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甘肅靈台:盤活勞務產業 不再「等著別人送小康」

[複製鏈接]

450

主題

451

帖子

290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春節剛過,家住甘肅省靈台縣什字鎮李家莊村的白能女就接到一份用工通知。同村的勞務經紀人楊玲琴捎話給她,「開春了,鎮上的齊翔公司要找人幹活,你要不要報名?」

  有活干,有收入,讓白能女心裡踏實了不少。她今年57歲,家裡有3個孩子。2015年,因為一場車禍,其丈夫腰椎粉碎性骨折,喪失了勞動能力。維持一家人生活的重擔便壓在了白能女身上。

  一開始,白能女想過外出務工,但老伴癱在床上,家中里裡外外都離不了人。雖然村裡將他們一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又為讀大學的兒子減免了學費和生活費,但「頂樑柱」塌了,一家的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老伴總是對著牆嘆氣,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家人。好強的白能女只好一邊照顧病人,一邊尋找掙錢的門路。

  「家裡就那麼幾畝地,我本身也沒啥文化,到頭來就是湊合著過。」回想之前的苦日子,白能女的眼眶紅了。

  白能女一家所在的靈台縣是六盤山特困片區縣,總人口23.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佔90%以上,工業經濟薄弱,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因而,大多靈台人都會選擇外出務工,可像白能女這樣,有著務工需求卻又「分身乏術」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仍是脫貧路上的「困難戶」。

  當地政府捕捉到了群眾需求,提出推動農村勞動力由以縣域外為主向縣域內外並重發展、由以精壯勞力為重點向農村留守群眾特別是貧困勞動力覆蓋的發展思路。抓住如何「輸轉」這個關鍵點,探索勞務產業轉型升級新模式,成為靈台縣脫貧摘帽的重中之重。

  摸底調研是實施工作的第一步。2018年年初,靈台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動13個鄉(鎮)開展走訪工作,摸清了186個行政村的農村勞動力數量、結構、文化程度和技能特長,詳細掌握了他們的培訓需求、就業意向以及家庭特殊情況等信息。

  與此同時,走訪企業了解測算縣域內企業和項目建設用工情況,建立農村貧困勞動力和用工單位的供需信息資料庫。

  「像白能女這樣,希望就近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有4352人。但企業,尤其是一些招商引資企業,同樣存在招不到人的現狀。」工作人員閆志龍介紹說。

  「群眾務工找不到活,企業用工招不到人」,問題被擺到了「檯面」上。此時,突出政策設計,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成為值得一試的「解藥」。

  很快,靈台縣建立起了覆蓋縣、鄉、村的三級勞務輸轉組織網路和輸轉吸納勞動力就業激勵機制,並確定縣、鄉(鎮)黨委副書記擔任勞務產業發展的「責任人」,走出了「黨組織+勞務公司+企業+貧困戶」的勞務輸出新路子。當地人社部門也牽頭搭建起「靈台智慧勞務」信息管理平台,通過縣門戶網站、電視台、微信群以及App發布用工務工信息。

  有了政策支持驅動和基層組織協調服務,以鄉鎮為單位的勞務產業黨總支,以村為單位的勞務產業黨支部紛紛成立,為農村群眾「量身定製」了政策諮詢、崗位信息、技能培訓、勞務對接、權益維護等事前、事中、事後服務。

  一下子,靈台縣的勞務產業就被盤活了。短短一年間,建起了14個勞務黨組織,成立了26家勞務公司,發展了122名農村勞務經紀人和186名村級勞務信息員。

  前來通知白能女上班的楊玲琴就是一名農村勞務經紀人。2018年,她先後幫助周邊五六個村的40多個村民找到了工作。「就近務工,讓我們這些留守人員有事干。不僅腰包鼓了,在家裡的地位也上升了,整個村『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現象也明顯少了。」楊玲琴細數著眼前的變化。

  除此之外,作為勞務黨組織與企業之間的橋樑紐帶,勞務公司和勞務經濟人也要提升勞務輸轉的可用度、可靠度和可信度,既要注重勞動力職業技能的提升、勞務輸轉過程管理和績效考核,杜絕「出工不出活」現象;又要對勞務人員的報酬發放、勞務糾紛調處、意外事故處置等作出明確規定,讓貧困勞動力吃下「定心丸」。

  「通過有組織地開展勞務就地就近輸轉,2018年,有3859名貧困戶在縣內就業,人均月收入在1540元以上。」閆志龍拿出了一組實打實的數據。

廣告
  不養懶人,不養閑人,助推了脫貧攻堅。2018年底,通過自評,靈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貧困村退出比例、群眾認可度3項指標均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

  當地企業也在充足勞動力的保障下穩步發展。甘肅齊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勞務黨組織的幫助下,順利解決了和本地群眾語言溝通不便、招工困難、勞動力素質不高等問題,在什字鎮建起了2000多畝的有機蘋果示範園和旅遊採摘園,成為平涼市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除了果園,原本內生動力不足的養殖業、蔬菜業也走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有效緩解了農村土地棄耕、撂荒等問題,實現了農民增收與企業增效『雙贏』。」什字鎮勞務黨總支書記馬文瑞告訴記者。

  而白能女就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2018年,通過在家門口務工,她掙了將近1萬元。新一年,她覺得自己還能掙更多,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0: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