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智庫紐約舉辦「農心相通」交流會 共促和平發展

[複製鏈接]

58

主題

59

帖子

40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tars000 發表於 2017-7-12 0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是國之根本。為了加強中美兩國的農業交流,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與席勒研究所於7月7日在美國紐約舉辦了「民以食為天」的中美農業交流會。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表示,中美農業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鑒和學習之處,透過民間的相互交流,期望在加強經濟合作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兩國人民之間的「農心相通」,並期望在未來可以將彼此的成功合作經驗擴展至中東北非等農業發展不均衡的地區及國家。
何志平在會上表示,世界的自然資源分佈極不平均,解決方法無非分享和合作,但這涉及三個層次的問題。最簡單的就是通過資源和糧食共享,但遠遠不足夠;進一步的就是科技和知識共享,例如中美兩國農業發展各有所長,美國地廣人稀,且農民種地機械的複雜程度已媲美太空科技;而中國以農為本,人均可耕地面積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國用佔世界7%的可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這是一個奇跡,也是中國的一個巨大成就。因此科技交流和學習將為中美農業合作提供機遇,進一步推動兩個世界人口大國的農業生產力;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思想和價值的共享。「農業社會主張追求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保障食物和營養安全,愛護自然資源和生物的多樣性,維持緊密的鄰舍互助、熱愛和平、樂天知命。」
他認為,這些價值不單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概括,而是普遍存在於美國以至世界各地農民的心中。回歸樸實的農業社會核心價值觀,就是共同支持和諧共生、愛人如己、彼此尊重、友善關懷的價值,共同為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繁榮努力。「因此,農業交流不單要加強企業與科研人員之間的聯繫,還應鼓勵兩國農民的直接交流,真正做到農心相通,為維護中美關係的長期穩定打下重要根基。」
何志平說,現在中東和北非不少地區仍然戰亂頻頻,很多土地被摧毀浪費,假如能夠綜合各方力量,協助這些地區重建農業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對世界糧食安全將具有重要意義。
曾任美國愛荷華州馬斯卡廷市市長的霍普金斯,專程前來紐約與會。霍普金斯在2012年市長任內,接待了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其後更將習近平1985年率考察團到訪住過的一所民宅命名為「中美友誼屋」,作為兩國地方合作和民間友誼的見證。霍普金斯對習近平的親切友善仍然印象深刻。他在會上表示,習近平時隔二十多年重訪馬斯卡廷,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鄰舍關係。「親切友善的鄰里情,是每個人都可以送出的最佳禮物。」
席勒研究所主席兼創始人拉魯什透過視頻發言,她認為糧食危機、饑餓和難民問題,只是舊有發展模式的病徵,要徹底解決問題需要更高層次的思維,「就像習近平主席經常說的——建設一個人類命運的共同體。」拉魯什高度讚賞近日G20漢堡峰會上,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達成的共識,中德將共同承擔為非洲國家安哥拉建設水電站。她認為歐洲和美國,都應該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去。「讓我們一起加入中國夢,更新美國夢,並為實踐全人類之夢一起努力。」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訊研究所名譽所長梅方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深圳市大生農業集團董事長蘭華升等一百多名中美農業專家、企業家和農民代表出席了會議。7月8日,他們到訪了紐約附近的羅斯福莊園,在這名致力於消除貧窮的美國總統故居與來自美國各大州的農場主「閒話家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