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理學家:延遲滿足的危害,將在孩子18歲以後爆發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3-2-27 19:30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家研究所研究員曾對1511名兒童做過一項調查,得出驚人的結論: 針對兒童的四大暴力行為——「身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視」中,「忽視」對兒童心理健康影響最大。 「忽視」是導致孩子抑鬱、焦慮的最大可能。 而父母所運用的「延遲滿足」,最大程度上忽視了孩子情感需求,阻斷他了的情感連接。 當孩子的情感需求中少了擁抱、親昵、滿足,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變得壓抑而又痛苦。 <br />
心理學家哈洛曾得出過這樣的言論: 從小缺乏情感回應的孩子,成年後極容易出現巨大的心理障礙,被刻意訓練和孤立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出現孤僻、抑鬱和自閉的問題。 行為主義心理家約翰·華生特別崇尚延遲滿足教育,他還因此提出一個「哭聲免疫法」: 孩子哭的時候不要馬上抱,要不斷去延長安撫孩子當時的間隔時間,通過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不哭」。 在他的這種觀念下,很多父母效仿:摔倒不扶、越哭越不要理他、要求要及時拒絕的教育觀念。 這樣的教育,等同於漠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利用冷酷的訓練方式,極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內心的極度扭曲。 根據醫學家研究診斷,那些被刻意哭聲法訓練的孩子,往往會陷入睡眠障礙,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精神分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7: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