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攝影的藝術(1/Chapter 3)

[複製鏈接]

15

主題

16

帖子

277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攝影的藝術》(The Art of Photography)是世界頂級攝影師布盧斯.巴恩博(Bruce Barnbaum)所寫。正在閱讀,做下讀書筆記,保存並分享。



Chapter 3——構圖的元素(Elements of Composition)

如果構圖是引導觀看者瀏覽照片、並留住其視線直至讀懂照片的手段,那一定會有一些構圖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強化你的影像。這些方法確實有,如果可以識別和理解構圖的各種元素,你就可以運用這些方法。

構圖的元素包括下面一些:

•        光線
•        色彩
•        反差和影調
•        線條
•        形狀
•        圖案式樣
•        平衡性
•        動態
•        正/負空間
•        質感
•        相機位置
•        焦距
•        景深
•        快門速度

有兩個關鍵的考慮因素把所有這些元素都聯繫在一起,並讓它們起到實際作用,這兩個因素是:
1.場景關聯性;
2.相互聯繫性。


反差和影調

這兩個話題是互相纏結在一起的,我們沒法分開來討論。每個場景都有屬於其本身的反差範圍,但在黑白攝影中,這個範圍可以被擴大、壓縮或保持。使用黑白膠片可以對反差進行驚人的(顯著的、無限的)調整(見圖3-1)。彩色攝影也可以進行反差控制,但傳統彩色膠片攝影的控制範圍會比黑白攝影小很多。而數碼技術對黑白和彩色攝影的反差控制都是非常突出的。


反差不是構圖的實際元素,而是一種構圖技巧,其重要性在於它是眼睛和大腦觀看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知道視線是從關鍵的區域隨機地跳躍到其他區域的,而次要的元素以一種非常模糊的方式填充著其他空間。而視線一般會首先轉移到高反差的場景中去。白色與深灰或黑色的對比有極強的衝擊力。而黑色與淺灰或白色也同樣如此。而淺灰與稍深一點的灰色或中性灰在一起,則不會馬上吸引人的目光,深灰與稍淺一點的灰色或中性灰在一起也同樣不會吸引人的目光。聰明的藝術家會根據需要運用這些關係,用強烈的反差獲取衝擊力,或者用柔和的反差獲取微妙性。

高反差會讓照片顯得「乾脆」和刺激;低反差則往往會透露出柔和的氛圍。兩種反差方式都有自己的定位,都對影像的最終調性有著重要的影響,無論拍攝的主題是什麼。

反差受影調範圍的影響並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它們之間的關係。對於擁有深黑和亮白色的照片,傳統的中性灰可以柔化其反差,使它成為反差適中的照片。如果作品中最深和最淺的灰度緊鄰在一起,而印相又使其中一端缺失,那麼最終的印刷品會顯得反差非常高。只要影像中的中間影調消失,高反差的效果就會被增強。

影像的反差取決於影調的排布位置,而不是影調的範圍。一幅具有全白到全黑影調的照片可以顯得很「渾濁」。一些沒有沒有全白或全黑的相片也可以顯得很「乾脆」、有反差。

一張照片可以是高調(以亮調為主)、低調(以暗調為主)或者是混合的。高調和低調相片的氛圍相似嗎?大多數情況下,兩者產生的情感會有很大差別。在我的英國教堂系列作品中,有兩幅照片(見圖3-2和圖3-3)可以說明反差和整體影調的一些要點。雖然影像的內容非常相似,甚至在構思上也有一定的類似,但在杜倫大教堂拍攝的一幅整體影調較暗,反差較大(雖然兩幅的影調範圍幾乎相等,都涵蓋從白到黑的跨度)。對於我來說,這一幅有一種沉思的氛圍,而在赫里福德大教堂拍攝的一幅則包含更多的希望和樂觀精神——儘管實際上杜倫大教堂的雕像是一個正在閱讀的人,而赫里福德的雕像是一個死去的騎士。



這麼說,暗調會喚起憂傷的情緒而亮調會喚起樂觀的情緒嗎?未必,但我認為它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有這種趨勢。這並不是一種規則(我們要經常注意避免所謂「規則」,因為它們經常失效),但會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往往都是正確的。只要思考一下,你就可以發現我們的日常語言幾乎可以分成兩種:我們經常會說到「光明的情緒」、「陰翳的心情」,或者某人有著「快樂陽光的性格」、某種不祥的氛圍就像「烏雲密布」一樣。這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的視覺語言可以被翻譯成攝影作品,而視覺語言又傳達了我們的內心感受。總的來說,高調作品容易產生積極樂觀的情緒,而低調作品容易產生陰沉悲觀的情緒。

如果你想表達的情緒與照片的反差或影調不匹配,那你的作品就會大打折扣。我相信有時候這個問題應該歸咎於一條不成文的「規則」:所有照片都應該有純白和純黑,以及之間的灰調(除了在可以取消中間調的畫意攝影中)。這條規則不僅不能成文,更應該置之不理。見圖3-4和3-5。

《陽光,薩克拉門托議會大廈公園》(見圖3-4)是第一個例子。那天早上,當我在加州議會大廈的台階上設置好照相機,望向公園,我覺得景色中的一切都充滿了陽光——彷彿每棵樹、每塊株草、每片葉都是光源。似乎所有地方都沒有陰影。我希望我的照片可以反映出這種明亮眩目的感覺。照片的影調範圍是白色到中灰:沒有黑色,因為完全不需要。我覺得應該暗調是完全不協調的。它們會破壞早晨的氛圍。表現氛圍比遵從那條武斷的規則重要得多。


第二個例子《門房,萊納科斯特修道院》(見圖3-5)拍攝於英國。這幅照片沒有白色,甚至連淺灰色也幾乎沒有。拍攝的時間是一個雨霧天的黃昏。光線正在消失,需要30秒的曝光。雖然是一個陰鬱的時間,但照片沒有表現出壓抑的氛圍。


一幅構思完善的高調作品通常會表現出一種充滿陽光、清爽輕快的感覺,或者是一種樂觀精神。然而,有創造力的攝影師可以用相同的影調錶現出憂鬱感。我見過這樣的效果,我覺得每個攝影師都應該找到可以讓自己獲取成功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那麼低調攝影可以表現出開朗樂觀的精神嗎?亞當斯的《月出赫爾南德茲》充滿著深暗的影調,但作品流露出光輝樂觀的精神。作品的出彩之處在於閃亮的白色,以及月亮、雲彩和前景小村莊的亮調。那麼,內在的樂觀主義可不可以在沒有亮調和整體高反差的條件下表現出來呢?

通常,暗調容易表現出力量和穩定性,而有時候它會表現出悲觀、神秘和憂鬱的情緒。高反差會傳達出光輝而充滿喜劇性的氛圍,而低反差則會顯得平靜。當然,這些說法僅僅「通常」是正確的!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可以用他們的技巧來改變常規,以這種出人意料的特徵來增強效果。

很多攝影師,尤其是初學者,往往會在他們的大部分作品中過於強調高反差。豐富的黑色和閃亮的白色通常會讓人們產生一種即時的正面反映,因為它們有吸引眼球的特性,但經過初次衝擊后,對讀者腦里對圖像的內容卻是一片空白。很不幸,初學者往往會受到這種第一反應的鼓舞,並繼續創作反差過高、影調過暗的作品。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我的學生在工作室里印出無緣故地過於深暗和陰沉的作品,為了營造出具有衝擊力或神秘感的效果,其效果卻僅僅是無緣故地過於深暗和陰沉!這對那些想成為亞當斯、韋斯頓和卡什的初學者(包括我自己)是很常見的陷阱。只有那些善於分析、足夠客觀、能夠把他人的反應轉換成自身反應的攝影師,才可以認識到,更細緻的方式或許能夠改善很多作品。一些影像需要低反差,而另一些則確實需要高反差。把調性和反差程度與想表現的氛圍配合起來,其效果往往比起按照標準規則進行印相會好得多。

「當中性灰變成中性銀,攝影師也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那麼中間影調和中性灰呢?它們往往是最難處理的影調,因為只要處理失當,它們會顯的非常無趣。中性灰,光是名字似乎就讓人忍不住打哈欠。那麼我們再來想想,這樣的影調也可以被稱為中性銀!當中性灰變成中性銀,攝影師也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攝影作品的微妙和輝煌來自於影調範圍。往往,中間影調只被當做是「重要的」黑色和白色的過渡元素,而被人們所忽略,但它們也可以是影像的核心。在人像作品中,中間影調可以強烈而權威地揭示出人物面孔後面的性格。人像攝影的主導影調往往不是黑色和白色,而是中間影調,它可以表現皮膚的光滑和粗糙,展示臉頰和鼻子上的每個毛孔、面部的每條曲線和每個稜角。傑伊·杜薩德(Jay Dusard),我多年的工作夥伴,是把中性灰轉化成中性銀的終極大師。從遠處看,他的很多相片都會顯得很克制,有時甚至顯得個性模糊,不過當我們走近觀察,這些豐富的影調彷彿會發出光輝。他可以讓中間影調在影像中發光,無論是人像還是風景。

中間影調對風景、棚拍、靜物、產品和建築攝影,以及其他可以想到的主題也同樣重要。實際上,中間影調應該最受重視,因為它們可以成為作品的死穴,也可以為作品帶來最微妙的特性。
你可以改變任何場景的影調,從而最有效地表達自己。你可以把圖像擴印得比原始版本的演繹亮些或暗些。這與你觀察場景時對作品的最終演繹思路有關,相片是你的創作品,你可以自由創作任何想要的作品。但一定要注意那誘人的陷阱,以防為了創造某種效果而處理過當,因為這往往會產生一種不自然的效果。跟你最忠實的感受合上拍子吧,用最適合的影調和反差傳達出這些感受吧,你會用最忠實的方式創作出效果最好的攝影作品。
有百萬人讀你,不如有一人讀懂你;有一堆人喜歡你,不如有一人愛你;有一群熟人,不如有幾個朋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