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礦源「青黃不接」 400餘城市面臨礦竭城衰命運

[複製鏈接]

2

主題

29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1

積分
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bg518a 發表於 2005-8-4 0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地質調查局報告預測,2010年前後將是我國大中型礦山關閉的高峰期

  本報記者侯利紅髮自北京

  國土資源部擬將廣泛吸收社會各路資金,推進商業性礦產勘察。

  「我們目前正在配合國土資源部做『如何促進商業性礦產勘察』的調研。」國土資源部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鄒永生向本報記者透露。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礦產資源處一位官員昨天也表示,目前國土資源部正代國務院起草《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估計今年年內就能出台。其中將包括對商業性礦勘的扶持政策。另外,國家還將加大對公益型礦產勘察的投資力度。找礦滯後於採礦

  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顯示,我國目前在產的金屬礦山大多數建於20世紀50~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開採,目前已有三分之二呈現老化狀態,保有儲量嚴重不足。

  「沒有接替資源,中國礦業發展的命運堪憂。」鄒永生在調查中發現,全國400多個礦城都因為礦產勘探力度不足而面臨「礦竭城衰」的命運,勘探人才也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與此同時,我國礦產資源產品對外依存度日益加大,這對國家經濟安全將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該報告預測,2010年前後將是我國大中型礦山關閉的高峰期,將從目前的415座減少到188座。

  此次「如何促進商業性礦產勘察」課題的帶頭人,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國土資源部部長顧問方克定指出,當前的礦產勘察規模和找礦成果未見起色,是制約我國礦業發展的「瓶頸」。縱向看,礦產勘察業-採礦業-原材料工業前輕后重;橫向上,同開發脫節的非油氣礦產勘察與一體化的油氣礦產勘察、開發合成的「二元」結構性失調仍很明顯。國家不再投、社會不敢投

  找礦滯后採礦,究其原因,還是資金不足。

  鄒永生表示,沒有經費開展找礦勘察、更新技術設備,「現在固體礦產的地勘隊伍基本上就處於以『養人』為主的狀態。」

  「目前中國地勘行業是國家不再投、社會不敢投。」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劉建明指出,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資,地質隊找礦。進入市場經濟后,國家把探礦定義為商業性活動而推向市場,國家不再投資(只投資公益性地質);地勘隊伍改制企業化,靠市場求生存。

  另一方面,中國的商業性探礦市場事實上從未形成。探礦投資具有風險高、周期長、技術性強等特徵。據劉建明介紹,現在探礦成功率往往小於5%,甚至只有1%。沒有完整的風險退出機制,社會資本當然會「小心謹慎」不敢輕易進入探礦領域。

  此外,方克定認為,礦業權市場不規則,欠完善,業內外對這個市場特別是有關國際規則缺乏了解,以及礦業投資環境仍不理想,這些都是阻撓礦產勘察復甦的重大因素。商業性礦勘是方向

  目前,中國急劇增長的資源需求正掀起了新一輪找礦高潮。今年以來,中國礦產資源勘察開發已成為各類投資關注的熱點。來自國土資源部的最新統計結果表明,今年前5個月,全國頒發勘察許可證比去年同期增加29.8%,頒發採礦許可證同比增加45.2%。在礦產勘察業,已經出現了國有、民營、社會資金和外資齊上陣的局面。

  鄒永生告訴記者,現在礦產資源需求非常旺盛,但現狀卻是固體礦產資源極其短缺,地勘行業嚴重萎縮,此次調研的目的就是最終促使國家出台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各種資本進入礦勘領域,真正將礦產勘察行業推向市場。

  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原國家地質礦產部部長朱訓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也曾建議國家建立風險勘探基金。他說,參與勘探的單位如最終找不到礦產資源,可以得到一筆補償資金;如找到資源國家則可以高價拍賣,「肯定不會虧本」。同時,國家應提高地質大調查的程度,即國家投資拿出更多資金進行礦產勘察,以保證礦產資源的接續性。

50

主題

1191

帖子

28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2
沙發
gogomilk 發表於 2005-8-4 10:40 | 只看該作者
是不是危言聳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6: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