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上17: 1-24>

[複製鏈接]

3324

主題

3344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1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8-20 05: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上17: 1-24】【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在列王紀上第十七章中記載了,以利亞預言旱災要臨到。而從本章起至王下第八章 ,記載了神興起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行了一連串的神跡,為要針對亞哈家對巴力的敬拜。迦南人相信巴力是暴風雨之神,能為他們的農作物帶來甘霖,所以要敬拜它。但降雨在地上是耶和華神!因旱災神就吩咐以利亞去藏在約旦河東邊的基立溪旁,神要借著溪里的水和烏鴉來養活以利亞;在溪水幹了后,神又吩咐以利亞往撒勒法靠寡婦供養;最後因以利亞的禱告救活寡婦的兒子。本章首先說到:【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基列」在約但河東岸的北部,屬於北國以色列轄境。當北國的君王和百姓都【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申11:16)的時候,神就興起在地上「寄居」的以利亞,向百姓顯明只有「耶和華是神」,又興起他的門徒以利沙,顯明只有「神是拯救」。因此以利亞和以利沙就成為南北國歷史上行神跡最多的兩位先知。「以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先知,奉神差遣為祂說話;「亞哈」是北國以色列的王。「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先知以利亞「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表示大能的神必定會鑒察並促成此事;「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因以利亞被神使用作為話語的出口,所以他關於降雨或不降雨的禱告,完全是神心意的發表。「不降露,不下雨」是指乾旱。這次神命旱災臨到迦南地,一方面是懲罰以色列人拜假神的罪,另一方面是為了證明耶和華是掌管風雨的真神。

【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離開這裡往東去,藏在約旦河東邊的基立溪旁。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烏鴉在那裡供養你。』於是以利亞照著耶和華的話,去住在約旦河東的基立溪旁。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他也喝那溪里的水。過了些日子,溪水就幹了,因為雨沒有下在地上。】「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可能當時亞哈王對先知以利亞警告的話不以為意,並且因長時間一直沒有下雨,亞哈王便會採取行動對付先知以利亞,因此神吩咐以利亞:「你離開這裡往東去,藏在約但河東邊的基立溪旁」。「離開這裡」就是離開亞哈王所能到的地方;「基立溪」是約但河東邊的一條小支流,基列雅比就在它的北岸。「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烏鴉在那裡供養你」。在這飢荒乾旱期間,神把以利亞帶到基立溪旁,讓烏鴉「早晚」,即每天兩次定時,「叼餅和肉」就是已經烹煮過的食物,以及溪里的水,使以利亞得到飲食。這讓我們看到,神是掌管天地萬物的,而且神又是多麼細心看顧祂忠心的人。「過了些日子,溪水就幹了,因為雨沒有下在地上」。以利亞憑起誓所說的預言很快就應驗了。【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撒勒法與路加福音4章26節同)去,住在那裡;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因基立溪水乾涸,以利亞無法再在溪旁過日子,因此神再次吩咐他:「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裡」。「西頓」是亞哈王后耶洗別的故國(16:31),在那裡一面是亞哈王意想不到的地方,另一面是在亞哈王的勢力範圍之外,所以是以利亞很好的藏身之地;「撒勒法」位於推羅北方約21公里,西頓南方約15公里。「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古代的「寡婦」是最需要別人幫助的弱者,撒勒法的寡婦更是拜巴力的外邦人,但神卻偏偏安排一位拜巴力的寡婦來供養祂的先知。

【以利亞就起身往撒勒法去。到了城門,見有一個寡婦在那裡撿柴,以利亞呼叫她說:『求你用器皿取點水來給我喝。』她去取水的時候,以利亞又呼叫她說:『也求你拿點餅來給我!』她說:『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我沒有餅,壇內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做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以利亞對她說:『不要懼怕!可以照你所說的去做吧!只要先為我做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做餅。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壇內的面必不減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婦人就照以利亞的話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壇內的面果不減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以利亞就起身往撒勒法去。到了城門,見有一個寡婦在那裡撿柴」。以利亞聽從神的話立刻行動,但到了那地方,卻發現這裡的旱災與基立溪一樣嚴重。「到了城門,見有一個寡婦在那裡撿柴,以利亞呼叫她說:『求你用器皿取點水來給我喝。』她去取水的時候,以利亞又呼叫她說:『也求你拿點餅來給我!』」她去為一個陌生人取水,表明她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婦人。「拿點餅來給我」,因以利亞知道她就是神所吩咐供養他的寡婦。「她說:『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我沒有餅,壇內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點油」。這位寡婦是拜巴力的西頓人,她認出以利亞是以色列人,所以「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表示鄭重。「一把面…一點油」,指僅有的最後一餐食料。「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作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意思是吃過最後這餐后,很可能從此便餓死。「以利亞對她說:『不要懼怕,可以照你所說的去作吧」。「不要懼怕」就是不要怕會餓死;「照你所說的去作」就是先找兩根柴,然後回家作餅。「只要先為我作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作餅」。以利亞叫寡婦先為他「做一個小餅」,是要寡婦把耶和華神放在首位。「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表示她只要照以利亞所說的話去作,神便會成就祂所說的:「壇內的面必不減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這個神跡將會持續直到乾旱過去。「婦人就照以利亞的話去行」。信而順從,乃是蒙服的路。「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她家中的人」除了她的兒子以外,可能包括公婆和親人;「許多日子」至少有三年之久。「壇內的面果不減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當時北國以色列的百姓對自己的神完全沒有信心,而這位外邦寡婦卻「照以利亞的話去行」,結果大大蒙福,經歷了神信實的供應。

【這事以後,作那家主母的婦人,她兒子病了;病得甚重,以致身無氣息。婦人對以利亞說:『神人哪,我與你何干?你竟到我這裡來,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以利亞對她說:『把你兒子交給我。』以利亞就從婦人懷中將孩子接過來,抱到他所住的樓中,放在自己的床上,就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我寄居在這寡婦的家裡,禰就降禍與她,使她的兒子死了嗎?』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求禰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活了。以利亞將孩子從樓上抱下來,進屋子交給他母親,說:『看哪,你的兒子活了!』婦人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借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這事以後,作那家主母的婦人,她兒子病了,病得甚重,以致身無氣息」。「這事以後」,就是婦人經歷了耶和華神信實的供應之後。「作那家主母的婦人」,是指那寡婦;「病得甚重,以致身無氣息」,是指病情非常嚴重,已經病死。「婦人對以利亞說:『神人哪,我與你何干?」婦人在埋怨以利亞無端帶來災害。「你竟到我這裡來,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寡婦死了兒子,完全失去了盼望,陷入極度的悲哀之中,以為兒子的死是因為自己的罪。但神的意思不是要因她的罪懲罰她,而是要進一步帶領她認識神。「以利亞對她說:『把你兒子交給我』」。這時以利亞也不能理解神的用意,但他做對了一件事,就是借著禱告把難處帶到神面前去。「以利亞就從婦人懷中將孩子接過來,抱到他所住的樓中,放在自己的床上,就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以利亞切切地向神禱告。「我寄居在這寡婦的家裡,你就降禍與她,使她的兒子死了嗎?『」在這種情況下,連以利亞也難免誤認為是神特地因他而降禍給那寡婦。「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表示以利亞要禱告到神應允為止。「耶和華我的神啊,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靈魂仍入他的身體」,就是使他活過來。這清楚地表明,人死不是如燈滅靈魂不存在。「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活了」。以利亞的禱告蒙神垂聽,使孩子死而復活。「以利亞將孩子從樓上抱下來,進屋子交給他母親說」。以利亞將孩子活生生的交還給他的母親,就說:「看哪,你的兒子活了」。這是信心歡欣的宣告。「婦人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婦人之前雖然口稱以利亞是「神人」,但那是一種客觀的知識,現在從心裡切切實實的認識他是「神人」。「耶和華借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她承認以利亞真是神的先知,神借著他的口所說的話都是真的。而以利亞把難處帶到神面前去,切切地向神禱告,結果以利亞的禱告蒙神垂聽。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像以利亞那樣,把難處帶到神面前去,懇切的禱告,並要完全的順服神,這樣在我們生命中就能經歷到,神一切奇妙的作為和恩典!阿們!

www.biblestudy-xbss.com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霞步思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