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的網上讀後感之二:「野狐無味

[複製鏈接]

312

主題

3152

帖子

103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夢女 發表於 2005-4-6 1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也許是初聽《鹿港小鎮》時一瞬間的感動。
也許是「夜者日之餘」伴著朗月、和風清讀時的怡然自得。

就像莎翁在《無是生非》里說的:靜默是表示快樂的最好的辦法,要是我能夠說出我心裡多少快樂,那麼我的快樂也是有限度的。

每次讀完《雜碎湯》,我都是無語久久。

是的,它的篇幅很小,但卻能讓人在短短那小段話里挖掘出許多來,是欣賞?共鳴?是深思?還是無盡的遐想?《蒙田隨筆》里說:哲學的任務是培養我們的智慧。而這一智慧,就《雜碎湯》所體現的,可能是一種狀態,一種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話語的狀態。無言而有歌。

一個溫暖的火爐,一本書,兩句話,在《入夢》里,我似乎又看到早已遠去的那個冬天,想起很久的某個下午,清洗過的芋頭在大鍋里靜靜地煮著,散發著陣陣帶著荷葉的清香。灶里的柴火快活地歌唱,揚起的火苗映著老人和小孩的臉……他們靜靜地等待著,午後的陽光從小小的窗戶斜射過來,一地的乾淨而無語……

「入夢,也算是一種別樣的享受與品嘗」(《雜碎湯.入夢》)

夢裡,一段寂靜的時光,漸漸成長。

有夢想,也會有迷茫,就像誰的青春的歌里唱的:長滿透明的惆悵,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在《行囊》里:以前是每個人拎著行囊,現在是行囊罩著每個人。旅途的,成了守侯者。
行囊停了下來,
漸漸變大且重;
它從我們手上溜下,
並將我們裝在其中。

讀完后不能不掩面唏噓,那一份沉重,我說不出來,也許就像兒時甜甜的櫻桃,昨天還放在書包里,而如今,它酸了,也或許它的味道還沒變,而人卻變了。

還好。春風揚起冬天的落葉時我看到了他的《禮物》,看到了最後一句話:每個人的一生經歷都是自己最應善待的禮物,無論好與壞,悲與喜,這個禮物都是天地間唯一而獨特的,值得珍惜。

他以智者的眼睛看到的一切地方: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沒說話,但漸漸明白我的禮物是什麼。


「仰手與天握,低首撩海波。
寂寥聽動泉,相語對靜月,」(《雜碎湯.登山》)


「似水流年匆匆過,流過的是光陰,留下的是書的印痕和陪伴。」

……
在禪宗里,無是第一要義,非心非佛,而放入混沌眾生里,或許追求的是這樣天與地,這樣的寧靜和安詳,也或許,本無求,人生無求品自高。

在《倒掉》里,他闡述這樣的理念:悲傷如水,倒掉即空,空則明凈。

在《和風》里,春秋有序。
「來年的時候,當和煦的春風吹動它的枝頭,接骨木還會在初夏的六月開出
白色的小花,並在如約而至的秋的一季,枝頭重新結滿紅色熱情的果實。 」

而在《生死》里,禪師是了無掛礙的。

是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雜碎湯》
如詩
如站在曠野里看一朵獨自開著的花,用一滴水的聲音,從春到夏。

《雜碎湯》
令人意猶未盡。

「雖然雜,雖然碎,卻成湯,入肚,暖暖的,不亦適哉。 」
生如夏花絢爛,死如秋葉靜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