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聽低沉的雜訊,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2-9 1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 2018年01月24日 | 作者: Clare Wilson | 來源: 新科學家

      利用聲音誘發大腦視覺皮層產生伽馬波,有可能抑制有害蛋白產生。

  

  聽低音雜訊似乎可以誘發高速腦電波,從而分解大腦中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病密切相關的蛋白質斑塊。這種方法在小鼠身上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在正在臨床患者中進行測試。

  腦電波是大量腦細胞同時有節奏地放電的結果,它們的功能大多還不清楚,但是通過頭皮電極測量的腦電波頻率可以反映我們的清醒度和警覺度。

  腦電波在深度睡眠的時候是最慢的,在人清醒放鬆的時候則會加快。最快的腦電波被稱為伽馬波,頻率為40赫茲(1秒40個周期),當我們集中注意力、做決定或者使用記憶時以這種腦電波為主。

  阿爾茲海默患者通常會產生較少的伽馬波,這促使研究人員嘗試誘導這種類型的波。去年麻省理工學院的蔡立慧研究團隊發現,如果將小鼠暴露在一個頻率為40赫茲的閃光下,會誘發大腦視覺皮層產生伽馬波。

  當他們對小鼠進行每天光照1小時的療法后,研究人員發現其腦部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沉積減少,而這兩種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特徵。

  閃爍的光線似乎促進了大腦免疫細胞的活動,這些免疫細胞可以分解澱粉樣蛋白。但這個效應局限於大腦視覺皮層,對關鍵的記憶區域則沒有影響。這個關鍵的記憶區域叫做海馬體,是大腦中最先受澱粉樣蛋白斑塊影響的區域之一。

  不過試驗證實聲音治療似乎是一種更有前景的療法。蔡立慧的團隊每天給小鼠播放1小時的40赫茲噪音,隨後,研究小組在用顯微鏡觀察大腦切片時發現,實驗組小鼠聽覺皮層和海馬體內沉積的澱粉樣蛋白斑塊是對照組的一半。

  當聲音產生時,40赫茲的頻率可能會更容易影響到海馬體,因為這些區域更靠近聽覺皮層,而不是視覺皮層。

  麻省理工學院的Anthony Martorell說,另一種解釋是連接聽覺皮層和海馬體的通路可能更直接,涉及更少的突觸(神經元之間的間隙)。Anthony在11月的美國神經科學協會年會上展示了團隊工作。

  國阿爾茲海默研究所的David Reynolds說,這個發現是有前景的,但是我們無法確定阿爾茲海默患者會像小鼠一樣對40赫茲做出反應。

  然而,伽馬波療法相對安全,所以不用像大多數藥物一樣進行常規的動物實驗,它就能立即用於人體試驗。蔡立慧的公司(Cognito Therapeutics)已經開始在阿爾茲海默患者身上嘗試伽馬波療法。

  他們嘗試的療法結合了聲音、光和震動,所有的頻率都在40赫茲。在波士頓的一所養老院內,12名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正在嘗試這種療法。雖然這個試驗中沒有安慰劑對照組,但該公司正在計劃著更大規模的對照試驗。

  試驗還在繼續,但有些人已經開始大膽嘗試了。自從去年該團隊首次公布研究結果以來,40赫茲的閃爍燈就被當作治療儀器售賣,一些網站還會循環播放40赫茲的聲音。

  但Reynolds說,大家也不應盲目樂觀,因為小鼠的阿爾茨海默病與人類疾病不同。但是如果試驗結果表明這種療法同樣適用於人類,「我們就可以把聽雜訊當作一種完全可行的療法」,他說。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4: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