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科院院士劉忠范:石墨烯不能搞「大躍進」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7-1-31 23: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1-30 09:07:57 來源: 澎湃新聞網(上海)

  (原標題:專訪中科院院士劉忠范:石墨烯不能搞大鍊鋼鐵式「大躍進」)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寫在前面】

  自2010年石墨烯的製備者獲諾貝爾獎起,石墨烯在產業界的「熱度」就一發不可收拾。

  因具有優良的光、電、力學等性能,石墨烯被稱為「新材料之王」、「超級材料」等。近兩年來,中國的石墨烯產業園區以及石墨烯基地在各地開花,各種各樣所謂的「石墨烯」產品不斷推出。同時,資本市場也在熱炒石墨烯概念股,昔日私募大佬徐翔也曾通過熱炒華麗家族(600503)等石墨烯概念股獲利頗豐。

  針對當前石墨烯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於近日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忠范。劉忠范稱,目前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出現了「一擁而上」的群眾運動,類似當年「大躍進」時期的大鍊鋼鐵行動。產業集中度也是問題,比如,國外做石墨烯的很多是大型企業,而中國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型的初創企業。

  劉忠范對此表示擔憂,他說目前石墨烯產業僅僅是產業化初級階段,剛露出一點端倪,群眾運動式的發展方式並不能有效帶動石墨烯產業的發展。如果中國不改變當前石墨烯產業的發展方式,未來石墨烯領域的核心產業有可能會被國外佔領。石墨烯產業的發展要有國家意志,國內的大企業尤其是央企要有戰略布局。

  

  中科院院士劉忠范

  以下為專訪全文:

  中國石墨烯產業一擁而上,類似「大躍進」時期的大鍊鋼鐵運動

  澎湃新聞:你曾多次提到目前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一擁而上,有點像當年「大躍進」時期的大鍊鋼鐵運動。目前石墨烯產業具體發展的具體情況如何,會讓你有這樣的看法。

  劉忠范: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石墨烯研發隊伍。從2011年起,中國學者發表的石墨烯論文已位居全球榜首,至今已遙遙領先;在專利申請方面,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國在全球的佔比已超過68%。現在全國到處都在建石墨烯產業園和研發基地。我有一張石墨烯產業園分佈地圖,一直在不斷更新之中,目前至少有二十幾家了。最早在常州發起,繼而寧波、重慶、青島等地,呈星火燎原之勢,從發達地區擴散到欠發達地區。最近一個時期,我到處呼籲不能這麼做事,因為任何一種新材料都不可能靠群眾運動去做。大家誤認為石墨烯的門檻很低,進去就可以賺大錢,這是一個嚴重的認識誤區。

  我經常講,歷史知道答案。迄今為止,什麼材料是靠群眾運動做出來的?如果說過去有過這種情形,那就是1958年的大鍊鋼鐵。這段歷史大家都知道,結果可想而知,浪費了大量的資源,造出了一堆廢鐵。現在的「造烯運動」也有這種感覺。人們的一個誤解是石墨烯產業已經到了大發展階段,遍地「黑金」。實際上,石墨烯材料才剛剛走出實驗室,至多處於產業化初期,遠非成熟,更不是遍地黃金,而是遍地陷阱。根據高德納公司的技術成熟度曲線分析,石墨烯新材料應該處於泡沫頂峰期,承載了人們過度的期待。接下來將是所謂的死亡谷,因為從基礎研究到成熟的技術,再到產業需要漫長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從2004年的第一篇石墨烯熱點文章至今,滿打滿算才十二年多一點,不能期待太高。實際上,石墨烯未來是否一定成為一個大產業,沒人能夠保證,因為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存在。

  中國的石墨烯行業存在很多不正常現象。股票市場盲目炒作,利用石墨烯名目圈錢;地方政府盲目上馬,圈地建產業園;還有一批不負責任的石墨烯玩家炒概念,究竟有多少人真正關注石墨烯產業本身就不得而知了。這樣做的結果是苦了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因為大家的期待落空之後,就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盲目輕信,到全盤否定。就像當年炒作納米,忽悠了快二十年。現在一說到納米,很多人就搖頭。

  任何一個新材料或新技術產業發展都沒有那麼簡單,碳纖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日本人就提出了工業化製備碳纖維的方法。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日本東麗公司才真正開始小規模的工業化生產,每月一噸左右而已。當時的碳纖維檔次很低,只能做釣魚竿。到2003年為止,東麗公司投入了1400多億日元,一直在做虧本生意。直到波音公司把他們的碳纖維用到新一代大飛機上,轉機才出現。要知道,這個時候的碳纖維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檔次有了大幅度提升。從1971年到2003年,東麗公司堅持了32年,這就是工匠精神。假如沒有東麗公司的堅持,很難說碳纖維產業多大,至少不會發展的這樣迅速。所以說,一種材料是否能夠催生一個產業,常常需要核心人物或核心企業在推,而不是群眾運動式的淘金,因為在真正成為成熟的產業之前,還無金可淘。我們常常擅長於複製成熟的技術,而不是開發新技術,表現為過於浮躁和功利。碳纖維材料形成今天的產業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旅程。石墨烯材料滿打滿算才十二年。不能說石墨烯產業一定需要半個世紀,但是十二年是絕對不可能的。

  「今天的石墨烯不等於未來的石墨烯」

  澎湃新聞:中國現在很多做石墨烯的公司都是小公司,一些初創企業,他們如何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去常年堅持做研發呢?

  劉忠范:確實,現在的石墨烯玩家大多是小微企業,基本上是個體戶性質。這就決定了企業發展的功利性,否則無法生存。石墨烯產業需要國家意志和大企業參與,因為在產業化初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小微企業是做不到的。

  澎湃新聞:就這麼些年石墨烯的發展來看,中國是否出現了類似當年東麗公司的那種企業了嗎?

  劉忠范:我還沒有看到這種跡象,中國的企業文化也決定了很難出現像東麗公司這樣的「一根筋」企業。當然,我們也有制度上的優勢和頂層設計,動用國家力量去做大石墨烯產業。

  澎湃新聞:這兩年出現了很多所謂的石墨烯衣服等產品,您怎麼看?

  劉忠范:目前的石墨烯產品炒作成分太多,魚目混珠,很難一概而論。儘管不能簡單地說低端產品和高端產品,但至少當下炒作的東西不可能成為石墨烯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如果這麼簡單,也就無所謂戰略新興材料了。打個比方說,我們炒菜時會加點味精調味,但我們不會說這道菜是味精,更不會說今天吃了味精。僅僅在某種材料裡面加上一點石墨烯,或許會改變一些性質,但不會成為顛覆性的東西。

  澎湃新聞:現在石墨烯確實好像有種淪為「工業味精」的感覺,放哪都好使?

  劉忠范:這主要是被大家炒爛了,它的作用遠不止如此。

  澎湃新聞:那石墨烯未來的發展可能是怎樣的呢?

  劉忠范:我給石墨烯材料設計了三種可能的未來。第一種未來類似於碳纖維,不至於日常生活離不開它,但在某個行業中擔當著殺手鐧級的角色。現實的石墨烯材料並不等同於未來的石墨烯材料,檔次還遠遠不夠。但是,隨著石墨烯材料的製備水平無限接近於理想情況,成為某個行業的殺手鐧級應用絕非不可能。

  第二種未來類似於塑料。二十世紀初發明的塑料現在已經無處不在,極大地便利了人類的生活。這種可能性對於石墨烯材料來說,也不是夢想,它的潛在用途極其廣闊,儘管成為現實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第三種未來類似於硅材料。硅材料是集成電路的基石,將人類帶入了信息化時代,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精神生活。石墨烯的卓越特性如果全部挖掘出來並得以應用,前途不可限量。在將來的某一天,造就一個「石墨烯時代」也不是幻想。

  澎湃新聞:哪一種最有可能是石墨烯的發展方向呢?

  劉忠范:這幾種可能性都有,但我認為最現實的是第一種,即類似於碳纖維的未來。假如能夠把石墨烯材料做到極致,擁有最好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強度是鋼的200倍,誰會不用呢?石墨烯材料的發展路徑將與碳纖維類似,隨著性能的不斷提升,標號不斷提升,用途也越來越大。我的團隊致力於研製未來的石墨烯材料。我們相信,製備決定未來。希望通過我們的不謝努力,為未來的石墨烯產業打好材料基礎。未來的石墨烯產業有多大,取決於是否有人能夠把原材料做到極致,而不是將就著用,我的團隊願意擔當這個大任。

  澎湃新聞:就比如說真能按照第一種碳纖維的發展方式,石墨烯的哪種性能可能會發揮極致的作用呢?

  劉忠范:這還不太好說,或者說看不太清楚。個人覺得石墨烯作為熱管理材料很有前途,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作為散熱材料和發熱材料是一個很現實的方向;其次是石墨烯力學性能的應用,作為複合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作輕質高強材料;第三個前景是其優良的電學特性的應用,抗靜電、觸摸屏、甚至未來的集成電路材料等,尤其在柔性器件、智能穿戴器件領域將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澎湃新聞:雖然目前下游市場的應用並沒有打開,但是各地的產業和園區在不斷推出,你去很多地方調研過,目前這些產業園區實際上是什麼情況?

  劉忠范:這種石墨烯產業園區就像一個百貨商場,裡面有很多攤位,有賣鞋的、有賣衣服的、還有賣帽子的,琳琅滿目。每個園區建立之後,需要招商引資,需要吸引諸多從事石墨烯研究開發的團隊進駐,自然很難做到統一布局,統一意志,因此也難以避免簡單重複現象,導致特色不清晰。而每個小攤主基本上屬於小微個體戶,很難堅持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理想被現實所淹沒是正常的事情。

  若不改目前產業發展模式,石墨烯核心領域或被國外佔領

  澎湃新聞:目前國外的石墨烯產業是什麼情況呢?

  劉忠范:國外也在做,而且很多有實力的大企業參與其中,並起著主導作用,例如韓國三星公司從本世紀初就開始布局,擁有近500個石墨烯核心專利。我注意到,在國外特別現實的石墨烯產品反而宣傳的很少,而宣傳報道的大多屬於未來型技術。這一點與我們差別很大,我們很少做未來的布局,而滿足於炒作現在的石墨烯商品。顯然,面向未來的東西都是在探索殺手鐧級的用途,一旦突破就將是顛覆性的。另外,還有專利保護的問題。雖然目前中國的石墨烯專利佔全球第一,但真正的核心專利究竟佔多少是個大大的問號,值得大家重視。

  澎湃新聞:現在國外做這塊研究的都是些巨型企業嗎?

  劉忠范:國外很多有實力的大企業都有前瞻性的布局,當然並非沒有小微企業和新企業做石墨烯。我們的石墨烯玩家常常是新成立的小公司,在石墨烯淘金熱中建立起來的,缺少技術積澱和綜合研發實力,其競爭力可想而知。

  澎湃新聞:這些國外大公司對石墨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一領域?

  劉忠范:我們現在看到的常常都是比較遙遠的和感覺不太靠譜的東西。但是,這些看似不靠譜的東西如果搞定的話,就是顛覆性的,成為未來石墨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澎湃新聞:如果中國沒有這種大型企業來做這件事的話,這塊市場可能又會被國外給佔掉了?

  劉忠范:這麼說吧,我們到現在為止,哪個新技術真正源於自己的獨創?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別人有重大突破,我們再去複製。正因為這樣,我經常會反問,為什麼期待石墨烯材料會特殊呢?如果不是做法和觀念的改變,憑什麼石墨烯會成功呢?相對於我們這些小作坊式的石墨烯玩家,一旦國外大企業在某個方面取得突破,跑到中國來投資建廠,一次投10億美元,你根本競爭不過,一切的努力都可能會付之東流。我們現在需要改變做法。不能提倡大鍊鋼鐵和群眾運動式的方式。要發揮制度優勢,整體布局,體現國家意志和企業意志。不能僅僅關注立即賺錢的東西,要布局未來的核心技術。

  澎湃新聞:不過,中國也有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在做這一塊的研究。

  劉忠范:是的,但華為還局限於把石墨烯用到手機上,這也不會是石墨烯的主流發展方向。就現狀而言,讓中國的企業做大規模的投入不太現實,需要國家發力,整體布局,有序發展,這是中國的強項。

  此外,現在大家在認識上有一個極大的誤區,有石墨礦的地方都發展石墨烯產業。客觀地講,從石墨礦出發製備石墨烯僅僅是粉體石墨烯製備技術的一個選項,而且也未必是最佳選項。因為石墨礦有很多伴生雜質,很難提純,製備過程常常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綜合各種因素未必划算。雖然我們國家的石墨礦佔全球探明儲量的75%以上,但我們的純化技術很差,賣出去的價格也就千把塊錢一噸,然後人家提純之後再賣給我們就到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一噸。我們連這個技術都沒解決,要做更高端的石墨烯材料可想而知。

  總而言之,如果不改變當前的發展模式,未來的石墨烯核心產業還會被他人佔領,這絕非危言聳聽,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責任編輯:白鑫_NT4464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8: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