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國學者:中國創新速度遠超想象,並非廉價山寨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4-21 10: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4-13 10:03 網易科技報道

  4月13日消息,據福布斯雜誌報道,在新興科技行業,許多中國高管對「中國缺乏創新」的說法感到不滿。許多創新型的中國人不需要去尋找國際市場,因為中國本身就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世界頂級商學院之一IE商學院教授、市場戰略諮詢諮詢公司資深顧問米迦勒·溫德羅斯(Michael C. Wenderoth)日前在《福布斯》雜誌上撰文,驚嘆中國的創新速度遠比想象中更快。

  

  
以下就是溫德羅斯的文章摘要:


  去年,當我與許多中國高管談論他們前往矽谷的經歷時,他們的共識是感到失望,一位高管表示:「坦誠地說,我不知道矽谷有什麼可以吹噓的。」全世界都將矽谷讚譽為創新中心,但許多中國遊客,尤其是來自中國不斷增長的科技行業的從業者,對此印象並不深刻。

  反過來,許多西方人仍然堅持認為中國產品是廉價的、低質量的複製品。儘管這種看法可能代表了中國市場部分現狀,但隨著來自中國的世界級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他們的規模以及最重要的創新領域的排名都處於上升階段。在新興科技行業,許多中國高管對「中國缺少創新」的說法嗤之以鼻。他們感到越來越自信,可以與矽谷、以色列或其他創新中心的工程師進行競爭。

  舉些例子:

  ·華為是全球網路設備領域的領頭羊,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它擁有無與倫比的技術廣度,並在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完善了其模式,目前正在許多西方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小米在幾年前席捲了智能手機行業,並進入全球十大智能手機製造商行列,推出了物美價廉的手機設計。小米採取了一種創新的營銷方式,即只在網上銷售產品,而且不斷迅速推出新機型。小米的運營效率是首屈一指的。

  ·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該公司開玩笑說,它不應該與亞馬遜相比,因為它比後者大得多),它徹底改變了小型企業的銷售方式,並創造了世界上最先進、最賺錢的零售網路生態系統之一。難怪他們在11月11日(中國「光棍節」)的一天銷售收入超過了「黑色星期五」和「網路星期一」的總和。

  ·騰訊的微信應用可能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消息應用,它擁有9.6億用戶,它不僅超越了Facebook成為全球第五大最有價值的公司,而且已經成為移動遊戲和內購模式營收的案例研究對象。

  ·DJI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而海爾(Haier)和美的(Midea)都是頂級的「白色家電」製造商和電子產品製造商,它們都是高端和低端市場的贏家。所有公司都在通過機器人技術和互聯網應用迅速提高他們的地位。美的收購了德國領先的機器人製造商Kuka。

  這些公司通過世界級的管理制度整合以及對國內市場的充分適應,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像深圳這樣的城市也因為搭建了高效、高性價比的硬體製造體系,成為物聯網等行業的「軟體中心」。

  西方國家經常抱怨中國政府通過採用保護主義政策、提供便捷的資本渠道以及對知識產權保護視而不見的態度,以保護本國工業。在某些領域,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幾乎所有上述提到的公司都達到了世界級標準。

  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等領域,中國成功地創造了如此巨大和吸引人的生態系統,它推動了創新。許多創新型的中國人不需要去尋找國際市場,因為中國本身就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以滴滴出行(Didi)為例,這款打車軟體現在已經風靡中國。許多人指責滴滴出行抄襲了Uber的模式,但簡單的事實是,無論是從營銷、速度再到市場等哪個角度來看,它在中國都超越了Uber。該公司不斷推出創新,比如在你喝醉酒時候為你派個代駕司機,還有SOS功能以提高安全性。

  這就是網約車巨頭打造的「無所不在」神話。中國越來越多地被西方汽車製造商視為未來交通的實驗室,包括由ofo和摩拜領導的單車共享行業。隨著資本和需求的增加,兩者都在迅速壯大起來。

  中國日益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演算法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這體現在像「流利說」這樣的公司所取得的成功上。「流利說」是一種英語學習應用,它能評估你的英語口語水平。僅在中國就有大約5000萬的用戶,它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讓熱切的中國人在沒有母語環境的情況下學習英語。「流利說」還反映了中國企業家正離開矽谷的趨勢,現在在中國看到了更多的機會。

  滿足更基本需求的是「三隻松鼠」,它是中國發展最快的零食公司之一,也是越來越多的包裝產品和消費品公司的典型代表,它們能夠在加速周期中推出新產品,這在西方聞所未聞。所有這些以及物流部門能夠提供幾乎所有的需求,這意味著中國具備持續創新的條件。

  事實上,正如一位中國企業家最近告訴我的那樣,達爾文式的競爭意味著中國企業別無選擇,只能加快創新。這些單車共享公司呢?幾個月後,數十家初創公司進入了市場。而熱切的中國消費者似乎特別善於發現公司政策的漏洞,迫使企業以光速的速度改進服務。

  這位企業家說,中國有很多機會,企業家不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發創新,而後者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高的成本。這就是政府介入的方式。中國在關鍵領域的投資令人印象深刻,清潔能源、電動汽車、電池、航空、機器人、基因組學、太空、安全等,這些都是「中國製造2025」政策中雄心勃勃的目標。這一政策解釋了中國的優先事項,同時也表明中國企業可能會進行大規模收購或創新的領域。

  當中國將目光投向一個目標時,就像2008年奧運會時那樣,它會認真努力,並計劃到位。頂級戰略諮詢公司從來沒有這麼忙過,他們已經開始提供領導力開發、設計和原型設計、分析和執行等諮詢,這樣中國公司就可以繼續創新,而在中國的西方公司也有機會跟上他們的步伐。

  通過效仿中國企業的例子,西方可以在快速移動的市場上學習更多擴大規模和運營的知識,將中國企業的經驗應用到我們的國內市場中。中國的做法或許也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在非洲等新興經濟體取得成功。中國甚至可能在長期以來被視為西方「專業領域」的管理和領導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中國現在有資金、受過良好教育並擁有遠大抱負的勞動力、有幹勁精神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還有實現這一目標的頑強精神。下次有人告訴你「中國缺乏創新」的時候,你該建議他們仔細看看。

  在我最近前往中國的旅途中,我坐在一位退休的法國高管旁邊,他是第一次來中國。他在法國、西班牙、英國和美國之間度過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曾在許多世界頂級公司工作過。他很感興趣的是,我帶領著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他們也是第一次來到中國。我告訴他,他們將前往如今世界領先的公司所在地。(小小)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5: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