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邂逅 世界被打開的驚喜(原創)

[複製鏈接]

713

主題

805

帖子

216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森林木1 發表於 2018-10-31 1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約讀小學四五年級時,我買了一本薄薄的《唐詩一百首》,帶有淺顯的註釋,從此,聽到人們談論什麼詩,我回家就趕緊查一查上面有沒有,這個過程很興奮,是發現的興奮,是世界被打開的驚喜,那些遙遠的、陌生的詩人,在我與它們的作品親密接觸的過程中也成了我熟悉的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失望也越來越多,要查的東西經常沒有。感謝父親,在我要上初中那一年,他買來了兩卷本的《唐詩選》,這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所出的「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中的一本,由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編,具體的編者是余冠英、王水照等人,選了詩人一百三十多家,詩六百三十多首,對於一個少年來說,這已經是豐盛的大餐了。

我永遠忘不了,每天做完作業后,撫摸著那深綠色的封面,面對著即將打開的唐詩世界,我的那種神聖和激動。先從自己喜歡的李白讀起,接著是杜甫,相對於逸興飛揚的李白,老杜顯得工整了些——其實是一個孩子的閱歷不夠。白居易也好,朗朗上口,至於李商隱,好像很喜歡,念得也挺熟,卻總是似懂非懂。真是奇怪,喜歡的詩讀十遍八遍也不厭倦,真像是戀人天天泡在一起還嫌時光匆匆。

後來,我還起了一點小小的野心,不是查閱、挑著讀,而是從頭讀起,一天讀一兩首。從魏徵的《述懷》開始,「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小孩子心頭哪裡有什麼功名,這首沒意思;到王績的《野望》,「長歌懷採薇」,看了註釋也不甚了了,但「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因為在鄉間,詩中的四季彷彿千百年來沒有變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綠樹村邊合,明月松間照,長河落日圓,夜來風雨聲,幾處早鶯爭暖樹,千樹萬樹梨花開,無邊落木蕭蕭下……眼前的景就是書上的詩,讀了書上的詩再看眼前的景似乎更明亮、更立體了。我們一群野孩子曾經偷得家裡的火柴在深秋的荒地中點燃野草,並高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熊熊大火照亮了我的少年的記憶。

出現在我生命中另外一本詩歌讀本是《唐詩鑒賞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父親買來的是1985年2月第2次印刷本,當時的定價是九塊八。大雪過後,嚴冬統治著大地,一個日暮時分,父親拿回了書,書前插圖有一幅王維的《雪溪圖》,這太像我們那個小村莊了。灰暗的天空下,因為雪、樹、房子、遠天,晦暗不明,又十分透亮,像書中「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這樣的句子在腦海中飄過……這本書讓我明白,詩不僅是一遍遍地讀,還要「鑒賞」,因為每首詩后都附有學者的鑒賞文字,將詩句中的言外之意向我道出,那些我最熟悉的詩句又變得陌生了。

一段時間裡,我翻來翻去,把自己喜歡的詩和它的鑒賞文字都查了一遍。眼前的景、心中的情、紙上的詩融合在一起,化作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曾說過,唐詩是我的文學初戀,是它讓我感受到文字的精妙、四時的奇妙和生命的微妙。在我初中畢業那一年的夏天,我還抄完了一整本《千家詩》,那是長春古籍出版社的影印本,每頁上端還有配圖,書是我從鎮上的文化站借來的。

我幾乎抄了一個夏天,連後面的《笠翁對韻》都抄了下來。每天清晨,與爺爺奶奶一起給園子里的菜澆完水,在明亮的太陽將炎熱帶給大地時,我進屋,在飯桌前,攤開學生用的練習本,開始讀詩、抄詩;每天午睡後起來,也是這樣。爺爺、奶奶坐在桌旁,講著閑話,我也偶爾插幾句……二十六年前的情景永遠也不會復現了,但是古詩在我生命中的記憶卻似清晨菜葉上的露珠,渾圓欲滴,什麼時候都是清新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