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一水稻基因在自然界發生變異,可增產15%!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10-31 07: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10-31 00:03

  作為地球上最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產量直接關係到地球近一半人口的溫飽,不斷增加水稻產量一直是很多農業科學家畢生的追求。

  日前,中國科學家發現水稻的穗發育基因(FRIZZY PANICLE,FZP)在自然界中發生變異,可顯著增加水稻每穗的粒數和輕微降低每粒的粒重,使水稻產量增加15%。

  北京時間10月31日00:00,上述研究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的子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該研究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邢永忠的研究小組。

  邢永忠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水稻的穗發育基因(FRIZZY PANICLE,FZP)具有阻止腋芽分生組織形成並建立花分生組織的作用,水稻的產量和其密切相關。

  邢永忠稱,FZP是一個很重要的發育基因,其編碼蛋白是不能改變的,若改變則水稻就無法結種。但是,可以通過控制FZP的表達量來控制水稻的產量。FZP的功能強,水稻粒子就變大,粒子數變少;FZP功能弱,水稻粒子就變小,粒子數就變多。

  邢永忠稱,每穗粒數、穗數和千粒重三個因素決定了水稻單畝產量,但是增加每穗粒數是增加產量的最有效途徑。FZP的表達量變化恰好同時調控每穗粒數和千粒重的變化,如何優化FZP的表達量從而使二者關係最優化,從而使水稻產量最大化,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

  邢永忠研究小組就利用粒形差異顯著的親本川7和豪博卡構建的群體通過圖位克隆(Map - based cloning,又稱定位克隆),在川7親本的FZP上游5.3kb處,發現一個18bp片段的轉錄沉默子發生複製,造成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名為CNV-18bp,使得川7里有兩個18bp片段串聯在一起。

  拷貝數(copy number)是指某基因在某一生物的基因組中的個數,單拷貝就是該基因在該生物基因組中只有一個,多則指有多個。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是由基因組發生重排而導致的,一般指長度為1kb以上的基因組大片段的拷貝數增加或者減少。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轉錄抑制子OsBZR1結合CNV-18bp中的CGTG基因序列,從而抑制了FZP的表達。這種有兩個18bp片段的FZP表達量比單個拷貝的要低,使得穗分枝時間更長,產生更多的種子,種子略微變小。該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有兩個18bp片段的水稻千粒重大概減少了10%左右,每穗粒數增加40%-50%,穗數並無顯著性差異,但水稻產量要比只有一個18bp片段的高15%。

  事實上,絕大多數水稻中只有一個18bp片段,邢永忠團隊檢測了500多份材料發現,只有印度、孟加拉等東南亞地區的少數品種才有兩個串聯的18bp片段。邢永忠稱,這種是在自然界中發生變異的。因此,可以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使該優良等位基因在中國高產品種的改良中發揮巨大作用。

  邢永忠對此很有信心,其所領導的小組正在利用該優良等位基因,對中國水稻骨幹親本加以改良。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1 14: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