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遠見的爸爸媽媽,都把孩子「臟」著養

[複製鏈接]

53

主題

77

帖子

22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ian7 發表於 2018-10-12 09: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 佟霏

  本文由 | 育兒進化論

  授權育兒團發布

  周末,我和老公帶兒子小樹出去玩,遇到了這樣一幕。

  那是在一家商場里,商場里的陳設很有創意,有各種樂器和老式的車床等。

  小樹很喜歡這些東西,便不時地擺弄來,擺弄去。這時另一個小男孩也被吸引了,便和小樹一起玩了起來。

  

  其中一個車床裡面藏了一些黑色的機油,結果,被那個小朋友摸到了手上。

  一旁的爸爸媽媽見了,立馬訓斥起來:

  你看看你,多臟啊,趕緊去洗手。

  待那個小男孩洗手回來,又一次飛快地跑到小樹身邊,想繼續一起玩。

  爸爸媽媽更生氣了:

  剛剛洗乾淨的手,又去摸,你是不是不聽話,趕緊走!

  於是,他們連拉帶拽的,把男孩帶走了。

  

  我覺得有些遺憾。小男孩剛剛和小樹開始玩,一次奇妙的交友之旅被打斷了。

  況且,男孩大多對機械感興趣,孩子難得看到真實的車床,正在興頭上,卻被父母阻斷了探索。

  手髒了可以再洗,反正洗手間就在旁邊。可是被打斷的好奇心和一段互動關係的體驗,卻再也回不去了。

  

  生活中,我們常以「臟」為由,去阻止孩子。

  可是在這樣做的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太多。

  PART

  01

  「臟」的地方,藏著孩子的探索欲

  允許孩子「臟」,意味著,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不打斷孩子的行為,是對孩子探索力的守護。

  教育家蒙特梭利說:

  一個在不自由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的很多心理需求與身體需求是無法得到滿足的。而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或多或少地會影響孩子的智能和道德精神的發展。

  對於孩子來說,被允許「臟」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

  前幾天,林志穎曬出了一組照片。

  

  一對「雙子星」寶貝在公園裡,玩水龍頭玩得不亦樂乎。

  戶外的水龍頭免不得有些「臟」,玩水弄濕衣服也是常有的事,但讓孩子盡興探索的過程,卻充滿了快樂。

  翻看林志穎的微博,很容易看出,他是一個「不怕臟」的奶爸。

  

  三個小男孩用沙發抱枕堆城堡,把家裡弄得一團亂,老爸也甘之如飴。

  他還會帶著Kimi到海邊撿被丟棄的垃圾,幫著海灘做環保。

  

  而媽媽陳若儀也喜歡帶著孩子們在戶外玩,看Kimi在草地上跑來跑去,跪在草地上餵鴨子。

  

  當孩子自由的活力被釋放,他們的雙手開始感受,他們的眼睛開始探索,他們的大腦正被快樂與幸福滋養。

  成長與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快速地發生著。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

  如果寶寶幼年時被過度保護,沒有接觸到自然環境里的寄生蟲、細菌和病毒,那麼長大後患免疫系統疾病的幾率就會更高。

  鼓勵孩子自由地去探索,只有「臟」這一個缺點,但收穫的卻是孩子最寶貴的成長。

  

  PART

  02

  「臟」孩子,更有創造力

  前一段時間,我被一個17歲的「小發明家」震驚了。

  他的名字叫李晨天,儘管年紀小,他卻有著9項國家專利「傍身」。最早做科學發明的年齡可以追溯到5歲。

  晨天從小就喜歡拆電器,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但爸爸媽媽並沒有反對,反而從外面買來很多舊家電,專門給晨天研究。

  

  父母的「放任」和支持,給了晨天更廣闊的自由,也讓他自我的探索中發揮出了強大的創造力。

  在接受採訪時,李晨天說:

  我的所有奇思妙想都源於生活。

  

  在日本物理學教授上田正仁的《思考力》一書中強調:實現力-思考力-創造力是金字塔關係。擁有創造力的人才是真正的稀缺人才,也是頂尖人才。

  創造力從實現與思考中產生,而實現力,正是孩子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一步一步形成的能力。

  實踐產生思考,而思考產生求知慾。

  「臟髒的」沙子、泥土、草地,會弄髒衣服的水和顏料,這些都是孩子的最愛,更是最能夠激發孩子創造力的玩具。

  早前,孫儷曾經在微博上曬出了一組照片:

  

  兩個孩子玩得翻炸了天,弄得地板上、身上到處都是,甚至把塗料塗滿爸爸媽媽的腳上,一家人玩得不亦樂乎。

  在孩子亂塗亂畫這件事上,孫儷早前就曾經發微博表明了「縱容」的態度。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那些靈光一閃的時刻,正是他們創造力肆意生長的時刻。

  蒙特梭利說過:

  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在孩子的內心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心理:

  一種正常、善良、自然而富有創造力的心理;

  另一種是因為受到強者壓制而產生的自卑心理。

  而決定孩子這兩種不同心理的,正是父母面對孩子的行為所採取的態度。

  PART

  03

  「臟」孩子,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不允許」,並不是孩子真的不可為。

  過多的限制,只會讓孩子失去解決問題的良機。

  前些天,我帶小樹在樓下玩,發現了一處沙堆。

  小樹很開心地用小鐵鍬開始挖沙。但因為穿的是涼鞋,沙子不停地灌到了他的鞋子里,弄得他腳上到處都是。

  

  這感覺讓他不舒服,於是他不停地把鞋子脫下來倒沙,倒了幾次后,他又覺得很麻煩。

  於是,他把鞋子脫下來,小心翼翼地試著光腳踩到了沙子上。

  然後對著我喊了一句:「媽媽,一點也不咯腳哦」,接著,他興緻盎然地在這裡玩了一個多小時。

  沒有了「臟」這個局限,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便更加廣闊。

  小樹有一個小玩伴妙妙,妙妙媽媽很愛乾淨,每次去她家,總是整潔又乾淨。

  小時候,妙妙的活動範圍,只被局限在嬰兒圍欄里。待到長大一些后,媽媽也只允許她去拿屬於她自己的物品。

  家中的花盆、窗外的陽台,是妙妙絕對的禁地。有時妙妙想幫媽媽洗碗、拖地,媽媽也會抱怨:「弄髒了衣服,又是我給你洗。」

  從小被限制行為的妙妙,漸漸迷上了看動畫片。只要媽媽一關上電視,她便大哭大鬧個不停。

  

  上了幼兒園以後,妙妙的動手能力明顯弱於同齡人,遇到困難時,也總是無助地大哭。

  老師和妙妙媽媽反覆溝通了幾次,妙妙媽媽終於決定放手,把更多整理和收拾的時間用來陪孩子做遊戲。

  用家裡的盤子和小碗和妙妙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和妙妙在衛生間里一起玩水。

  媽媽專門給妙妙買了一台洗衣服,帶著孩子在睡前一起收拾和整理玩具。

  

  漸漸地,妙妙看動畫片的時間越來越少,動手能力也是突飛猛進,拿著畫筆畫出讓老師也稱讚的小作品。

  PART

  04

  童年不重來,「臟」才是孩子的保護色

  在同一片草地面前,被允許草地上奔跑、放肆摔跤、打滾的孩子,他弄髒的只是他的衣服,但收穫的是鮮草的觸感、是對草地美妙的認知,是自由奔跑的快樂。

  在這一刻,他愛上了草地,也許正因此,他愛上了風景,愛上了自然,他的心開始廣闊。

  

  而相反,被時刻要求整潔的孩子,這種自由與放肆成為了一件「錯事」。

  他失去了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的機會,失去了在沙堆里打滾的美妙、失去了水流通過指尖時溫柔的體驗,他過早地活得像一個「標準」的大人,失去了童年的天真。

  親愛的孩子,快樂是人生最美妙的滋養,童年只有一次,願你的每一刻都不負當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