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複製鏈接]

220

主題

505

帖子

1430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orou 發表於 2018-6-27 17: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轉發的一篇文章,是江蘇省泗洪縣法院院長寫的《拿什麼獻給你:基層法官》。原本,隔壁公司吐槽的文章很多,但獨獨這一篇,在朋友圈裡引起轉發狂潮,首先是因為這是基層法院的院長親自出來吐槽,身份特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最高法的副院長對該文的批示。

副院長在批示中寫道:「今天是「五一」小長假,本想對《天平》文章來一次輕鬆閱讀,結果卻讓我心情沉重。說實話,我是含著眼淚讀完耿輝同志這篇小文章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基層法院的工作壓力,可以看到基層法官的生存憂慮,可以看到基層法院領導的逼仄與無奈,當然也看到了他們的堅守和期待。位於江蘇的泗洪縣尚且如此,還有中部、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基層法院,他們又該是如何一種境況?正是廣大的基層法院和法官為我們撐起了共和國的司法大廈,而我們這些身居廟堂之高的人除了對他們提出了無以復加的工作要求之外,又為他們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和困難呢?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感謝《天平》刊發了這篇文章!」

如今,吐槽的多了去了,吐的多了槽客自己都麻木了,因為於事無補;看客看著也覺得沒啥意思了,因為再怎麼看,也就那麼點事情,來來回回,說了也是白說。可是這一回,總公司的副總親自批示了,讓人覺得:原來總公司的領導們終於理解我們了。作為隔壁公司的基層員工,我都為隔壁公司的法官們感到開心。只是,仔細讀了《拿什麼獻給你:基層法官》和副總的批示,我卻想起了泰戈爾的那首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在廟堂之高的改革者與基層實踐者之間不同追求的距離。基層的人們所追求的,不過是在縣城的熟人社會裡,能混個副科的職級退休,讓自己能看上去不是那麼的失敗;能漲點薪水,應付日趨飆升的物價,他們追求的是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廟堂之高的改革者關心的法治如何能夠推進,法官群體如何精英化,什麼樣的舉措能讓人民群眾更滿意,能在兩會上有更多的贊同票。當然,廟堂之高的改革者也希望基層的人們能改善生活,只是面對更高的使命和責任,基層個體的追求,實在是難以顧及。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在廟堂之高的改革者與基層實踐者之間不同處境的距離。基層的人們,不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亦或是臨近退休,處境雖各不相同,但內心多是惴惴不安,年輕的怕進不去員額沒前途,中年的怕終身負責快要累死,臨近退休的也擔心辛苦一輩子到了連法官的身份都弄沒了。廟堂之高的改革者其實也很辛苦,廢寢忘食,殫盡竭慮,想設計出最合適中國的改革之策,但畢竟在廟堂之高,再不濟,也是為改革作出重要貢獻,沒有功勞有苦勞,成則名垂千史,哪怕敗,也是改革的先行者。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在廟堂之高的改革者與基層實踐者之間不同命運的距離。基層的人們只有接受的命運,無論是從審查制到登記制、還是審級下放,亦或是今天的33%,明天的39%,你可以抱怨,你可以不滿,但除了接受,還是接受,哪怕來了一個律師取了一個號就登記了208個案件,你能想象到法官看著系統內數字想死的心情,但該做的活你還得做。廟堂之高的改革者,是在決定千千萬萬基層同行的命運,決定別人的命運和只能接受別人決定自己的命運,這兩者之間的距離,豈是十萬八千里。站在這距離的兩端的人們,又怎樣能互相理解。
前幾天,還有個新聞很好玩,公眾號」上海法治聲音」推文《 首創丨多勞多得!上海法院開發「案件權重係數」評價法官辦案業績》。因為讀書少,懂的也不多,所以頭一次聽到新名詞「案件權重」,指某類案件的審理在全部案件審理中的相對複雜程度。而且計算案件權重採取的是「2+4」模式。即以案由和審理程序2項為基礎,以庭審時間、筆錄字數、審理天數、法律文書字數4項要素為計算依據,通過比較不同類型案件審理中這四項要素與全部案件審理中四項要素的佔比程度,來區分不同類型案件的適用係數。

一直懷疑是不是有一個星球叫做「不考評就會死星」,來自這顆星星的人們對於考評的依賴程度超乎想象。看到這種評價法官辦案業績的模式,真是醉了。是不是每個法官在辦案的時候還要拿個小本本算一算,要不要把庭審的時間拖一拖,把筆錄上的字數弄多一點,審理的天數搞長一點,法律文書的摘抄再多一點。要不然,在評價的時候豈不是要吃大虧,要知道,這個評價體系,是影響之後進員額的。

誰來評價呢?誰來算分呢?對分數不服可以申請複議嗎?有救濟渠道嗎?這些問題可能都是沒有答案的。不怕神一樣的對手.........。還記得吉林省分公司在評價與上海的司改時的評價嗎,哈哈,想想還真是。新聞的最後說「整個方案的前期設計都是建立在已故鄒碧華副院長長期研究思考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付諸實踐並不斷完善這套系統,也是我們對鄒碧華同志最好的紀念。」呵呵,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人已經不在了,還要打著人的旗號騙人。

正如泗洪法院的院長在文章的最後寫的那樣:「雖然很困難,但我們一直在堅守,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提高,因為我們心中有個堅定的期待:司法改革的曙光必將溫暖每個基層法官的心房!」我也相信,我們一起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