、豪爽、大方,南方文化細膩、靈巧、嫵媚、精明。在唐人街的中國人大都是南方人,以沿海地區移民來美的為多,比如廣東、福建和港台。中國南方人普遍個頭要比北方人小,飲食生活習慣也不一樣,中國北方人的文化飲食生活習慣相對接近歐美一些,吃麵食比較多,也喜歡吃乳酪黃油這些東西。除了個人的修養之外,可能和南北環境的差異也有關係。

  同樣是大學生和研究生,美國人比中國人要健壯得多。沒來美國前,以為這是人種的緣故,來留學后才發現,美國人普遍運動量真是大!美國老百姓的健美其實都是鍛鍊出來的。那些不鍛煉身體的人照樣是大腹便便或不健美的。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上健身房很少看到華人,最多看到一兩個,可當時華人學生員工包括大陸香港台灣來的,據說有近千。華人有空願意在一起聚餐或看錄像,打牌。我們到野外去,純欣賞風景多,運動得少。美國人戶外玩的花樣多,而玩也需要體力,也是一種鍛煉。

  美國女人相對其他國家的女人來說,陽氣要足,舉止有男人味,敢說敢幹,精力旺盛。別說跟中國女人比較,就跟法國女人比吧,我就覺得法國女人比美國女人要嫵媚得多,言語舉止很有女人味,這顯然與文化語言有關係。

  男女之間,女的一般比男人細膩。再說太細膩的男人,我們也受不了。如果用男女來作比喻,美國文化是男人文化,中國文化是女人文化。
  
  肢體文化和飲食文化
  
  中國人缺少擁抱,缺少肌膚之親。我們不善於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親近,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被觸摸和擁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人需要觸摸。中國小孩遠遠比美國小孩受到擁抱和親吻得少,到了十歲左右,就很少有人擁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親人。除了握手,我們要到談戀愛時才會和另外一個有身體接觸。也就是說,我們通常在十來年或更長的時間裡,沒有身體的親密接觸。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兒女、兄弟姐妹之間、好友之間,從小到大沒有間斷過擁抱和親吻。凡是正常的人都會有體會,任何言語表達不能代替肢體的表達。社會學和心理學教科書都有「身體語言」這個術語。中國文化缺少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達人之間的感情和分享,是我們文化含蓄的原因之一還是結果之一?

  美國年輕人喜歡暴露。天氣稍稍暖一些,就恨不得把衣服都脫了。在公園和大學校園裡,經常能看到這種現象:小夥子姑娘們喜歡在陽光下裸露,把上身衣服和長褲脫了,躺在草地上。暴露需要本錢,通常身體健美或自認為不錯的人樂意這樣做。這種風氣,雖然和美國的性文化有關,但也說明美國人挺喜歡炫耀的,他們把許多主動的表現看做是自信或加強自信。我家樓下有個室外游泳池,夏天在那兒游泳只有兩三個人,鄰居們大多只是躺在池邊裸露,聊天而已。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正因為美國人喜歡暴露身體,促使他們中的許多人喜歡運動,一方面運動本身要求你儘可能穿得少便於運動,另一方面經常地運動使你的身體更健美,裸露起來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才有欣賞的愉悅。我之所以把美國文化稱之為肢體文化,也因為美國人的運動水平相對高和身體素質比較好。

  中國文化中最突出、最講究、舉世皆知、並且我們引為驕傲的,恐怕就是飲食了。在美國,幾乎任何一個城市,不管它有多麼偏僻,都有中國飯館。中餐在美國很便宜。在紐約唐人街,你甚至可以只花3元25分就能吃到兩菜一湯的午餐或3元錢的盒飯。無論你到哪個唐人街,飯店、食品店和菜店,即和飲食有關的商業總是居首位。

  最讓人不理解的是在美國各地看到很多中餐館都被捂得嚴嚴實實的,有些飯館甚至沒有對外的玻璃窗,據說是個風水問題,為了不讓財氣外流。相反的是,美國人喜歡在光線明亮的地方進餐。如果可能,夏天裡,美國飯館(除非正規的大飯店)喜歡在門外擺上桌椅招待顧客,而顧客因此而大增。當然,像紐約唐人街這樣的臟地方,就算條件允許,你也不可能在門外擺上桌椅招待顧客。而在和曼哈頓唐人緊街挨的小義大利區,你能看到這種情形。

  我們中國人講究吃,講究色、香、味,這是非常好的。然而,我常常聽到我的中國朋友說:「美國人精力真旺盛。」我想,這與我們兩種文化的不同有關,而不僅僅是種族遺傳基因的問題。美國人經常大運動量的鍛煉以及他們的飲食結構,是否也是他們精力旺盛的來由?
  
  單純與複雜
  
  東方人喜歡把問題複雜化,而西方人則喜歡簡單,不願使自己活得太累。許多中國人覺得美國人單純,簡直有點傻,或者說像小孩,童心重。多年前我曾和一位美國朋友說,我們中國人太複雜,沒有你們美國人單純。她的看法正好相反。我的這位朋友是中文博士,在中國當過老師,和中國人談過戀愛。按理說,她要比一般的美國人更了解中國文化。碰到很多在海外定居的中國人,問他們回國內工作生活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回答幾乎都是因為國內人際關係太複雜。

  難道美國社會人際關係就不複雜嗎?就個體直接而言,這個問題比較難以回答,這取決於你的個性和人際關係的互動形式。但是,當兩種文化差異較大時,而我們彼此又不很了解對方包括其整個文化背景和成長道路,我們的言行會單純起來,也就不易在兩種文化互動中使事情或人複雜起來。比如,兩個在異國長大的人談戀愛,就算兩人都懂對方的語言,也只能在比較簡單的層次上交往。語言是一個交流工具,然而語言所容納和背後所包含的風俗習慣、傳統歷史以及社會政治等背景,卻是一個在異國長大的人難以彌補的。當我們和美國人交往時,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會比美國人更單純。這就是為什麼我的那位美國朋友會認為中國人比美國單純。

  增進彼此了解和理解是好的,但同時也會讓人事複雜。一個小孩子,對這個世界了解和理解得少,他就單純。當兩種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也是如此,了解得多了,彼此反而可能不單純了。要在一起和睦相處,光有了解和理解是不夠的,最後一定必需諒解,這是我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三解方程」。光有真誠不夠,必須有寬容。

  美國人之所以相對比中國人單純,至少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那些幾千年的苦難動蕩對文化的影響,沒有經歷過那些特定的歷史因素對我們的潛移默化。人造就文化,文化塑造人。這裡面的因果,你我都無法說得清。事情可能往往互為因果。

  美國法律相對健全、個人隱私和利益受到保護,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人事在複雜上受到抑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個人隱私和個人利益保護得相對較弱,因此人們就變得不易相信還沒有到手或看不見的東西,不易相信他人,人際關係自然就複雜起來。我們也免不了會受到影響。同時我們在美國定居,和華人交往時的言行與和美國人交往時的言行可能會不一樣,這不是裝出來的。人是一個條件反射的動物,對於不同的對象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中國開放后,經濟發展了,可是假的東西太多。上當受騙過後,人就難以輕信別人。因此在這種環境里,人有時想不複雜都不行,從這個意義上說,書生或書獃子生活在美國要比中國容易得多,雖然美國教育和社會並不鼓勵書獃子,但你可得到相對健全的法律保護。所以,為什麼這麼多的中國書獃子留在了美國,僅僅因為美國物質豐富相對自由,恐怕吸引力不夠吧。

  美國人相信其國家是自由的,從而使很多普通老百姓很容易相信其新聞媒介,似乎既然是自由就暢所欲言,沒必要說假話。或許因為單純,大多美國人特容易受輿論的影響和操縱,包括對中國的態度和認識。我們都知道,媒介都有炒作的功能,況且還有意識形態的影響和政治經濟利益的介入。

  單純的人不一定不說假話。小孩子很單純,可有時也會撒謊。暢所欲言和自由並不能保證沒人說假話大話。柯林頓總統還當著全國人的面撒謊呢。美國文化里也有假話大話,只是因為他們多屬於表演型的,說起來很自然很自信,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可能並不覺得。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找工作中的面試,不少美國人在推銷自己時,不吹牛就得不到工作。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8-12 05:4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缺少擁抱,缺少肌膚之親。我們不善於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親近,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被觸摸和擁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


看來,要多擁抱孩子呀。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140

帖子

5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50
3
LK2004 發表於 2005-8-12 06:01 | 只看該作者
呵呵,這個比較感覺太膚淺了點兒。

什麼西方是男人文化,中國是女人文化。
中國文化最高境界講求天人合一,追求內心修練與人和諧與自然和諧。
西方所謂文化特徵你從動物身上就可感覺到,是一種征服。如果這個被理解為男人文化,那麼與之相對的女人文化是順從與被征服。
中國的文化難道是順從文化,被征服文化?

一個不顯山露水的人,你認為那是順從女人化,是因為你膚淺。你真對這種人征服一下試試?
嘿嘿,原文作者根本不知道中國文化是什麼東西,就已經被美國文化征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393

帖子

14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5
4
studywork_up 發表於 2005-8-12 23:4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海納百川!

古代近代,那麼多外族,特別是蒙古,滿清,都給漢化了。
就連到開封的猶太人,也給漢化!
尤其是唐朝!

不單漢化到中國的異族,連朝鮮韓國,日本,越南。。。。。
都是大中華文化圈。

所以中華文化是王道,真正的男子漢氣概的王道。有極大開闊的心胸。

現在中國重新崛起,未來一定是世界第一!

原文作者不懂就不要在這裡胡說八道!
M堂花醉三千客,一λ氖蕁T蚓譜肀廾R,生怕情多累美人。 孝和仁、智勇健強、忠xY信 Miles2Go, +U+U, always GoGoBett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09

帖子

1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8
5
tangseng 發表於 2005-8-14 18:42 | 只看該作者
看東西不能光看自己看不慣的,專門喜歡挑刺就是「典型的中國文化」,或者說「文人文化」,這裡的「文人」指自認為有點文化修養和眼光的人
文章裡面的觀點看的出來都是作者自己的體會,至少沒有照抄照搬一些「俗套(cliche)」,比如中國人都是數理天才但是沉默寡言,老外都是蠢蛋一個但是卻喜歡吹牛等等。觀點是比較獨特,特別是關於「美國人際關係就不複雜」那部分很有現實意義,但是涉及到「中西文化比較」這樣一個「漠如煙海」一樣的題目,簡單的幾個類比就顯得太籠統和一般化了,比如「很多中餐館都被捂得嚴嚴實實的」這個明顯不對(至少我從來沒看過嚴嚴實實的中餐館,不會這麼巧吧?),還比如「那些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被觸摸和擁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暈倒,小孩需要觸摸是大家都明白的,但是大人也要一天到晚被人摸???這個就。。。。。。
其實大家應該知道「不要為觸摸而觸摸」這個道理,難道說「觸摸」真的那麼神奇?小孩需要的其實並不是那種「身體上的觸摸」,而是「心理意義上的觸摸」,即「關愛」,成人也是一樣。這點上,中國人反而做的更好,難道不是嗎?中國人的親情觀念舉世公認,甚至對陌生人也是如此(至少對老外中國人可好了,經常哄的剛來中國的老外一楞一楞的,以為自己是什麼王子公主呢,哈哈)
等等......
話說回來,強求面面具到也不可能吧,難道中外學者數百年都未能搞清楚的問題,一個帖子就寫明白了?(而且還能讓那麼多人都看了滿意?)一家之言,說者無心,聽者留意罷了。


但是回帖的那兩位(LK和studywork)和原文作者一比就差了太多了:
LK基本上是一個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我翻譯他的帖子(估計90%是男性)願意就是:
男性是征服,女性是順從,男性文化比女性文化高級很多,因此把美國文化比成男性文化,中國文化比成女性文化就是對我們中國人的侮辱!
西方文化是「動物」類的比較原始野蠻的文化,而中國文化則是進化過的高級文化

至於studywork的帖子,唉,更沒什麼好說的,翻譯過來就是:
中國人牛X!世界第一牛X!過去是牛X!未來還會更牛X!更更牛X!更更更牛X!
一句話:牛X的都不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6: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