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姓氏中隱藏的身份信息你知道嗎

[複製鏈接]

243

主題

303

帖子

143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端樹 發表於 2017-8-19 2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姓氏中隱藏的身份信息你知道嗎
在華夏文明的早期就出現了姓氏,姓和氏在一開始是分開的,姓比氏出現的早,姓的出現主要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而氏的出現是在父系氏族社會時期。姓這個字,是由女和生組成的,正像這個字想表達的意思,姓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區別血緣關係的,同一個女性祖先的後代就是同姓,以此來分別不同部落的人。
  當人口不斷發展,部落里的人多了,就會分出去一部分人,也就產生了氏。因此氏是姓的分支,給你們舉個列子。黃帝的部落是在姬水旁居住,因此黃帝姓姬,部落里分出去了一隻族人,這隻族人來到槐樹旁居住,那麼這隻族人的姓氏就可以叫姬槐,姬是姓氏,槐是氏。以此類推,就會有姬楊部落、姬山等等。所以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姓,是為了區別你的老祖母是誰的,是為了確定你的血緣來自哪裡的,是不能改變的,要一直傳承下去;氏,是為了區別子孫後代的,是可以改變的。同姓不同氏者,不能通婚;不同姓同氏者,可以通婚。
  姓和氏的發展到了商周時期,姓和氏就合二為一了,沒有了那麼多分別。這個時期也是姓氏產生的爆發期,大量封國的產生,也催生出了許多姓氏,有許多姓氏都是那時候產生的,比如,周、吳、鄭、王、陳、胡、魯、曹等等許多現在常見的姓氏,都是那時候產生的。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姓,人所生也,從女從生」。因此我國最古老的姓氏都帶有「女」字,如姬、姜、姒、嫪等。中國開始進入奴隸社會。
  隨著奴隸制社會的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完善,姓氏成了身份的象徵。只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貴族才有姓,平民、奴隸往往有名字無姓。
  後來秦朝建立,奴隸社會結束,姓氏也不再也不再是貴族獨有,一般平民也可以有自己的姓。漢代之後,姓的流傳趨於穩定,姓氏的主要有這樣幾個來源。根據宋代鄭樵《通志•氏族略》歸納,姓的來源有這樣幾個方面:
  以國家為姓。天子分封諸侯大臣,這個諸侯大臣就用所在國家名稱或者封地作為姓氏。比如虞、魯、衛、齊、宋、夏、周等便是諸侯所在國家名,而崔、盧、鮑、晏、臧、費、柳、楊等就是有功之臣所在封地名。
  以居住地為姓。如果你的祖先沒有封土。只能悲劇地用居住地的地勢特點作為姓氏。遷徙至稽山的稱為稽;如果守衛在橋山黃帝陵旁就稱橋氏。有些隱姓埋名躲避災禍的人,居住在滿是綠樹的深山老林,就被稱為綠衛氏。住在某個地方的南邊稱他們為南氏,住在北邊的稱北氏。
  以出生順序為姓。比如諸侯的兒子稱公子,公子的兒子稱公孫,公孫的兒子不能再稱為公孫子,因此就用沿用「公孫」為姓氏。比如宋桓公的兒子叫公子目夷,他的兒子叫公孫友,他的孫子則叫公孫魚莒。
  以爵位或者官職來為姓。如司馬、司空、錢氏之類還有皇、王、公、侯等。
  以技能為姓。巫師的人後代就是巫氏,屠夫的後代就稱屠氏。占卜的人後代就姓卜。工匠的後代就姓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