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切的靈不可都信>

[複製鏈接]

3330

主題

3350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1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1-9-8 1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切的靈不可都信>
讀經「約壹4: 1-3」「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在約翰壹書第四章的這段經文中,使徒約翰吩咐當時的信徒也是今日的信徒要遵守的命令是:「一切的靈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這也是神透過使徒約翰命令我們。因為在靈的領域裡,不單有神的靈,也有敵基督者的靈。不單有聖靈,也有謬妄的靈。今天有許多人假借聖靈的名義向眾人說話,以謊言和謬論混亂主的教會。因此使徒命令我們:「一切的靈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靈」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我們要從一個人所傳的、所行的來辨認他們「靈」的來源。而我們分辨諸靈,必須以《聖經》真理為基礎,以及聖靈所賜的智慧,這樣我們自己要有重生的經歷。那為什麼要分辨諸靈呢?「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而「假先知」就是那些受謬妄的靈,也即敵基督者的靈所驅使,謬講神道的人。這些人「已經出來了」,從教會初期至今,假先知層出不窮,到處迷惑信徒。所以不單是約翰,聖經也三番四次警告末世會有敵基督及假先知出來。彼得說:「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彼后2:1)。主在世上傳道時,曾非常鄭重地告訴祂的門徒:「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太24:4-5)「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跡、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太24:23-24)。故此我們切勿因有「許多人」接受,「連選民也就迷惑了」便當為真。因為在這末世的時代里,有許多謬妄的靈,敵基督者的靈,用虛謊的教訓引誘信徒,又以權威的姿態宣講似是而非的話來迷惑人。而這些假先知表面上會很熱心,口中常說愛主,會長時間的禱告,甚至於能治病趕鬼,也能行各樣奇事。所以有不少人被假先知所迷惑。因此約翰命令信徒「總要試驗」辨認,不可盲目的接受,不要什麼靈都信,就是要保護信徒不受假先知的迷惑。

可是今天有許多信徒不把使徒的命令放在心上。原因是他們以為基督教里所有的言論及做法都是出於神,都是對的,就毫無戒心地照單全收,不作分辨。其實聖經早已經明言,教會中會有麥子及稗子,主也曾警告門末世會有假基督,假先知,假師傅,這些人掛著牧師之名,或神學博士頭銜,在講台上及刊物中傳講偏離真理及敗壞人信心的信息。所以使徒命令我們:「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但要「要試驗那些靈」,懂得分辨道理的真假,我們必須有充足的聖經知識。若真實的道理也不認識,如何認出假的來?遺憾的是,現今的信徒讀經越來越少,屬靈知識貧乏,聖經根基薄弱,根本沒有能力去分辨。他們就像以弗所書4:14所說的,很容易就「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只有那些「長大成人」,「熟練仁義的道理」及「心竅習練得通達」的人,即那些能深入明白聖經道理的人,才能分辨。還有人以為分辨是沒有愛心,但「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林前13:6)。若有人看見假師傅向信徒傳播害人的異端,卻閉口不言,容讓那些錯謬道理去破壞人的靈性及信心,這還是愛人嗎?猶大書吩咐我們要「為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保羅在米利都見以弗所教會長老時說:「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20:31-32)。保羅是流著淚叫他們防備那些假使徒假師傅,他的眼淚證明他是何等地愛他們。今天有多少傳道人或守望者會像保羅一樣愛顧神的家,願意挺身指斥那些悖謬的話?另外有些信徒不願指證錯謬的事,是因為害怕會破壞教會合一。但神所要的合一,以及教會追求的合一,不是妄顧真理的合一,而是在真理上的合一:「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弗4:13);「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神的家是用真理的柱石組成的。所以我們所說的合一,不是我默許你的錯謬,你包容我的罪惡,大家隻眼開隻眼閉,免傷和氣。真正的合一,是各人都高舉真理,遵行真理,在真理上同心爭戰,教會才有真正的同心及合一。

那麼我們如何分辨假先知呢?約翰告訴我們:「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的,從此你們可以認出神的靈來;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神,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因此分辨神的靈和敵基督者的靈,最重要是看他們怎樣看待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是判別的根據。「基督是成了肉身來」,這是表明基督本來是神,後來才成了肉身而來。約翰福音已經指出:「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約1:1-2)這「道」就是耶穌基督。聖經中說到基督是神的經文還有: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腓2:5-6)「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來1:3)基督有神的形像,與神同等,是神的光耀,是神的真像,祂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若有人否定基督的神性,不承認耶穌就是神,他們就是異端。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東方閃電就是這類的異端。然而我們不單要相信基督是神,也要相信基督是人,祂是「成了肉身來」。「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2:6-7) 當時的早期諾斯底主義和克林妥主義異端,都否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約翰不只是要對付這些人,乃要對付這些人的「靈」。因為約翰看出這些假先知裡面的靈是魔鬼的靈,因他們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
 而基督成了肉身來這道理是非常的重要,因為基督道成肉身而來,就是要借著祂肉身的死,完成救贖人類的工作:「你們從前與神隔絕,因著惡行,心裡與他為敵。但如今他借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西1:21-22);「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借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來2:14-15)。若基督沒有人的身體,那祂就沒有真正為我們釘十字架,沒有真正用肉身替我們死,更沒有肉身的復活,結果是祂沒有真正替我們完成救贖工作,我們所信的都是徒然了!而魔鬼叫人否定基督的人性,目的就是叫人不信基督救贖的功效。因此我們要牢記聖經的教導,必須認真嚴謹的去分辨,看哪些是來自聖靈的那些是來自魔鬼的。

但出於神的靈,就會「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承認耶穌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這樣耶穌基督才夠資格擔當人的罪,作我們的救主。「凡靈不認耶穌」,就是不承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那「就不是出於神,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而「那敵基督者的靈」,就是魔鬼撒但的靈,所以敵基督者的靈,會傾注全力去歪曲救贖的真理,以渾身解數迷惑眾人否認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因敵基督者的靈,是運行在那些異端假先知、假教師的裡面,所以那些假先知和假教師所傳講的道理會迷惑人,使人遠離正道,最終得不著救恩。有時異端假教師為了迎合信徒的心理,也會宣稱他們承認耶穌就是基督,是神來成為人,但他們裡面的邪靈卻不承認,耶穌是神所立的基督「成了肉身」來的救贖主。因魔鬼撒但的靈有極強的偽裝性和欺騙性,所以假先知表面也會維護基督教信仰,但是內心是敵對基督的,這就是異端的本質。有哪個異端會公開敵對基督?如果公開敵對基督那不是異端,而是異教,信徒都知道異教是錯謬的。但是異端卻充滿迷惑性,他們會曲解真理,誤導信徒,將一大批信徒引往地獄。這是信徒必須嚴肅重視的!敵基督的勢力早在初代教會就已經開始迷惑許多信徒,所以約翰告訴信徒:「你們從前聽見他要來,現在已經在世上了」。「現在」的假先知層出不窮,到處迷惑信徒。這些敵基督的勢力,在如今這個悖謬的世代中,非常的猖獗!為此,願我們今天在這個時代中,都要懂得分辨,不要被那些被敵基督的「靈」所驅使的假先知、假師傅、假傳道人所講的錯謬的道理所迷惑。我們就要把《聖經》的真理,使徒的命令存在心裡:「一切的靈不可都信」,「總要試驗是出於神的不是」!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0: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