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7800一斤天價,刀魚之困是長江魚類資源枯竭縮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4-10 04: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4-09 13:05:43 來源: 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北京)

  長江刀魚最高峰能賣7800元一斤!」一位漁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南通知名特色江鮮店「梅林春曉」老闆說,今年他們飯店的刀魚最貴時賣到6680元每斤,依然有不少外地的食客慕名而來。

  每年以清明節為分水嶺,長江刀魚的價格在達到峰值后迅速下跌。據了解,今年在長江南通段,4月3日魚販子到船上收刀魚的價格是3000元左右一斤,而到了4月4日清明節,價格降到1700—1800元一斤。

  而不管高不高峰,長江刀魚的價格也一直維持在千元以上。

  臨江品鮮,吃了刀魚能上天?

  「小時候吃刀魚就像清明節前的儀式,大街小巷都有賣的,工薪階層就吃得起。」在北京工作的秦先生是南京人,80后。「記得2014年清明帶老婆回南京,家人特意準備了5條刀魚招待,但我和老婆都覺得根本沒有多好吃,還那麼多刺。」秦先生認為,現在「一刀千金」的現象是受不理性消費心態影響,吃刀魚更多代表一種虛榮心,而純從口味來講,同等消費的情況下「還是澳洲紅龍蝦好吃」。

  千金難買,長江刀魚經歷了什麼?

  刀魚,又稱刀鱭,是一種洄遊魚類。刀魚與河豚、鰣魚並稱為「長江三鮮」,又因肉味鮮美、脂肪多,細嫩豐腴而位列三鮮之首。每年春季,刀魚會從河口溯江而上進入江、湖中產卵繁殖,清明節前,為食用刀魚的最佳時期,因而價格大漲。

  由於魚獲量驟減,十餘年來,刀魚漸漸成為奢侈品。

  一份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1973年長江刀魚頂峰產量達3745噸,隨後逐年銳減,刀魚幼體受水質污染和過度捕撈,資源每況愈下。1983年為370噸左右,2002年的產量已不足百噸,2003年後基本維持在50噸左右。2013年,上海、江蘇、安徽三地的長江刀魚被列入國家保護範圍。

  目前,長江刀魚洄遊距離大幅縮短,長江中游的岳陽和湖口已經很少監測到刀魚。漁民出船,半天只能撈到兩條小魚,運氣不好的話連魚腥都碰不到,所以捕撈成本非常高。

  養殖刀魚,能否替市場解圍?

  相關科研單位和企業探索了刀魚人工養殖十幾年,但養殖刀魚目前還未能游向市場。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養殖研究室主任徐鋼春解釋,刀魚的商品魚規格通常是二兩以上,但現在企業規模化人工繁育的刀魚商品率不到20%,企業的養殖成本幾乎與長江里捕撈的刀魚價格不相上下。

  「通過幾代的馴養,刀魚的應激反應水平會明顯降低,家化程度會提高,這些都會大大提高刀魚人工養殖的存活率和商品率,降低養殖成本。」徐鋼春相信,再進行兩代的優良品種培育,養殖兩周年,商品率可以穩定在70%以上。

  江蘇中洋集團把刀魚作為其開發的主導產品之一。在中洋副總裁朱永祥看來,將來刀魚上市后售價也就在100—200元左右,這取決於人工刀魚投入市場的數量。「通過專業的水質監測調控、精心的養殖管理和合理的營養搭配,養殖刀魚生長速度快於野生刀魚,一旦投入到市場,有望平抑居高不下的刀魚價格。」

  據了解,中洋養出的刀魚保留了野生刀魚的口感。不過,在江鮮店顧老闆看來,人工養殖刀魚的上市不會對野生市場有太大影響,野生長江刀魚的價格會依然堅挺。

  刀魚之困,背後乃長江之殤

  時令性的刀魚之困,只是長江魚類資源枯竭的一個縮影。長江中最為常見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現在每年的捕撈量也就幾萬噸。

  「現在捕撈量不再有明顯下降,因為魚已經快沒了。」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為長江魚兒們「代言」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趙進東院士解釋,幾十年來長江魚獲量就像一條下坡曲線,現在已經處於最底部,所以趨於平緩。

  「地球造就一個物種至少要200萬年,而人類破壞一個物種也許只要幾十年甚至幾年。」中科院水生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曹文宣院士等14位院士聯合起草的一份倡議書上有這樣一句話。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亞洲第一大河,被譽為中國的天然魚倉。然而由於多年毀滅性捕撈和沿江大量電站的修建,多種長江魚類難覓蹤跡,長江生態鏈條斷裂,生態系統面臨崩潰。

  據《科技日報》報道,呼籲多年的長江全面禁漁已經到徵求意見階段,計劃從2020年起,在長江流域幹流和重要通江湖泊全面禁漁,為期十年。

  這對拯救長江生態意味著什麼?「基本可以形成穩定的種群。」曹文宣說,想恢復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長江顯然不可能。

  「我們能為長江做的實在很有限,但我們開始做了。」在農業部長江辦資源環境保護處處長趙依民看來,金沙江上游的水電站還在建,長江沿線城市人口膨脹、工業園建設增加的排污,『黃金水道』里船只有增無減……對於魚類來說,這些因素都比捕撈更具毀滅性。但這些問題也都不是某個或某幾個部門能解決的。守著瀕危的長江,趙依民只有攤手的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0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