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5-12 07:40 編輯

西周旟(yú)鼎, 西周早期, 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
-

透雕羽紋戈
戈是商周時期一種進攻性兵器, 古稱勾兵, 是用來鉤殺的兵器. 但這件戈中間部分採用透, 鋒部捲起, 顯然已不是實用器. 有學者認為這與當時的宗教信仰有關.
http://www.sxhm.com/index.php?ac ... =read&did=10694

鳳柱斝
商, 高41厘米, 口徑19.5厘米, 重2.86公斤, 1973年陝西省岐山縣賀家村1號墓出土. 鳳柱斝因兩個立柱上各鑄有一隻高冠鳳鳥而得名, 鳳鳥是商周青銅器上常見的裝飾題材, 表現手法變換多樣, 平面紋樣的較為多見, 像這件斝上的立體造型較為罕見.
http://www.sxhm.com/index.php?ac ... =read&did=10620

-

-



-


-

西周幾父銅壺
通高60厘米, 口徑16厘米, 重16.9公斤.
1960年陝西省扶風縣齊家村出土
體形較大, 造型穩重大方, 長頸鼓腹, 圈足外侈. 壺蓋子口較長, 插入器口內很深, 倒置后可作飲酒杯盞. 頸部有對稱的獸首垂環, 環上飾有突起重環紋. 蓋沿及頸中部飾竊曲紋, 腹部粗獷波狀環帶紋, 凹處填以眉紋、龍紋. 幾父壺的波狀帶紋很有特色, 紋飾寬闊, 飾滿腹部而且凹凸有力, 給人以豪放粗獷美感. 壺口內有銘文55個字, 記述了某年五月庚午這一天, 幾父在西宮得到上級同仲賞賜. 賞賜品有臣僕、金物等. 對此幾父很感榮寵, 特作寶壺以紀念.
http://www.sxhm.com/index.php?ac ... =read&did=10648

-

列鼎列簋
鼎最初是煮肉的鍋, 簋是盛放熟食的碗, 但隨著西周禮樂制度的不斷完善, 它們逐漸演變為重要的禮器, 成為「明尊卑、別上下」的標誌. 鼎和簋在使用時還有嚴格規定, 以奇偶數相配, 按大小依次排列來代表主人的身份和等級. 周禮記載「天子九鼎八簋, 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二簋」, 如僭越就會受到嚴厲懲罰, 這就是西周列鼎列簋制度. 西周王朝建立以後, 為了鞏固其統治以及加強對分封諸侯的控制, 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制禮作樂. 周禮的內容非常複雜, 主要根據政治地位的高低制定出不同規格的禮儀.
http://www.sxhm.com/index.php?ac ... =read&did=10769
-


-

-

柞鍾
這組編鐘共有八件, 紋飾基本相同, 大小依次遞減, 是現存西周個數最多的一組編鐘. 柞為鑄鐘主人的名字. 前四件各鑄一篇銘文, 后四件合鑄一篇銘文, 內容相同. 大意是說: 柞在三年四月甲寅這一天受到周王的冊命和賞賜, 感到非常榮幸鑄鐘紀念. 編鐘演奏時敲擊中間和轉角兩處, 中間敲出的音稱為隧音, 轉角兩處稱為鼓部, 敲出的為鼓音, 兩個音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 鐘的內壁鑄有調音槽. 古代音律為宮、觴、角、觶、羽, 分別是1、2、3、5、6,沒有4和7兩個半音, 到了戰國時編鐘的音階就已七音俱全了. 這組編鐘的音域已達到了三個八度. 樂器作為青銅禮器的一部分, 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達官貴人們就連平時吃飯也要列鼎而食, 鳴鐘佐餐, 「鐘鳴鼎食」形容的就是這種奢華場面. 鍾也就成為祭祀和宴饗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禮器.
http://www.sxhm.com/index.php?ac ... =read&did=10747

-


多友鼎
西周晚期
通高51.5厘米, 口徑50厘米, 腹深31厘米, 重35公斤
1980年陝西長安斗門鎮出土
青銅器發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漸趨向定製, 尤其在進入晚期以後各類銅器都進入了整齊劃一的時代. 以青銅鼎為例, 這一時期的青銅鼎主要只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克鼎類, 主要特徵是盆形體, 腹寬大而呈扁體形, 蹄足上部一般有獸面裝飾, 裝飾紋樣一般為環帶紋和竊曲紋, 散伯車父鼎屬於此類;另一種為毛公鼎形, 主要以半球形體、蹄足為特徵, 裝飾紋樣簡單, 一般僅以弦紋、重環紋或竊曲紋裝飾, 多友鼎就屬於這一類. 多友鼎, 半球形體, 器腹較深, 蹄足. 裝飾花紋簡單, 僅在器腹上部裝飾兩道弦紋. 器內壁有銘文二百七十餘字, 是建國以來陝西地區出土銘文最多的青銅器之一。銘文記載的是西周厲王時期與獫狁的一場戰爭. 獫狁此次入侵危及京畿腹地, 厲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擊, 激戰半個月, 先後在采阝、龔、世、楊冢等地戰鬥, 共打了四次大仗都取得了勝利. 殺掉敵軍三百餘人, 俘獲二十多人, 繳獲戰車一百二十七輛, 奪回了被擄去的人民, 將獫狁逐出了周境. 武公將多友的戰績報告給了厲王, 厲王給予以多友重賞, 賜給多友青銅一百多鈞. 多友特鑄此鼎以紀念這件事情. 西周晚期青銅器銘文許多都記載著周人反擊獫狁的事件. 獫狁是西周時期北方地區重要的民族之一, 與西周王朝經常發生戰爭. 當時的獫狁是西北主要的邊患, 時常侵擾周, 劫掠財物、人口, 嚴重威脅周王朝統治。在銘文中涉及到獫狁的銅器中, 多友鼎是最為重要的一件. 這篇銘文對戰爭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這些資料對研究西周晚期的歷史、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數民族的關係及古文字研究、歷史地理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http://www.sxhm.com/index.php?ac ... =read&did=1044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