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上18: 1-46>(一)

[複製鏈接]

3324

主題

3344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1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8-20 2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上18: 1-46】【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在列王紀上第十八章中記載了,在旱災持續了三年後,神命以利亞使亞哈王得以見到他;以利亞就叫俄巴底帶亞哈來見他;以利亞叫亞哈招聚百姓和巴力眾先知上迦密山,在迦密山上以利亞與巴力眾先知對決,之後以利亞就殺了他們;以利亞就禱告使天降大雨。本章首先說到:【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那時,撒馬利亞有大飢荒;】「過了許久,到第三年」,這次旱災總共長達三年半(路4:25)。到「第三年」,神主動讓亞哈能得見以利亞,並不是因為先知的禱告、或百姓的認罪悔改,而是因為神要顯明自己的時候到了。「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神吩咐以利亞去見亞哈,要冒著生命的危險,但神說「你去」,「以利亞就去」,神話語的權柄繼續通行在他的身上。每一個做神話語出口的人,都要自己首先順服神的話語,才能活出神話語的見證。「那時,撒瑪利亞有大飢荒」。「撒瑪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代稱。「大飢荒」是因連年乾旱所引起的飢荒。【亞哈將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來。(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亞哈對俄巴底說:『我們走遍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邊,或者找得著青草,可以救活騾馬,免得絕了牲畜。』於是二人分地遊行,亞哈獨走一路,俄巴底獨走一路。】「亞哈將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來。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家宰」是掌管宮廷事務的官,權力極大。而「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甚是」就是極度地。「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耶洗別」是亞哈的王后,以敬拜巴力出名(17:31);「殺耶和華眾先知」,因他們群起反對敬拜巴力而受到迫害。「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在耶洗別的時候,北國已經離棄神六十多年,但還有那麼多的「耶和華眾先知」,並且在逼迫的環境還能得著「甚是敬畏耶和華」的俄巴底的幫助。「亞哈對俄巴底說:『我們走遍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邊」,「走遍這地」是指王宮附近整個撒瑪利亞山區;「水泉」是從地下湧出的泉源;「溪」是從山上地表流下的澗水。「或者找得著青草,可以救活騾馬,免得絕了牲畜』」。當時騾子是富貴人家的坐騎,馬是軍隊的戰馬,亞哈想「救活騾馬」,目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軍隊,並不是體恤百姓的疾苦。「於是二人分地遊行,亞哈獨走一路,俄巴底獨走一路」,就是分頭前去搜尋。

【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俄巴底認出他來,就俯伏在地,說:『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回答說:『是。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俄巴底說:『僕人有什麼罪,你竟要將我交在亞哈手裡,使他殺我呢?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無論哪一邦哪一國,我主都打發人去找你。若說你沒有在那裡,就必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說,實在是找不著你。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恐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這樣,我去告訴亞哈,他若找不著你,就必殺我;僕人卻是自幼敬畏耶和華的。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我將耶和華的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豈沒有人將這事告訴我主嗎?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他必殺我。』以利亞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我今日必使亞哈得見我。』於是俄巴底去迎著亞哈,告訴他;亞哈就去迎著以利亞。】「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這「相遇」是出於神的引領。「俄巴底認出他來,就俯伏在地,說:『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認出他來」,因以利亞曾於三年半前去見亞哈王,當面指責他,隨侍在王身邊的俄巴底印象猶新;「俯伏在地…你是我主」,顯示身為王室重臣的俄巴底,為人敬虔且謙卑。「回答說:『是,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以利亞不是跟隨俄巴底去見王,而是讓王來見他。「俄巴底說:』僕人有什麼罪,你竟要將我交在亞哈手裡,使他殺我呢?『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無論哪一邦,哪一國,我主都打發人去找你」。亞哈王當時的國勢已經比較強大,所以能要求周圍的小國協助尋找以利亞,並「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若說你沒有在那裡,就必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說,實在是找不著你。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俄巴底認為他若去告訴亞哈「以利亞在這裡」。「恐怕我一離開你,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俄巴底擔心「耶和華的靈」會在亞哈到來之前,將以利亞提到別的地方去。「這樣,我去告訴亞哈,他若找不著你,就必殺我」。就是在沒有保證之前,俄巴底絕不肯前去報信。「僕人卻是自幼敬畏耶和華的,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我將耶和華的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豈沒有人將這事告訴我主嗎?」俄巴底隱藏一百個先知的事情,他認為以利亞一定知道,因為他是神的先知。「現在你說,要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他必殺我。『以利亞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我今日必使亞哈得見我』」。「萬軍之耶和華」這個稱呼,表明神是創造、支配「萬軍」的神,因此以利亞「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是向俄巴底宣告:神的權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神的先知根本不會懼怕亞哈。

【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亞哈認為這次旱災是因以利亞所宣告的誓言(17:1)而引起的。「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以利亞告訴亞哈,使以色列遭受旱災的不是他,而是亞哈和他的先王暗利的罪。「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耶和華的誡命」指十誡,其中不可有別的神,不可雕刻偶像,不可跪拜偶像(出20:3-5),而亞哈和他父家卻「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侍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以色列眾人」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並非指全國百姓,不過人數遠大於千人。「那四百五十個先知」,是亞哈所供養的,「先知」在此是指事奉偶像假神的祭司。「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亞舍拉」與巴力相對稱的陰性偶像假神。「迦密山」位於以色列西北部,是當時敬拜巴力的中心。當先知以利亞奉神的差遣說話的時候,話語里就帶著權柄,所以現在不是亞哈王在發命令,而是以利亞在發布命令。他要在「迦密山」與八百五十個假先知對決,顯明「耶和華是神!」【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先知」是指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共有八百五十名。「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這是指責他們又敬拜耶和華,又敬拜巴力,沒有專一。「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真神只有一位,以利亞要百姓在耶和華與巴力兩者中間作抉擇。「眾民一言不答」,他們不回答以利亞的話,因為他們不認識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

【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當給我們兩隻牛犢。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選一隻,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我也預備一隻牛犢放在柴上,也不點火。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是指在場的耶和華先知只有他一個,因為以利亞知道以色列還有其他的先知。「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另外還有四百個亞舍拉的先知。「當給我們兩隻牛犢。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選一隻,切成塊子,放在柴上,不要點火」。「兩隻牛犢」是獻祭的祭牲。「我也預備一隻牛犢,放在柴上,也不點火」。「不點火」就是特意避開人為的點火,各自向神祈求,如果是真神便會降下火來焚燒祭牲,藉此辨明真神與假神。「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降火顯應」就是用降火來回應人的呼求。當以利亞提出「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的時候,之前「一言不答」的眾民,現在卻說「這話甚好」。因為「火」是巴力的強項,巴力的造型就是手持閃電,而神的百姓敬拜巴力,所圖的就是巴力降下閃電和風雨。「以利亞對巴力的先知說:『你們既是人多,當先挑選一隻牛犢,預備好了,就求告你們神的名,卻不要點火。』他們將所得的牛犢預備好了,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踴跳。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們,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他們大聲求告,按著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他們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以利亞對巴力的先知說:『你們既是人多,當先挑選一隻牛犢」,以利亞把優先權讓給了巴力眾先知,從而表現出對耶和華堅固的信心。「預備好了,就求告你們神的名,卻不要點火」。不點火而求神降火,以試驗出誰是真神。「他們將所得的牛犢預備好了,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巴力眾先知雖經極力呼求,卻絲毫未見回應。「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踴跳」,就是在眾人眼前顯出瘋狂的樣子。「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們,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以利亞以輕蔑的態度譏諷嘲笑對方;「因為他是神」這是反諷的話,若真是神,便不需要大聲求告才能聽到。「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這是將假神當作常人一般的看待。「他們大聲求告,按著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用刀槍自割、自刺」是自殘的行為,用意在激起巴力的關注。「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他們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就是得不到任何回應。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6: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