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家天下:楚漢爭鋒

[複製鏈接]

436

主題

436

帖子

280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漢家雄風今猶在
  作家清秋子的長篇歷史小說《漢家天下》第一部在出版之前,出版社編輯給我看了原稿,並囑我寫一篇文字加以評說。我卻之不恭,於是遵囑,在這裡寫一點讀後的感想。
  注意到清秋子的歷史寫作,是在數年前,我曾應邀為他所撰的歷史人物傳記《武則天》寫過一篇短序,對他在寫史方面的功力頗有印象。如今翻開他這部厚重的書稿,粗讀一遍,感覺他的寫作在數年間大有精進,已深得歷史小說寫作的堂奧。
  《漢家天下》從「楚漢爭鋒」開始寫起,作者用文學的形式表現了那一段金戈鐵馬的風雲史。自司馬遷的《史記》問世以來,這段扣人心弦的歷史可謂家喻戶曉,若想在史料基礎上加以生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而初展卷之時,我不免替作者擔心。然而在看過數頁之後,便立刻放下心來——作者書寫歷史故事的才華,當下能及者甚少。
  讀此稿,令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書中人物的鮮活。寫歷史小說,難就難在這裡,主人公們必須是古代的人,但又要讓今人能夠理解。讀者讀過之後,要對他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能夠會心。本書作者在司馬遷給出的史料基礎上,大大發揮了他獨到的文學想象力,使得劉邦、項羽及一大批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活了起來。可以說,《漢家天下》的寫作,是「有溫度」的歷史寫作,古籍上的人物,到了這部書里,有了血肉,有了聲音,有了清晰可感的動態形象。以劉邦為例,他的那種痞、那種韌性、那種包容的胸懷,都是通過各種生動的細節表現出來的。通過一個個的具體細節,一個活脫脫的平民皇帝便躍然紙上。
  我一向認為,寫歷史小說切忌表面的熱鬧,歷史敘事應該有一個鮮明而強大的內核,也就是如何提煉主題。我感覺清秋子在這方面是頗為用心的。西哲有言曰:「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此話有一定道理。歷史是有傳承的,傳統的文化幾千年來綿延不絕,至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還很大。清秋子在本書中所強調的「民本」意識,讀來觸動人心,令人浮想聯翩。我想,這就是歷史小說不可或缺的魂魄。
  本書令我感喟的,還有作者在敘事結構上不凡的功力。楚漢之爭期間,戰爭頻仍,許多戰役的線索本來就錯綜複雜,如何將這些事件逐個講清楚,又不能讓事件淹沒了人物,作者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好。對於多場戰爭的描繪,詳略得當,各有側重,毫無重複之感;並且經過精心的結構布局,使人物性格在戰爭場面中逐步延伸展開,直至揭開人物的內心世界。
  再有,即是本書在虛實方面的處理也很妥帖。可以說,從總體框架看,《漢家天下》是嚴格按照歷史事實來寫作的,即使是想象發揮,也都是有所本的,是一種文學性的「復原」,完全可以把它當作史實來讀。但是其中有幾個虛擬人物的隨機出場,又似神來之筆,恰到好處地烘託了真實的歷史人物,於厚重之中又添了幾分飄逸。
  讀這部書稿,我數度有放不下的感覺。作者延續了我國古代章回小說的傳統寫法,融會貫通,加以發揚。其場面的逼真,情節的跌宕,敘說的流暢,都可作為一流文字來欣賞。在當代,能讀到如此古樸而又靈動的文字,是一件令人驚喜的事情。
  在當今,關於歷史的書寫可謂浩如煙海,在眾多的作品中,《漢家天下》是一部極有個性的作品,那麼當然會在當代歷史小說的創作史上留下印記。
  數年之前,我曾如此評價過清秋子的寫作:「在他的書里,歷史是經,文學是緯,從而使一般讀者認為十分枯燥的歷史,有了血肉,有了溫度,能夠走進人心裡。」在今天,我仍是這種感覺。
  據稱,《漢家天下》是一部長篇系列歷史小說,後面可能還有更精彩的描寫。我願等待作者一部部地寫出來,好好把它通讀一遍,以享受這種歷史與文學的融合之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7: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