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建築以色列神的壇>

[複製鏈接]

3264

主題

3284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3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1-1-19 1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建築以色列神的壇>
讀經「拉3: 1-13」「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他的弟兄眾祭司,並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與他的弟兄,都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
在以斯拉記第三中記載了,當第一批被擄的以色列人回國后,就在猶太歷的「七月」,相當於陽曆的九、十月間,他們因為同心尋求神,「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耶書亞和所羅巴伯是回國人中的兩位領袖,他們就和所羅巴伯的弟兄,「都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是照著摩西律法書所吩咐的,「在壇上獻燔祭」。在聖殿門口院子立的壇(王下16:14),因耶路撒冷淪陷而被毀(代下36:17-19)。 而以色列民,他們重建聖殿的第一步,就是先「建築以色列神的壇」,因為祭壇是獻祭的地方,獻祭是親近神的第一步,而且是必須的一步。他們首先在壇上所獻的是「燔祭」,這是向神獻上感恩的祭,更表示他們把自己獻上。這樣的燔祭被焚燒,香氣達到神面前,神的心就得到滿足。

「他們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因懼怕鄰國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華早晚獻燔祭,又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按數照例獻每日所當獻的燔祭;其後獻常獻的燔祭,並在月朔與耶和華的一切聖節獻祭,又向耶和華獻各人的甘心祭。從七月初一日起,他們就向耶和華獻燔祭。但耶和華殿的根基尚未立定。」當以色列百姓獻了燔祭后,他們就要立「耶和華殿的根基」。可見重建聖殿的次序是先「築壇」,再立「耶和華殿的根基」。獻祭是人與神恢復正常關係的開始,沒有與神的交通,就沒有屬靈的建造。「原有的根基」,指所羅門聖殿的根基。聖殿因著百姓的犯罪而被毀,但根基仍在。「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正表明神的百姓在什麼地方跌倒,就在什麼地方站起來重新開始。他們又「因懼怕鄰國的民」,就趕快獻祭,在祭壇與神相會(出29:43)。人人都有懼怕的時候,有些人越是懼怕,越遠離神。而尋求神的人越是懼怕,越抓緊神。因此百姓就早晚獻祭,又獻每日當獻的燔祭,還有常獻的燔祭,按照日朔之規定獻祭,按照耶和華的節期守節獻祭,就是從七月的第一天開始。「甘心祭」,是為了向神表示感謝而獻上的燔祭(利22:18)。住棚節在猶太人宗教歷七月十五至二十二日間舉行,這是一個歡樂的大節期。

「他們又將銀子給石匠、木匠,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推羅人,使他們將香柏樹從黎巴嫩運到海里,浮海運到約帕,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允準的。」這時以色列百姓重建聖殿用的香柏木,也象所羅門當年建殿一樣,從推羅和西頓運來,約帕是今特拉維夫北的一個地中海港口。他們用銀子付工人的工錢,用糧食等換取名貴的香柏木作柱和梁。「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其餘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並一切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人,都興工建造;又派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華殿的工作。於是猶大(在二章四十節作何達威雅)的後裔,就是耶書亞和他的子孫與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孫,利未人希拿達的子孫與弟兄,都一同起來,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第二年」,是指第一次被擄歸回之後的第二年。按照大衛的規定,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開始事奉(代上23:24)。這裡的「耶書亞」是一個利未人,而不是大祭司耶書亞。聖殿的重建從次年「二月」、也就是陽曆四、五月間開始,當年所羅門也是從「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 王上6:1 )。而聖殿的重建的利未人督工只有七十四人(2:40)。

「匠人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時候,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亞薩的子孫利未人敲鈸,照以色列王大衛所定的例,都站著讚美耶和華。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祂本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所羅門王所造的聖殿雖毀,但根基甚固,巴比倫人很難連根拔起,因此建殿的匠人就在所羅門王所建的聖殿的根基上,「立耶和華殿根基」。「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他們的禮服在回歸時已經有人甘心獻上(2:69)。「照以色列王大衛所定的例」,表明回歸的百姓所做的,乃是恢復大衛所定合神心意的敬拜和讚美(代上25:1-8)。「祂本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這正是大衛安放約櫃時的讚美(代上16:34),也是所羅門獻殿時的讚美(代下5:13),更是先知耶利米在被擄之前的預言:「在這荒涼無人民無牲畜的猶大城邑和耶路撒冷的街上,必再聽見有歡喜和快樂的聲音、新郎和新婦的聲音,並聽見有人說:要稱謝萬軍之耶和華,因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耶33:10-11)「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族長,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聲音聽到遠處。」第一批歸來的以色列民,他們先「建築以色列神的壇」,再把「耶和華殿根基」立定。而那些「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看見耶和華殿的根基重新立起時,他們觸景生情,百感交集,便大哭。因他們看見被毀的聖殿能重建,他們等待多年的盼望,現在開始實現,所以他們又要高歌讚美神,又要痛哭,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憐憫,出於神的恩典!因此「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12節)。雖然祭壇周圍都是一片廢墟,雖然聖殿和聖城還是百廢待興,但「眾人大聲呼喊」的真情流露,卻向神表明了真實迴轉的心,是最能讓神心滿意足的敬拜。今天教會的敬拜也不需要追求刻意的表演和盛大的場面,只要把神當得的榮耀、讚美和感謝歸給祂,讓眾人的心轉向祂,在恩典中遇見祂,就是神所悅納的最美的敬拜!但願我們今天都要有神所悅納的最美的敬拜!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