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開戰,誰是贏家?與中國開戰不可思議之議​(五)

[複製鏈接]

781

主題

1119

帖子

517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紅遍大地 發表於 2017-2-28 1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2-27 戰略前沿技術
  

  

  本文由信息與電子前沿(ID:caeit-e)授權轉載,文章來源:蘭德公司報告《與中國開戰:不可思議之議》

  權衡成本:軍事、經濟、政治和國際

  世界大戰和核戰爭的後果超出我們的認知範圍,我們現在可以審查在中美戰爭期間會發生的可能的影響、損失、成本、約束、壓力,和反響,取決於戰爭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

  軍事損失

  計算預期的中美武裝衝突的軍事損失是極其困難的。為了理解周圍的重大問題,即這種衝突是否以及是如何戰鬥的,直接表明對每一方各自的性質和損失的嚴重性的估計,他們如何比較,他們如何根據衝突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而改變,以及他們可能會如何影響雙方的決策就足夠了。因此,這裡使用的方法是將幾位分析師的廣泛的判斷融為一體。相對於戰前能力的利益損失,與對方相比之下,每一方的損失,和殘餘作戰能力,所有這些都將會對雙方繼續戰鬥的能力和意願施加壓力。

  考慮了2015年和2025年的嚴重情況,期待中國的A2AD改進。短期衝突(到T1)的損失從一開始就在部隊有所約定,是確切的。在長期衝突(從T1到T2)的額外損失可能包括增援部隊——也許幾乎所有現存的中國空軍和海軍和那些美國空軍和海軍部隊並不認為去其他地方的任務是責無旁貸的(例如,在歐洲和中東)。

  在嚴重的中美衝突期間潛在軍隊的損失,當然將取決於雙方的打擊軍事力量的能力和作戰。為了擴大早期的觀察,促進信息技術的進步和其他目標定位系統——感測器、機載和場外的精密武器制導、全球定位,和數據網路和處理——正在建造武器平台,如水面艦艇和載人飛機,距離越長越容易受到攻擊。除了增加首先進攻的獎勵和不這樣做的懲罰之外,這些功能指出了脆弱的軍隊中的比在現代傳統戰爭中任何時候遭受更慘重、更快速的損失的可能性。

  遵循試圖捕捉這種動態的評估。它們包括粗略的情況敘述和用作描述損失說明的圖表。涵蓋的類別包括作戰飛機、水面艦艇、潛艇、導彈和各種類型的導彈發射器(陸地、海洋和空中),以及C4ISR。飛機損失可能源自空軍基地和航空母艦、以及空戰和防空作戰的損失或退化。水面艦艇損失可能來自其他水面艦艇、潛艇、空中或導彈襲擊的攻擊。潛艇很容易受到反潛作戰(ASW)的攻擊,包括敵方潛艇和基地打擊。導彈發射器可能發生的損失源自空中或導彈襲擊或摧毀的平台(例如,船舶),以及導彈消耗。可移動的陸基導彈發射器,中國軍隊比美軍的擁有量更大,可能不大容易受到損害。C4ISR損失可能源自網路戰爭或者ASAT攻擊。網路戰爭和ASAT攻擊還可能使軍隊的損失加重,取決於C4ISR的有效性。更多細節在附錄A中描述。估計美國損失並與中國損失作比較時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全球)美軍投入總額的比例。該比例越大,美國將採取的軍事行動越好。

  然而,投入更多的美軍到戰區也會增加其成為中國A2AD的打擊目標,易受到攻擊。一般來說,美國部隊越多將意味著一場更大、更暴力的戰爭,雙方損失更高,但預期美國的勝利更大。美軍投入的比例將由權衡其他地區的美軍轉移對安全的影響和戰爭的需求而定。反過來,後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美國的盟友,尤其是北約,可以「覆蓋」別處美國軍隊的轉移。我們的主要興趣在海軍、空軍、陸基導彈、防空,和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能力,因為中國與美國戰爭可能不會涉及大型陸地作戰。美國國防部曾表示,截止2020年,將有60%的美國空軍和海軍部隊以太平洋為基地。因此,此處的假定是在長期的與中國的戰爭過程中作出的,美國將投入其全球能力的60%;美國軍方損失基於此進行估計。如果這個數字在這次事件中更高,則雙方的損失可能會增加。

  表3.1提供了為期差不多一年的嚴重戰爭估計的軍事損失。假設嚴格限制的戰鬥將涉及較小的、大致相當的軍事損失。

  預估的損失可以以圖形呈現,類似於前面的圖表假想在2015年和2025年的損失。圖3.1顯示了總的累計損失,每一方軍隊的類別的圖表在附錄A中進行討論。損失從上到下顯示,起始於戰爭開始時的完整功能。綠色帶意味著適度損失;黃色帶意味著重大損失;橙色帶意味著損失慘重;而紅色帶意味著損失非常慘重。

  表3.1  預估的軍事損失,嚴重情況,2015年

  

  

  注意: 損失從上到下顯示,起始於戰爭開始時的完整功能。綠色帶意味著適度損失;黃色帶意味著重大損失;橙色帶意味著損失慘重;而紅色帶意味著損失非常慘重。RAND RR1140-3.1

  圖3.1  預估的軍事能力的累計損失,嚴重情況,2015年

  說明一下,每個色帶都可被認為是投入的有效能力的約十分之一左右。這些估計是基於幾位分析師的原始判斷,而不是基於詳細的戰爭遊戲或電腦模擬預測的計算。曲線的寬度表示不確定性,這增加了戰爭持續的時間。

  注意,到T1處,中國將遭受的損失大大超過美國的損失,因為其武器消耗及其平台和基地遭受攻擊。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攻擊部隊的投入和中國防禦的退化,損失的差異持續或擴大。雖然差距很大,但這種差距已經被中國部署先進的A2AD功能減少了,促使美國軍方考慮攻擊這些主要位於中國領土的功能。

  目前,如果美國想忽視升級的風險,並在T0攻擊時突然釋放其攻擊部隊,中國在T1和T1以上的損失甚至可能大於圖中所示。同樣地,中國也許能夠減少在T1和T1以上的損失差距,通過先發制人地攻擊美國攻擊部隊。取決於哪一方最先攻擊的損失的潛在差異(雖然圖形中未曾顯示)強調雙方的打擊軍事力量的能力和概念固有的不穩定性。

  據推測,中國會像美國那樣清楚,T1的損失差距將在長期戰爭中繼續增長(如圖所示)。使用我們的規模,到T2時中國功能下降(正如前面定義的)可能極其慘重,而美國損失可能很明顯但不慘重。除了美軍先發制人的攻擊,中國最好的機會,儘管也許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是尋求快速結束嚴重的打擊。損失從開始到結束的差距表明,中國規劃一場短期的戰爭是一廂情願,也許是基於這樣一種信念:美國在遭受重大損失后將不願意進行戰鬥(這將是對美國戰爭歷史做出的誤讀)。

  到2025年,中國將會有更多的、更好的、遠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先進的防空系統、最新一代飛機;更安靜的潛艇;更多更好的感測器,數字通信、處理能力,和操作一個集成的殺傷鏈所必需的C2。這裡假定,美國將現代化版本的平台中心力量投送能力,它仰仗於此數十年,儘管他們日益易受中國A2AD的攻擊。嚴重戰爭的潛在損失會相應地改變,如表3.2和圖3.2所示。

  表 3.2  預估的軍事損失,嚴重情況,2025年

  

  改善的中國A2AD將增加美國攻擊部隊的損失,進而可能會降低中國的損失。尤其要注意,儘管美國在T1仍有優勢,它可能也不太明顯。因為T1處的實際損失和之後的預期損失並未指明一個明確的贏家,雙方可能會有更大的繼續敵對行動的傾向。如果是這樣,美國和中國損失之間的差距在2025比在2015年損失差距可能要小,甚至可能在T1后縮小。損失曲線到T2處的重疊表明,美國在2025年可能無法獲得決定性的軍事作戰優勢,即使延長戰鬥也不行。

  

  注意: 損失從上到下顯示,起始於戰爭開始時的完整功能。綠色帶意味著適度損失;黃色帶意味著重大損失;橙色帶意味著損失慘重;而紅色帶意味著損失非常慘重。RAND RR1140-3.2

  圖3.2  預估的軍事能力的累計損失,嚴重情況,2025年

  除了他們之間的差距,美國軍隊和中國軍隊在長期、嚴重的2025年戰爭中的損失,都會非常慘重,美國的損失是源於中國改進的A2AD,儘管中國改進A2AD,中國仍有損失。截止T2,中國損失可能仍然很慘重,而美國在該地區的損失可能慘重(值得注意的是,比2015年更慘重)。這意味著美國整體軍事實力有一個巨大的損耗而中國整體軍事能力的損耗更大,對該地區和其他地區的戰後安全有影響。儘管沒有明確的贏家,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獲得控制,以及雙方深深的憤怒造成的慘重損失,縮短戰爭的協議的前景可能會比現在更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