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的月亮是怎樣誕生的?小衛星合成大月球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1-11 23: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1-11 18:56:44 來源: 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北京)

  

  資料圖:月球

  《自然—地球科學》1月10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月球可能是由一系列大撞擊形成的,而非一次巨大的碰撞。這一模型解釋了月球為什麼主要是由類似地球的物質組成,而不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物質的混合。

  原地球與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發生巨大碰撞是解釋地月系統成因的主要候選理論。在解釋月球組成的大碰撞假說中,要麼形成月球的物質大部分來自地球(而非撞擊地球的天體),要麼撞擊地球的天體與地球組成相近。然而,這兩種情況雖然都有可能,但可能性都並不大。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aluca Rufu與同事對大型(但非巨型)行星體撞擊原地球進行了數值模擬。在模擬中,撞擊產生了碎屑盤,其中許多都主要由地球物質,而非撞擊天體組成。每次撞擊后,碎屑盤吸積形成了一顆小衛星。作者認為,這些小衛星最終向外漂移,並與日益增大的月球合併。要「組裝」成月球,需要20次能形成小衛星的撞擊過程。

  研究人員認為,在早期的內太陽系,原地球與大型行星體之間撞擊形成小衛星的頻率足以形成月球,且能滿足觀測限制。月球由多次撞擊組裝而成這一點表明,月球是在數百萬年間形成的,而非地質學意義上的一瞬間;此外,地球和月球內部成分的混合程度或許比單次大碰撞情境下更低,因而有可能保存了撞擊時期的記錄。

  在相應的新聞與評論文章中,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Gareth Collins寫道,這項研究復興了「迄今為止被普遍摒棄的一種觀點,即一系列較小且更為頻繁的撞擊,而不是一次巨大的碰撞形成了月球」。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9: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