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了抓珍稀動物,偷獵者正在研讀科學家的最新論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7-6-8 04: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海色天痕 譯者   2017-06-01 09:52

  自己寫的論文有人認真研讀,看起來是好事對吧?但,如果研讀的傢伙是為了偷獵瀕危動物呢?

  

  1999年,科學家Dr. L. Lee Grismer在論文里發表了憑祥瞼虎(Goniurosaurus luii)。這是壁虎科里比較原始的一類物種,最早在廣西憑祥被發現。Dr. L. Lee Grismer當時(天真地)認為,公開發表能促使人類更好地保護這種動物。↓↓↓

  

  並沒有。論文發表數月後,這種漂亮的動物就成為熱門異寵,希望擁有收集它的人把它的價格炒到了2000美元一隻。很快,研究者們就發現憑祥瞼虎的模式產地「好像是被炸彈襲擊過一樣,好像所有的岩石都被翻過一遍」。如今在憑祥,憑祥瞼虎的野生種群已因過度採集而基本絕滅。

  【編者註:憑祥瞼虎的問題比較複雜,國內有些兩爬類的專家並不認可上文的描述。因為憑祥瞼虎整體上屬於食物鏈較為下層的物種,數量較多,在其產地屬優勢種,且生境不易被破壞。雖然在被認為是模式產地的憑祥現在很難找到憑祥瞼虎。但是這個物種有其他的產地,且存量較大。更重要的是,憑祥很可能並非憑祥瞼虎的產地,最初發表該物種時,發表者所獲悉的模式產地本身極可能有誤。國內兩爬專家實地考察時發現,產地和分佈與原論文中內容無法對應。整體而言,新物種模式產地的隱藏與保護本身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但是以憑祥的憑祥瞼虎來論證此議題,似有不確。】

  憑祥瞼虎的悲劇絕非個例。現在,偷獵者正在大量研讀科學論文,以找到珍稀物種的習性、棲居地和地理位置。

  諷刺的是,現在提倡的論文開放式獲取以及信息透明等原則,某種意義上幫助了偷獵者。詳盡的在線科學資料庫,為偷獵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生態和環境研究者David Lindenmayer和Ben Scheele就遇到了這樣的困境。

  他們研究的是一種有著粉紅色尾巴、看起來很像蛇的無足蜥蜴Aprasia parapulchella 。按規定,所有生物研究者都需要將他們科學調查里發現的物種位置數據上傳到一個在線的野生動物資料庫中。

  Aprasia parapulchella這種無腿蜥蜴非常罕見,可以長到15厘米長↓↓↓

  

  然而他們的數據剛一發表,此前跟他們合作的土地擁有者就發現,有偷獵者開始入侵那些研究數據里記載的地點,用鐵鍬敲碎岩層尋找蜥蜴。珍稀動物處於危險之中。而土地擁有者也非常生氣,變得不願再與科研者合作。

  最近已經發生了好幾起這樣的事件:新發表的科學文獻上描述了某個物種,然後這個物種種群立刻就因偷獵而崩潰了。特別是有些動物只分佈在很小的地理範圍內,喜好的生境又很特殊,這樣的動物最容易被精確定位,然後被精準打擊。結果是,科學家很鬱悶,動物很受傷,而野生瀕危動物的非法網上買賣則不斷增長。

  譬如說,2012年德國科學家Mark Auliya發表了他在東南亞島嶼上新發現的一種無耳巨蜥——婆羅蜥(Lanthanotus borneensis),然後偷獵者立刻聞風而至。儘管Auliya已經刻意模糊了婆羅蜥的位置信息,然而,沒過一年,這種蜥蜴就被賣到了婆羅洲之外。

  婆羅蜥↓↓↓

  

  現在,Mark Auliya認為,如果你要發表一個新種的話,列出發現地所在的國家就夠了。別說得太細。

  除了偷獵者,還有些過分狂熱的野生動物愛好者也在越來越多地閱讀科學論文、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報告、野生動物在線資料庫,他們或許只是想去拍攝一些珍稀物種,但他們的行為一樣給野生動物帶來了嚴重的麻煩——動物的生活受到干擾,動物生活的環境被破壞,另外,人類活動也加劇了疾病傳播。一個例子是,最近歐洲就爆發了一種壺菌傳染病,這種真菌因野生動物貿易從亞洲傳入歐洲,它能「吃」掉蠑螈的皮膚,已經導致許多兩棲類滅絕。

  5月26日,David Lindenmayer和Ben Scheele在《科學》上發文呼籲說,是時候反思目前的信息公開策略了。在偷獵者能熟練獲取科研數據的時代,我們應該公開瀕危物種的詳細位置和棲息地信息嗎?

  很多科學家都反感秘而不宣或者自我審查。然而,很多有用的信息仍然可以公開發表,只需要隱去一些太過具體的、能幫助定位到一個脆弱物種的細節。

  這在科研界也有先例,古生物學里就常常保密化石遺址,以避免非法採集。考古學者有時也會這麼做。

  他們說,在發表論文之前,科學家應該問問自己,這些信息發表后究竟會幫助保護這些物種,還是反過來傷害它們?這些物種是否特別脆弱,容易受到干擾?是否生長緩慢,壽命悠長?是否容易被偷獵?是否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是否在很多人眼中都很萌,極具魅力?(是的科學家眼中自己的研究對象都很萌,不過有些物種可能只有科學家自己圈地自萌,有些物種則會被公認為萌。)

  科學家眼中的萌↓↓↓

  

  如果以上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