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一位北大校友與16萬網民的搏弈

[複製鏈接]

23

主題

37

帖子

23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lfmlf 發表於 2020-6-28 1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位北大校友與16萬網民的搏弈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

之所以,一開始先把哲學的基本問題拋出來,是因為今天的主人公是來自北京大學的哲學學士,他在北京大學的四年時光里一定對哲學研究的非常深透,甚至直到今天。30多歲的他,仍在困惑於一個世界哲學都難以解釋清楚的問題:如果沒有能力兌現意識形態的莊嚴承諾了,是繼續利用意識形態的謊言繼續掩蓋事實呢?還是認可這個無法兌現存在的事實,放任讓這個抱在懷裡冒著濃煙的巨雷炸得粉身碎骨?他翻遍了所有的哲學百科,沒有給他一個準確的答案。於是問一個玄學大師,如果這個平台雷了會坐牢嗎?大師一句話也沒有說。

01


一個剛剛發生的悲慘故事

河北突發墜樓慘案,一家三口跳樓身亡,最小死者年僅8歲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永遠沒有容易二字,生活中有了困難,我們要想辦法去克服、去解決,千萬不能選擇逃避,更不能選擇輕生,否則很有可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釀成慘劇,甚至連後悔的餘地都沒有。6月16日,河北廊坊就發生了一起慘劇。

據媒體爆料稱:2020年6月16日,河北廊坊霸州某小區內突發一起墜樓慘案,一家三口同時同地墜樓而死。事故發生之後,消防、醫護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進行處置。

據知情人士透露,死者為一家三口,因為男子欠了高利貸而無法償還,於是便將妻子從高樓扔了下來,隨後,自己抱著年僅8歲的女兒也跳了下午,三個人均不幸身亡。






雖然這個新聞與今天的故事無直接關聯,但是說明了疫情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壓力,以及網路信貸行業的混亂與不堪。在全國全力整治P2P網路信貸的關鍵時期,借款人因疫情失去工作,而無力償還貸款,出借平台因疫情無法如期收回借款,影響了出借人利益,數十萬的出借人並非富有階級,他們出借的也是自己的血汗錢,收不回自己的借款,將來又會有多少人重演上面的悲慘故事?這是一盤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殘棋,而上層的設局者們自然難脫其責。


02

吳逸然與他的合伙人






據有利網官網CEO專欄顯示:吳逸然,有著北大畢業生耀眼的背書,男,北京弘合柏基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執行董事。畢業於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師從曹鳳歧與張崢教授,先後獲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哲學學士、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碩士學位。2012年5月創建有利網,目前為有利網首席執行官、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網路借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副會長。關於其個人家庭背景的相關信息,網上少有提及,據傳其父親是江蘇某地產公司老闆,吳在畢業的前幾年,曾在其父親公司有過地產相關的工作經歷,曾操盤過十億級的地產經紀項目。








他目前的重要合伙人之一,任用,男,北京弘合柏基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監事,董事。同時擔任的職務還有先聲診斷董事長兼CEO。倫敦大學生物化學專業,2011年輟學回國創立移動互聯網公司博眾智創,2012年聯合創立有利網並任董事長。這個合伙人,身價可不簡單,其父親是江蘇先聲葯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任晉生。先聲葯業是一家以創新和研發為核心驅動力的製藥公司,致力於「讓患者早日用上更有效藥物」,在南京、上海、波士頓設有三個研發中心,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創新力醫藥企業十強」和「中國製藥工業百強」。


三個合伙人的另外一位劉雁南,因為此前已經離開公司,不再詳述。


        (公司創立時的三個合伙人)

03

有利網的前世


先聲葯業集團創始人任晉生為有利網周年賀詞





據有利網官網介紹,平台運營主體為北京弘合柏基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有利網」),成立於2012年5月31日,註冊資本10億元,實繳資本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吳逸然,註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丹棱街1號院1號樓2層201-1室。有利網平台於2013年2月25日正式上線運營,致力於成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引領者。有利網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國內外一流互聯網企業,在金融和互聯網領域均有著豐富行業經驗。2014年12月,有利網當選「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2016年3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有利網成為首批會員單位,並於2018年獲選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理事單位。



04

有利網發生了什麼?


令人眼花繚亂的股權轉移與增資擴股,你永遠猜不到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又有著怎麼的故事?吳逸然個人增資擴股的4000多萬來自哪裡?是個人分紅所得?還是地產家族的支持?還是背後替他人代持股份?感覺這步棋走的有點猛,搞不定幕後真正的控局人到底是誰,又來自哪裡。




據《新浪財經》轉發的一位名叫「大佛聊互聯網金融」的文章中稱:平台的老闆還比較年輕,而且還是北大的高材生,這種人其實都是非常聰明的,據我們臆想:這類人肯定是不願意進去的,至少曾經有利網也是拿到了數輪風投,曾經風光過的大平台,2017年的時候幾乎是有利網最風光的時候,當年年底在北京開年會,還請外國妹子去表演,18年雷潮之前的時候,平台待收餘額最高時超過200億,雷潮之後,一地雞毛,到2018年年底的年會也不開了,後來一路降待收,降到了現在的110億,從雷潮爆雷后,又強撐了近兩年,把平台待收降了近一半,也算是儘力了。
但是扛了近兩年後,平台最近一個月的待收依然還有110億左右,這是110個億啊,有幾個民營老闆能兜這麼大的底啊,要想結清這線上110億的本息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結清本金都不太現實,歷史上的窟窿還不知道有多大。平台因為借款人限額要求,做了不少市場化運作的真實的P2P業務,那一塊業務幾乎是不可能賺錢的,而且前期為了擴張,還在線下新開了那麼多的門店,門店的租金、物業、裝修、人員培訓等等都很費錢,為了獲客也付出了不少成本,後來監管又不讓做了,那您只能虧。


05

百度里的有利網






「大佛聊互聯網金融」還稱:既然沒啥太好的辦法,我就跟大家八卦一下我們這邊八卦到的有利網的一些不可靠信息:
我們這邊線下做資產端的朋友其實從2018年的時候,就陸陸續續的離開了有利網,基本到去年的時候,絕大多數都出來了。P2P這塊肯定是不能再做了,所以2019年底的時候吧,有利網那邊嘗試過要收購小貸公司,然後轉型到小貸領域去,畢竟以前跟一些小貸公司也合作過,而且合作的很愉快,很多項目也是讓有利網賺了大錢的,但是很多小貸公司也有它一些歷史未解決的問題,加上現在監管管的非常嚴,網貸平台要想收購小貸公司,都必須要向當地的監管打報告申請,尤其是對股東變更方面管的更嚴,要想轉型小貸也有難度,但據我們了解的現在有利網是派有團隊入駐到部分小貸公司那邊坐班的。至於他們入駐具體幹什麼,就不太方便透露。


06

網民對有利網的聲討


不難看出,迫於監管壓力,有利網這幾年也一直想努力活下去,除了極力壓縮網貸規模外,受政策環境影響,出借人數大幅下降,目前在線的16萬客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多年信賴有利網的老客戶,他們不願離開,相信有利會度過難關,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奇迹,從目前投資排名前五十就可以看出,從7000多萬到1000多萬的投資者都有,但至少有十萬人以上還是投資3-5萬血汗錢的打工族。如果不是真的錢多的沒處放,把僅有的資金全部放在一個互聯網平台上,那可不是簡單的一個信任就能解釋得了的。二是對有利網不了解者,被其他網貸平台關閉影響,臨時轉移到這個平台的,他們沒有想到,他們進入的是一個大坑,前腳邁進來時,後腳已經由不得他們了,因為交易規則已經背離了道德底線,只要資金注入成功,即使沒有購買產品,也無法退出,如果退出立馬扣除比例極高的手續費。就像一個黑船一樣,外面的人搞不清裡面發生了什麼,而一旦向里探一個頭,就被卡住了。然後是各種更是收割級的套路:吸引讓你投2年以上的產品,如果退出會損失本金的一定比例。債權到期想提出,得排長隊,或者逼著人們去他們的商城去買高價的茅台或高檔消費品,價格比其他地方高出很多,而且還不一定是真貨。承諾的T+1到賬,只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謊言,T+180天都到不了賬,害著十幾萬人天天抱著手機在他們專門開設的內部論壇上乞求早點到賬,而他們則只有幾個在線客服搪塞應付,另有大量水軍混在裡面混淆視聽,一片狼藉。



「大佛聊互聯網金融」對此做了「專業的分析」:平台虧錢估計主要是虧在了公開做的市場化業務上,比如燒錢做的規模和用戶,但有些沒公開的大的業務,據我們了解的是賺了錢的,而且有些是賺了大錢的,有些項目前些年投出去后,也還沒到期,如果現在要想馬上變現的話,那些項目可能就賺不到錢,反之如果等項目結束,幾年的高利息甚至項目還有額外分紅,那賺的還是很嚇人的,但那些業務很多都是平台的關聯公司,或者弱屬性的關聯后的公司去運作的,最後這個項目結束后,回來的錢是否會被截留或者流向老闆腰包,這些外人就很難知道了。給自己留條後路,萬一以後再遇到一個風口,就還有可能東山再起。

                           07
                        —
       誰來監督有利網平台?


從相關政策文件來看,監督主體分別是:銀監會、地方政府。

從有利網官網平台提供的政策依據來看,牽頭主管部門是之前的銀監會,關於印發《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 實施方案》的通知(銀監發〔2016〕11號)對整改類的要求是:該類機構大多數運行不規範,風險控制不足,缺乏持續經營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大多異化為信用中介,存在觸及業務「紅線」的問題。此類機構應按照有關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責令繼續整改或淘汰整合,並依法予以處置(目前應該是時候了)。

關於網路信貸清理整頓的組織領導,文件指出:銀監會會同中央宣傳部、中央維穩辦、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國家網信辦、國家信訪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銀監會為組長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網信辦、工商總局為副組長單位,其他部門為成員單位,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銀監會。銀監會作為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統籌部門,負責總體工作的組織和協調。一是制定規則,即制定網貸行業監管制度和第三方存管等系列配套制度,擬定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專項整治工作目標、原則、內容、措施等。

關於地方人民政府的職責:各省級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監管部門的統一方案和要求,負責本地區具體整治工作。在各省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設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由省金融辦(局)和銀監會省級派出機構共同負責,辦公室成員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確定相關部門組成,具體組織實施專項整治工作,並建立風險事件應急制度和處置預案,做好本地區維穩工作,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風險事件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維護社會穩定。

對處置網路信貸糾紛的具體要求: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專項整治工作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敏感度高、難度較大等特點,要講究整治策略,注意方式方法,做好風險隔離,依法依規,有節有度,妥善化解各類存量風險,防範風險蔓延和疊加,切實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對於有利網這樣規模影響較大的網路平台,而且處在北京中關村核心區,地方政府不會看不到正在發生的風險,但是究竟如何處置?註冊用戶3300萬!放貸規模1048億!至今還沒有看到讓人安慰的方式,這個黑洞有多大,大家自己看。甚至網上公開曝出的相關資料顯示:該平台借款人還存在有已經列為失信的人員,不知是故意為之,還是風險把控出了問題?


  
                             08
                        —
       有利網還有未來嗎?
  

看看北京市目前幾家P2P的處置狀態,幾乎沒有一個是真正良性退出的。不知目前政府到底是什麼處置態度?是任其暴雷?還是想法把雷的聲音壓得低點?反正態度一直不明朗。對於成千上萬的報案者與投訴,大都是一拖再拖,踢足球一樣踢來踢去。




09

吳逸然與16萬網民的終極對決














10

終極道德審判:覆巢之下無完卵


一位哲學出身的北大學子,如果把哲學用在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上,倒還有一些用地,但是用在解決現實主義上的存在問題上,兩者卻是矛盾的:你越是利用的意識形態的小聰明企圖掩蓋存在的問題,越是會激發大眾的對抗情緒,你想想,你既使算一個天才,考上了北大,那隻說明你在一部分人中出眾,但並不代表你超越了多數人的思維方式,以一人之念與來自全國各地的16萬普通網民們鬥智,還是太單薄了些,因為他們不會跟你講哲學,不會陪你繞圈子,你以為這16萬人都智商這麼低嗎?沒準這裡面還有你的老師同學、你的師叔、師哥師姐,當然坑的更多害的更慘的是那些剛剛創業掙錢不易的你的師弟師妹們,不要以為上了北大智商就提高了,估計這16萬人中有一多半人是上了那個北大背書的當了,以為創始人是北大畢業的就相信了?就智商高了?就講誠信了?就不會騙他的師叔師哥師姐們了?錯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北大出來的也有不少騙子,只是他們的騙術頂著最高學府的帽子更難讓人識破而已。

目前留給吳逸然的似乎只有一個選擇:主動向主管部門說明情況,給16萬群眾一個交代,也算是守住了北大人的道德底線。


如果他再執迷不悟,非要抱著這個大雷與十幾萬人轉圈子玩下去,等待他的可不只是面對法庭那麼簡單,這個簡單的哲學邏輯他肯定會明白,不用找大師占卜,大師不是不說,是因為說了不算。


誰說了算?

吳逸然最終交代給這16萬群眾的良心說了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5: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