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家:碳排放達到《巴黎協定》目標並非不可能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9-20 0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9-19 11:29:13 來源: 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北京)

  

  科技日報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17日在線發表文章稱,達到《巴黎協定》所定的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並非不可能,但我們要下更大的減排決心才行。文章指出,根據此目標設定的碳預算,可用的碳排放剩餘限額比此前預計的多。此項研究將幫助各國調整為緩解氣候變化所制定的相應政策。

  人為造成的升溫,導致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已比19世紀中期的高出約0.93攝氏度。而《巴黎協定》的長遠目標就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2攝氏度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之內。但外媒屢有懷疑之音,8月初英國《獨立報》一篇文章曾稱,世界將幾乎肯定無法實現氣溫上升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

  此次,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理查德·米勒及同事,用一個簡明的碳—氣候模型,評估在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內的條件下所剩餘的碳排放額度。他們也考慮到,除了繼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人們還致力於降低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

  團隊計算后得出結論:未來的碳凈排放量可達250GtC(1GtC為10億噸碳)到540GtC,而這與在2100年之前將升溫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內的目標相符。研究人員認為,用更透徹明了的研究方法定期更新人為導致的升溫狀況,將會幫助各國調整緩解氣候變化的政策。

  《自然》雜誌同時在線發表了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的古恩納·邁爾及同事的通訊文章。研究指出,和工業化前的水平相比,人為導致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造成的溫室效應,已在「翻倍的路上走了一半」。雖然二氧化碳濃度本身還未到達相同水平,但隨著全球變暖加劇,「1.5倍」將成為全球變暖一個標誌性的節點。

  科技日報總編輯圈點

  很少看到這樣的表述——實現某某目標並非不可能,又「喪」又沒底氣。氣候變化是一個糾結又敏感的話題,它是環保議題,是經濟議題,也是政治議題。人類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就得順應地球的脾氣。各個國家各懷心思,在漫長的博弈后達成妥協,這產物就是《巴黎協定》。其實,不管它定下的願景能否實現,人類都必須做點什麼;不管科學研究給出的是樂觀還是悲觀的結果,各個國家都必須制定政策,盡最大努力,換取人類的光明未來。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2: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