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旅美華人理財讓錢生錢合理投資致富

[複製鏈接]

47

主題

56

帖子

9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2

積分
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ack70 發表於 2005-7-6 18: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美國,投資理財是人們必須要學會的本領之一,更是登陸美國的外來移民們的必修課,因為合理的長期投資計劃能夠使投資者的資產安全增值。{$ad-alumni}   

  以高儲蓄率著稱的華人在美國是否善於理財?《華盛頓觀察》周刊為此採訪了在美國從事華語市場投資諮詢工作的投資顧問梅孝生,和他聊聊旅美華人在投資理財方面的特點與趨勢。   

  「『掙錢(earn money)』是人們憑自己的努力工作來獲取收入的簡稱,而『賺錢(make money)』則大多指人們憑自己的資本來獲取收入。」梅孝生在採訪中說,「人們常說的『錢生錢容易』在美國的體現就是進行合理投資的致富。」   

  華人投資行為的特點――短線、逐利   

  對於普遍的美國家庭來講,投資是將近期內用不著的余錢進行長、短期的合理規劃。長期投資中著名的「72法則」是沒有接受過金融專業培訓的老百姓的黃金法則。它的秘密是:一筆錢能夠在72除以年回報率的百分數內的年數內翻一番。例如如果投資回報率為9%,則今天的1萬美元大約在8年的長期投資之後變成2萬美元。   

  梅孝生認為,由於其獨特的歷史、文化,亞洲人的儲蓄率在世界各族裔中一向普遍較高。當他們移民到美國以後,在理財方面仍保留了這一特點。同時,新移民安家置業的需求也使房地產成為人們投資的一大部分。新移民普遍具有持有較多現金DD包括銀行存款DD的特點,這是由於其長期養成的儲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他們對新的環境的小心與謹慎。   

  「與從小就對投資理財耳濡目染的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相比,華人移民在理財方面還不是非常成熟。」梅孝生表示,「精打細算的習慣和重視儲蓄的傳統一方面使他們具有良好的理財能力,但是不熟悉的市場規則與投資理念卻妨礙了他們最大限度地利用投資來為自己和家人獲得最大的利益。缺乏長期投資觀念,過於重視投資的短期收益是他們投資理財方面不成熟的最大表現。人們在金融市場投資的重點過於集中於股票產品。」   

  梅孝生繼續分析說,「華人新移民投資的另一特點是未能充分利用專業人員對市場和規則的了解。一般美國家庭在投資時大多會向專業的投資顧問進行諮詢,以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規劃長、短斯投資的比例,平衡願承受的風險和希望獲得的收益。而華人新移民一方面對金融服務市場不了解,一方面可能不願花額外的錢來進行諮詢,大多自己在股市上進行交易。」   

  投資的最重要原則――多樣化   

  在談到華人在投資理財中最應注意的問題時,梅孝生說:「任何投資行為的首要原則就是要選擇多樣化的投資產品以控制風險」。   

  他說,雖然這是人人皆知的基本原則,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這點。華人大多投資於股市,在股票選擇中也以一些熱門的股票為主,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獲得短期收益。這種行為與其說是「投資(investing)」,不如說是「交易(trading)」。   

  當前的投資方向――「防禦性」投資   

  「近來,美國的金融市場由於對油價上漲、通貨膨脹、巨額貿易和預算赤字和經濟走勢的擔心,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談到美國的投資狀況時,梅孝生說,「在這種情況下,對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投資者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對股票投資。當前,可以考慮投資一些『防禦性』的投資產品,如一些能夠在熊市下表現不俗,同時在牛市中也能獲得相當收益的投資產品,例如那些經營業績良好,無論宏觀經濟走勢如何都能盈利的大公司。」   

  「如果個人投資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跟蹤、分析公司的表現,那麼可以考慮投資一些專門投資與這類股票的『防禦性』基金產品。」他說,「經營情況穩定,並按時發放紅利的電力、石油等公司的股票的收益型基金卻值得投資者留意。   

  同時,旅美華人還可以考慮一些其他的替代產品。梅孝生的建議是「如果投資者既希望獲得紅利收入,又希望控制基金的風險,可以考慮選擇某些優先股股票產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