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貽貝還能用來治理城市污水?科學家紐約實驗初成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11-15 04: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11-14 17:19:01 來源: 網易科技報道

  

  網易科技訊 11月14日消息,貽貝又稱青口,晒乾了叫淡菜,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療功效,被譽為海中雞蛋。但最近,好吃的貽貝被挖來治理紐約的污水,下面是外媒Sciencemag網站報道全文:

  許多人可能都知道,紐約市的水道系統是出了名的臟:從煙頭到廢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水,這裡面什麼東西都有。紐約市的水域里幾乎見不到任何的魚類或是植物,因為這種營養豐富的污水導致藻類大量繁衍,它們幾乎用光了水裡面的氧氣,日前,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找到了能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案,他們用貽貝清空了布朗克斯河河口區域附近部分支流里的超量養分。每年只需一艘載滿了貽貝的小皮筏,它就能從紐約市的水道里清走60以上公斤的氮元素,按照這個科研團隊的估算,一個由數百隻小皮筏組成的小型船隊將有效改善城市地區水域的質量。

  「這一新發現令我們非常激動,它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瑞典哥德堡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奧德·林達爾(Odd Lindahl)這樣評論道,奧德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貝類養殖具有很強的改善沿海水域水質的潛力。」

  這支由一群海洋科學家、一位貽貝養殖戶和一些來自紐約市的志願者組成的科研團隊,花了幾天的時間,從紐約牙買加灣的鹽鹼地和泥灘里採集到了將近32000枚成年貽貝。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東北漁業科學中心米爾福德實驗室的生態學家,同時也是這個團隊成員之一的朱莉·羅斯(Julia Rose)表示,在許多鹽鹼地變成馬路之前,紐約地區的貽貝產量曾十分豐富,如今它們又成了能清理布朗克斯河的小能手。這些貽貝才是這個地區的「土著」,它們通過吃細菌和浮游生物,吸收了水中大量含氮和含磷的營養物質。

  通過使用一種不可分解的棉線,科研人員們將一些手指長的貽貝繫上了尼龍繩,扔進水裡,再將剩下的貽貝放進一個網眼包里,然後把這個包掛在了一個特製的小皮筏的邊上。這個尺寸為6x6米的浮動平台,停泊在狩獵點污水處理廠(Hunts Point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下游的某個區域,該污水處理廠每年會排出大約830-1600噸的含氮物質。

  六個月後,科員人員們回收了30枚他們養在這裡的貽貝,晒乾並將它們磨成了粉末,然後測量這些貽貝粉里的氮含量,並進而按著這一數量比例進行推算,科員人員們估算得知,這32000枚貽貝大約從這片水域里吸收了大約6公斤的氮元素。在上周的時候,這個科研團隊將這一發現發表在了《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

  這意味著一艘載滿了貽貝的皮筏——大約能裝338000的貽貝——可以從水中吸收超過60公斤的氮。雖然,科學家們也承認這一數字相對於狩獵點污水處理廠每年排出廢水中的氮來說微不足道,但如果投入數百艘這樣的皮筏就完全不一樣了。

  組建一支貽貝船隊做起來或許會比它聽上去更加困難。科學家們不可能哄騙那些正處於幼年成長期的貽貝住在皮筏附近,所以他們必須從附近那些即將乾涸的鹽鹼地里,採集那些成年的貽貝。

  這種「大自然的清潔工」也需要進行定期更換。「貽貝越年輕,它們能吸收的營養物質也越多,因為它正處於快速發育的時候,」米爾福德實驗室的貝類生物學家,同時也是這個科研團隊的成員之一的Eve Galimany這樣說道。

  對於那些「上了年紀」的貽貝,它們也可以被用於餵雞,Galimany這樣建議道。「所有努力的重點是實現對營養物質的循環利用。」

  除此之外,科研人員們也不用擔心有小偷會來偷走這些除污貽貝,它們的品種和我們常食用的貽貝是不同的,這些除污貽貝會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這讓它們的味道難吃極了,沒有一家餐廳會願意將這些貽貝加入到自家的菜單里。(止水)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5: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