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評:南亞局勢動蕩,印度就此獨霸?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8-11-20 1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斯里蘭卡政治危機爆發


  中評社香港11月20日電(作者 樂國平)近期,南亞普遍進入多事之秋。馬爾地夫總統大選,被認為「親中」的亞明總統失利,將移交權力,此前,亞明與反對派的對抗已經讓該國政治動蕩不堪。斯里蘭卡亦遭遇嚴重的政治危機,總統西里塞納意欲罷免總理維克勒馬辛哈,希望由「親中疏印」的前總統拉賈帕克薩接任總理,但遭到不少人反對,西里塞納遂決定解散議會,明年初重選,再次點燃衝突爆點;巴基斯坦則因為一名女基督徒「褻瀆伊斯蘭教先知」指控被最高法院判決不成立,並予以釋放,遭到伊斯蘭極端分子發難,國家陷入街頭政治與恐怖主義的陰霾之中。

  在南亞國家的政治動蕩中,總是能見到印度的影子;而目前各國的當政者們,又總是被貼上「親中」的標籤。馬爾地夫的對立中,總統亞明因為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被親印度的前總統納希德指責為「賣國」,後者指控前者向中國出租國土。斯里蘭卡動蕩中,有望出任總理的拉賈帕克薩在以前的總統任期中疏遠印度,鐵腕打擊與印度關係曖昧的泰米爾「猛虎」分離武裝,受到親印派「戰爭罪」的指控,甚至指責他向中國購買武器鎮壓泰米爾人。至於和印度是死敵的巴基斯坦,一邊要處理國內嚴重的安全與經濟困局,一邊還要防範印度在爭議領土的挑釁活動,可謂焦頭爛額,而巴基斯坦新政府雖然一如既往是中國的朋友,但囿於該國經濟困難,其對待「一帶一路」的態度更趨謹慎。

  近年來,南亞各國的衝突事件總會被國際媒體扣上「龍象之爭」的帽子。特別是隨著中國越發強大,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進展,南亞很多國家的政府紛紛響應「一帶一路」,謀求自身發展,這些政府就被外媒貼上了「親中」標籤。最戲劇性的當屬斯里蘭卡,現任總統西里塞納與前總統拉賈帕克薩本是政治對手,幾年前西里塞納在總統大選中擊敗拉賈帕克薩時,西方媒體歡呼「親中派的失敗」,沒想到西里塞納上台後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如今還和拉賈帕克薩冰釋前嫌,成為盟友,外媒在失望之餘臆測西里塞納是否私下「收了中國的好處」。

  外媒對中國介入南亞國家政治的指責往往是捕風捉影,中國沒有向這些國家派遣過軍隊,也未對相關國家發出過威脅性表態,更不同它們存在領土糾紛。「龍象之爭」,龍並沒有出招,象卻一直在活動,印度倒是頻繁對周邊國家進行干預。遠的說,吞併錫金,幫助東巴基斯坦獨立;近的說,這次馬爾地夫和斯里蘭卡的政治爭鬥中,反對派背後都有印度的支持,大量反對派人士此前也在印度「避難」,以印度為陣地對國內喊話,比如馬爾地夫前總統納希德等人。

  和這些國家的動蕩相比,印度自身雖然也存在著經濟和政治困難,但相對要平靜一些。莫迪上台後高舉印度教民族主義大旗,燃起了多數印度人的愛國熱情,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內部的民族宗教問題。更幸運的是,印度收到了美國的橄欖枝,恰逢特朗普變「亞太」為「印太」的戰略轉變,美國扶持印度抗衡中國的意味更加明顯,印度也藉機與美國的亞太盟友增進關係。另一邊的俄羅斯亦不甘示弱,繼續鞏固同印度的「傳統盟友」關係。得到了大國關懷的印度愈加自信,希望成為南亞的霸主

  自20世紀70年代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后,巴基斯坦同印度的均勢局面被打破,印度在南亞的獨霸趨勢不可避免。周邊小國在印度的強大壓制下敢怒不敢言,而印度那時自身經濟堪憂,更不可能幫助這些國家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崛起后,南亞國家為了經濟發展和獨立自主,自然對中國的倡議熱切回應,卻引起了印度的嫉妒。如今的莫迪政府對外政策鷹派形象更為明顯,劍指周邊國家的「親中」政府,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南亞多國政府與親印反對派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成為造成這些國家動蕩的重要原因。

  但是,讓周邊國家「改朝換代」,就能保證印度在南亞的獨霸地位嗎?不一定。南亞國家普遍存在複雜的民族、宗教問題,貧富差距又懸殊,一旦局勢被搞亂,恐怕就難以短時間平息,如果周邊國家陷入長期動蕩,那麼不穩定因素很快就會波及印度自身。而且,這些國家政權顛覆后,新上台的政府就一定親印反華嗎?恐怕面對與中國合作的巨大發展機遇,無論哪一屆政府都難以抗拒。就像斯里蘭卡總統西里塞納一樣,剛開始頻繁發表反華言論,但最後還是希望同中國合作。

  南亞地區人口眾多,各類矛盾龐雜交織,如果長期衝突動蕩,那麼全世界都吃不消。中印兩國都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助推器,雙方自身應當互信,更應該團結其他國家一道走上經濟發展快車道。

  最後,中國也需要反思,儘管世界多數國家出於經濟考量,願意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但為何近年來每逢選舉,很多國家的候選人就會大肆抨擊中國,而且這些候選人越是抨擊中國,其民意支持率就越高?這種現象已不是個案,不僅發生在發達國家,也發生在很多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如何維護與打造國際形象?需要有更好的方法路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