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貓眼社評 貿易戰或虛晃一槍 真正戰場才是這裡,何時結束非美國說了算!

[複製鏈接]

134

主題

135

帖子

107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狼 發表於 2018-4-7 05: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人評論員 梁浩明
  中美貿易戰各自子彈上膛,扳機隨時扣發。正如美國前國師班農透露,特朗普的決定已是策劃很久的事。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中美貿易戰前前後後:
  2017年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祭出「301調查」
  2017年10月美國提出聯合印度、澳洲、日本等區域大國的「印太戰略」,遏止中國擴張。中方認為美方此舉「亮劍」。
  2017年12月 美國發表「國家安全戰略」,表明將中國與俄國視為競爭者。
  2018年1月 特朗普受訪表示正討論針對中國」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徵收巨額罰款。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簽署「301調查」備忘錄,對中國銷往美國的1,300項產品,加征25%關稅,產業範圍涵蓋航太、資訊技術及機械產業,商品價值多達600億美元。打響中美貿易戰第一槍。
  2018年3月23日 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即「232措施」)。中國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徵稅額度達30億美元。
  2018年4月2日中國關稅採取報復行動,對美國128項產品課稅,包括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花旗蔘、無縫鋼管等120項產品,課15%關稅;包括豬肉及製品、鋁廢碎料等8項產品,課25%關稅。外界猜測中國會否打出撒手鐧—拿大豆開刀。
  2018年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確定中方從事以「不公平方式」獲取美國智慧財產的行為並於當日公布了對中國進口總值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建議清單。商品清單覆蓋1,300種商品種類,總值約500億美元,主要集中於高科技產品,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術、通信、機器人和機械等。美國貿易代表署建議對清單上中國產品徵收額外25%的關稅。
  2018年4月5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迅速大舉回擊,決定對美國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實施日期將視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實施情況另行公布。商務部同時針對美國「301調查」向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提起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2018年4月5日,特朗普 宣布,由於中國對美「301措施」的「不公平報復」,他指示貿易代表基於「301條款」,考慮是否額外再對1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筆者整理出中美貿易戰至今日(4月6日)為止的軌跡,從中理順出我們需要知道的脈絡。
  時間上,美國對貿易戰的公開表態在去年8月就已經開始(謀划的時間筆者認為在特朗普上任前後,並也是以此思路而組閣)。這說明,貿易戰是美國一手造成,並咄咄逼人,中國被迫應戰。
  不過,細看新聞,上述眼花繚亂的招數下,雙方的對壘仍屬於低烈度。但即使是這樣,各國股市已經隨著中美你來我往的虛招已經實實在在的起起跌跌。
  分析中美雙方採取的招數,不難發現策略各不同。
  美國對1,333種中國產品開徵25%關稅,年進口總額約500億美元,清單中的項目聚焦於容易被他國產品替代的項目。
  反觀中國,則集中於一些政治敏感度高的產業,例如飛機、牛肉及黃豆等。範圍僅略多於100種,但金額卻也是500億美元,顯然是要對美國關鍵企業及選民施加壓力。不排除中國是師法早前歐盟反制美國徵收鋼鋁關稅針對特朗普票倉的做法。這種打蛇打七寸的手法,相信不久會上演農民開著拖拉機,收割機去白宮示威的好戲。可謂釜底抽薪!
  兩份清單暗示雙方不同的意向,也面臨不同的風險。但合併來看,清楚顯示貿易爭議的發展方向。
  特朗普顯然希望能壓迫中國開放市場,事實上他似乎急於要透過談判來解決爭端,因為新關稅至少要60天之後之實施。中國的清單意圖對美國造成集中式的政治與金融痛苦。換言之,美國試圖以戰求和,中國卻是以戰止戰。別看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輕描淡寫地說,中國的反擊只涉及美國GDP的0.3%,但貿易戰的溢出效應將打臉商務部長。
  兩種策略都面臨風險。美國政府顯然希望儘快解決,生怕當真必須落實他口頭上所說的強硬路線。這對他的談判立場顯然不利。這樣下去,極有可能演變為一種「懦夫賽局」,即看誰是膽小鬼,首先退戰。
  習近平的政治壓力顯然比特朗普小得多,因此習近平能夠以黃豆為標的向特朗普的選民施壓。習近平等得起,特朗普卻等不起。目前看,中國戰意並不比美國低。從雙方的反擊速度看,雙方都是有備而戰。
  但特朗普將面臨愈來愈多的政治問題,包括11月的國會期中選舉,加上中國關稅清單此時襲向中西部農業區,且貿易擔憂已讓特朗普在競選式集會上常稱讚的股市表現出現崩跌情形。跟中國相反的是,特朗普政府必須處理來自工商領域的不同利益,而中國政府則可很容易發出一致的聲音。
  美國黃豆期貨市場4日湧現賣壓,反映貿易戰疑慮激起的反射動作,且因為凈多頭避險基金部位非常龐大而惡化,但當日行情低點可能代表黃豆期貨「合理的」支撐價位,只不過若貿易戰唇槍舌劍的互杠氣氛若升高,近期內仍可能承受進一步壓力。
  切記中、美雙方目前揚言課徵的進口關稅尚未付諸實際行動,雙方仍有協商空間,華府與北京隔空互撂狠話可能只是坐下來談之前耍的談判策略,美國股價4日收盤由黑翻紅即反映這種預期。然而,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市場短期內仍可能隨新聞標題起伏、震蕩。
  4日美國白宮新任經濟顧問庫德洛指美方的徵稅措施暫時只是建議,最終可能永不會實施,又指這是特朗普「胡蘿蔔加大棒」的談判策略。那美國這似乎自揭底牌的舉動,我們應如何看待呢?
  有一則新聞引起筆者關注。5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指出,隨中美貿易戰升級,中國作為一個有能力控制匯率的國家,貶值會是最簡單有效的選項,因此美元對人民幣反轉升值將會是「大概率事件」(意指機率很高)。
  雖然從外貿角度來看,人民幣是應該升值的。因為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生成基地,累積巨額國際貿易順差。然而,一旦中美貿易戰開始,從趨勢看,中國未來應會減少貿易順差、擴大進口,這將成為弱化人民幣的一個因素。
  這意味著,匯率戰極有可能是真正的博弈戰場。
  黃益平認為,首先,在官方積極推動「一帶一路」過程中,貨幣更需要自由流動、人民幣需要國際化,需要逐步放鬆外匯管制,這將帶來更大幅的匯率波動。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財政部4月將公布匯率半年報,預示在美國與中國貿易戰危機升高之際,中美還可能出現匯率戰。且市場推估,多個亞洲國家都可能首度登上觀察名單,使亞洲貨幣承受進一步升值壓力,人民幣自然在列。
  美國匯率報告將是總統特朗普政策意向的一大考驗,政治與經濟因素都會影響決策。如果匯率報告認定中國或亞洲其他國家為「匯率操縱者」,代表貿易緊張持續升高。
  亞洲貨幣中,泰銖,韓元,日元都極有可能被美國的匯率報告「修理」,中國人民幣須未雨綢繆。不過從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非官方透露的信息看,若美國任意妄為不跟隨國際規則,中國大可以透過人民幣貶值保護出口。就算不貶值,也不用推升匯價討好美國,以免重蹈八十年代日本《廣場協議》的覆轍,令經濟一沉不起。
  事實上,中美經濟博弈的核心戰,是貨幣戰。現時市場將目光投放在貿易戰,或許忽略了引申出來的貨幣戰!
  另一邊廂,美國亦不會主動讓美元升值!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既減稅又大搞基建的前提下,美國國債上月已首次突破二十一萬億美元,美元根本不能大幅升值。反映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匯價的美匯指數已由一六年十二月特朗普當選總統之初的高峰累挫約一成三,有分析警告最少要再跌半成。
  或許投資者會問,去年十二月美國國會通過大規模稅改,加上聯儲局今年料最少加息三次,應有大量資金追捧美元,為何事實恰恰相反,美元節節向下?從特朗普的口脗可知一二,為解決龐大貿易赤字,不能堅持「強美元」。
  大眾須明白,要解決特朗普所謂的貿易不平等,最簡單直接的手法就是壓低匯價,當貨幣貶值,當地人民購買進口貨的成本就會上揚,於是尋找替代品,形成保護主義。以特朗普的性格,若與別國談不攏,大可以選擇將美元貶值,由於全球主要商品以美元結算,受害最深的不會是美國,這是他認為會輕易勝出貿易戰的原因之一。
  人民幣只要貶值兩成,全球立即處於接近「末日」狀態,因所有的貿易將會被扭曲,商品價格亦會陷入大混亂。
  故此,中美作為全球經濟火車頭,發生任何衝突都沒有贏家,因雙方擁有貨幣武器,結果是誰傷得更深。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短暫交戰,諸如東南亞、韓國等較小型經濟體將立即陷困。若中美交戰(貨幣戰),死傷的將是「老百姓」(小國)!那些總喜歡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國家,千萬別做給別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蠢事!
       美國特朗普政府既然拉開了貿易戰序幕,何時收場就不是美國說了算了,何況美國還玩弄台灣牌?中國不借勢達到戰略目的難收手!最後求和的,肯定不是北京!
      
  (2018.4.6貓眼社評 作者為華人主流電子日報《熊貓時報》社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