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瑞典一家幼兒園隱藏著獨特的教育方式,這裡的小朋友,從來不覺得性別是什麼問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

  話說...

  在瑞典的斯德歌爾摩,有一家看似再普通不過的幼兒園。

  

  平時孩子們就在這裡玩兒玩具,

  

  做遊戲

  

  在老師的保護下,做一切安全又有趣的事~

  

  然而...

  這裡的小朋友們在觀念上,卻有些不同。

  尤其是在性別意識上,孩子們並不覺得男孩怎麼樣,或者女孩子該要怎麼樣,

  甚至對這兩個性別的概念都沒有特別明確的界限,

  因為這是一家性別平等的幼兒園。

  

  1998年,瑞典政府實行一項法案,要求在學校中推行更多的性別平等的做法,

  於是Lotta Rajalin跟自己的朋友一合計,在隨後的幾年裡成立了這樣一所幼兒園,

  Lotta的目的也很簡單,

  正確教育孩子的同時,盡量減少孩子眼中性別的差異,消除性別的歧視。

  

  這家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也很有趣。

  所有的玩具都不分區域,

  恐龍,汽車模型和芭比娃娃,全都放在一起,孩子們想玩兒哪個都可以。

  書櫥里擺的也都是現代化的故事書,不再是老式的王子和公主。

  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童話都是在固化性別的差異。

  

  而最大的改變還在於老師本身。

  當男孩子難過失落的時候,老師會用其它方式疏導,而不是告訴他們

  男孩子啊,忍一忍就過去了...

  也不會對小女孩說,不能去做太男孩子氣的事情。

  大家在平時,會用瑞典語中的性別指代「hon」或者「han「,對應她或他

  但是在涉及到工作,各種社會角色等語境中,幼兒園的老師會用更為中性的「hen」。

  也許是想說,

  社會中的角色和工作,只有你想不想,不該受到性別的制約。

  

  這種言語和思想上的一視同仁,也延伸到了小朋友們的日常活動中。

  老師們不會說,走啊男孩子們,我們一起去踢球~

  畢竟也會有女孩愛運動愛足球,這一句話里的性別就將她們排除在外,

  這家幼兒園的老師們更喜歡用「朋友」來稱呼孩子。

  「因為這樣既能減少孩子們內心對性別的定義的固化,

  又能將我們彼此放在平等的位置「。

  於是小朋友們所在的環境,每天聽到的是,

  朋友們,有人想去踢球嗎~

  朋友們,有人要去玩洋娃娃嗎,

  朋友們,去堆個沙雕吧....

  

  創始人Lotta表示,她們並不是為了消除性別,

  而是想讓孩子們覺得性別該是一件中立的事情。

  不會帶來好處,也不該因此產生歧視。

  當然...

  Lotta的這家幼兒園也遭到了非議。

  許多評論家認為,這家幼兒園簡直是在給孩子洗腦,希望大家都成為無性別概念的人,

  但是性別是人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想讓孩子們接受這種差異,那就是別有用心!

  但是支持者表示,

  Lotta的這個做法,才是對孩子耳濡目染的好教育。

  因為研究顯示,

  一旦孩子們開始接受性別上的不同,刻板印象就會隨之蔓延,

  而孩子們接觸到這種觀點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成年人和老師的談話與表現中,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著他們。

  所以支持者堅信,性別中立和平等,就得從娃娃抓起。

  

  雖然有不少爭議,

  但是這家幼兒園的效果,似乎非常明朗。

  來自瑞典的一所大學,對這家幼兒園的教育進行了評估,

  他們發現這裡的小朋友,其實也有性別意識,

  但是他們腦子裡不會有,男孩子不能和小女孩一起玩芭比娃娃,女孩子不可以踢球搞得自己髒兮兮,等等這種想法。

  大家在一起相處的更和諧,

  孩子們自我的喜好也得到了滿足,

  而且沒有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和偏見。

  

  看到這些孩子能以自己最本真的態度去生活,去玩耍,

  感覺也是件很棒的事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