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說謊圓 情不在 恨相見 華人東瀛失蹤尋人警報頻響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5-3-18 1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3月10日,第558期《中文導報》報道了《留學生黑在日本音訊斷 母親思兒成疾命危篤》一文,在讀者中引起極大反響。癌症晚期,卧病在床,生命以天計算的慈母苦盼著生前能看一眼兒子,兒子卻黑在日本,與父母失去了聯繫。慈母悲情,牽動了華人讀者的心。許多讀者打電話、發傳真,訴說自己對國內親人的思念,紛紛埋怨在日「失蹤」華人的「不該」。據中國駐日大使館領事部介紹,近年來,在日華人隊伍壯大,在日華人失蹤現象也頻頻發生。現在,國內要求大使館領事部幫忙尋找失去聯繫的在日親人事例,比往年有明顯增多,幾乎達到了每周都有類似事例的頻度。

  據介紹,華人在日失蹤,與國內親人中斷聯繫,或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背景和內情。然而為了尋找失蹤的華人,國內親人承受著巨大的情感折磨和身心壓力,卻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中國駐日大使館領事部也常常為此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四處奔波,費盡周折,希望讓華人與家人團聚。

  總結華人在日失蹤原因,十人十色。其中,為了國內親人免於擔心,或為了製造虛榮,平時說謊,無法圓慌時就破罐破摔,乾脆不與家人聯繫,是一個重要原因。此類人員是失蹤隊伍的主力。如來日留學的A同學,在語言學校時因出勤率不夠,簽證被拒,就黑在日本。出國前,家人為他借了大筆債務,A黑在日本,無法對家裡交待,就謊稱考上了大學。4年後,他又繼續謊稱考上了大學院。家人一再促其回家探親,A本人也想打工攢一筆錢后就打道回國,誰想孤身一人在日,在打工擔驚受怕的巨大心理壓力下,打起了扒金庫,漸漸積惡成習,賭心難改,A的積蓄全部變成了扒金庫的利潤,A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剛黑下來時,A還給家裡寄過幾筆錢,家裡對A的期望也越來越高。A身無分文,窮困潦倒后,自感對家裡說的謊再也說不下去了,無臉見江東父老,就不再與家裡人聯繫。國內親人失去聯繫后,只好四處求援,A就這樣淪為失蹤華人之一。

  B的情況與A大致相同。B偷渡來日,在日打工,生活困苦。但每次與家裡人通電話,他都雲里霧裡吹牛,稱自己在日「挺好的」,「有車有房」,家人不明真相就不斷催他寄錢。他滿足不了家裡的要求,後來捲入犯罪,就不再與家裡聯繫了。

  國內家人費盡周折,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找到他時,他正在一個刑務所內蹲班房。

  還有很多人的失蹤原因是來日時間長,與國內親人關係疏遠,不願再聯繫了。如一位留學生來日達10年,其間父親去世,母親再嫁,該留學生就不再與母親聯繫了。母親只好尋求有關部門幫助,尋找在日失蹤的兒子。

  還有些華人主動「玩失蹤」。有的人與國內親人鬧翻,憤然來日;另一些人則為了逃婚、逃債等,躲來日本。當然,也有華人走向犯罪,不敢再與外界聯繫;也有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失蹤,即十幾年斷了音訊,生死未知。

  雖然是大千世界,十人十色,但華人社會的失蹤現象還是引起了關注。有關部門提醒華人,第一,應盡量多跟親人聯繫。要知兒行千里母擔憂,子女出門在外,要多考慮國內父母的心情。其次,平時通訊聯繫,實話實說,不要吹牛說謊,也不要謊報平安,以免真發生不幸時,家裡不知實情,難於查找。第三,日本生活與國內文化不同,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親人之間應相互理解,勤於溝通,不應輕易割袍斷交。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25

主題

629

帖子

15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2
沙發
gikeis 發表於 2005-4-9 22:04 | 只看該作者
>>幾乎達到了每周都有類似事例的頻度。???



沒這麼恐怖吧??我怎麼就沒聽說過有誰在日本失蹤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