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愛的大閘蟹

[複製鏈接]

24

主題

5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xc2019 發表於 2019-3-21 08: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秋風一起,就有愉快的「沙沙」聲在耳邊響起。閉上眼睛,則是一片燦爛的金黃————不是風卷落葉,也不是層林盡染,那是蟹在爬,以及對於大閘蟹的幸福的追憶豌褲健?

吃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大閘蟹,乃中華絨螯蟹家族的一員,其中以跨常熟、崑山和吳縣三地的陽澄湖所產之「清水大閘蟹」為極品。市面所見,絕大多數其實是長江蟹,大閘蟹已經成了商業上的泛指。原版的大閘蟹,除了青殼,白肚,黃毛,金爪這四大特徵外 ,個頭也是加大碼的。此外,由於陽澄湖底土質堅硬,蟹們慣於站立行走,因而肢體格外發達。我小時候,就見過此蟹在搪瓷臉盆里居然還能站立起來,而且一站起來,就雄霸了臉盆里的半壁江山。其實,只要還記得《沙家浜》里刁參謀長的那句台詞:「命你們下陽澄湖捕 魚捉蟹,按市價購買」,就不可能不知道陽澄湖大閘蟹的美名(此台詞極可能出自美食家汪曾祺先生筆下)。

張岱云:「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全者,為蚶,為河蟹。」又說:「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中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在我看來,美味之外,食蟹之趣還在於那一整套儀式, 即不可直奔主題,而宜漸入佳境,先將蟹爪、蟹螯等周邊部分逐一吃掉,及至蟹蓋被揭開的那一瞬間,感覺就像那一座寶藏的山洞大門,在阿里巴巴的面前吱吱呀呀地打開。

因窮愁潦倒而吃不到大閘蟹,使張岱的回憶於陶醉中透著隱隱的辛酸;今天,即使偶爾能碰上比較像樣的大閘蟹,口腔里卻也禁不住瀰漫起一種傷感的味道。上海水產大學蟹類專家王武指出,長江蟹這一優秀的蟹種,十年來因遭受雜種蟹的嚴重種源污染,幾乎已陷入萬 劫不復之境,短期內恢復其種質,幾無可能(詳見1999年8月20日《南方周末》)。事實上,對長江蟹的種族滅絕,早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已開始。因大舉興修水利工程,大閘蟹通往長江入海口水域產卵的路徑受阻,其回遊生態規律遭到破壞,加上農藥的濫用,致使野 生大閘蟹數量驟減,同時體積萎縮(人為的生態危機下,生物的變異似乎具有某種奇怪的規律,即一切好的東西變小,壞的東西則變大)。與此同時,蟹價則一路狂升,巔峰期叫價每斤人民幣三百多元。蟹迷們望洋興嘆,遂於「賽螃蟹」之外,自行研製出「假螃蟹」聊以解 饞。杭州的美食家林苛步先生,就曾在這一大閘蟹「難得謀面」的時代記錄並實踐過這道菜譜:250克土豆,一小段胡蘿蔔,煮熟,去皮,撳成泥,與薑末、糖醋以100克精製油翻炒即成。林先生的評價是:「外形酷似,蟹味十足,而且只花一塊錢。」

九十年代初,大量的雜種蟹苗被有組織、有計劃地向陽澄湖投放,產量回升,價格回穩,在傳統的熱銷城市如上海、香港,現在所謂的大閘蟹已淪落到要在超市登場,然而,味道卻是一蟹不如一蟹。回想「四人幫」倒台的1976年之金秋,大閘蟹第一次為全國人民所 喜聞樂見,因為不知是誰發明了「三公一母」的吃法。如今,「四人幫」造成的損失已經奪回得差不多,就連「四人幫」也死得七七八八,只是記憶中大閘蟹的味道,卻不知找誰去索要。

24

主題

5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沙發
 樓主| zxc2019 發表於 2019-3-21 08:37 | 只看該作者
原版的大閘蟹,除了青殼,白肚,黃毛,金爪這四大特徵外 ,個頭也是加大碼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3
 樓主| zxc2019 發表於 2019-3-21 08:38 | 只看該作者
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中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9: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