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張偉:大娛樂時代下的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4 0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刊載於《時尚芭莎》雜誌1月號上

  明星是一群被過度保護,同時也被過度曝光的人。明星的生活大概都如履薄冰,大張偉並沒有撕碎明星的面紗——他只是覺得不該被保護的那一部分也該拿出來分享,於是成了娛樂世界一股卓爾不群的溪水。說到底,是有限度而且聰明的張揚。

  

  

  

  少年成名的大張偉,說話快且損,一語中的,看起來放蕩不羈。愛他的戴軍老師說,想把他當寵物養在家裡,每天給倆漢堡,說說段子就好;不喜歡他的人以前很多,現在也不少,覺得他輕浮、跳脫、庸俗,是這個時代的病症之一。

  但似乎這些還不足以概括大張偉的全部,有人說他表面語速驚人,實則內心寧靜,表面歡笑,實則抑鬱。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趨勢:表演喜劇的,帶給別人快樂的人,如果不被說有抑鬱症,如果童年的苦痛沒給自己留下點陰影,就顯得沒深度沒嚼頭?

  實際上,一個人常常是多維度的交織,他站在舞台上張牙舞爪、口沫橫飛,不按常理出牌,不看劇本表演,這是他的一面;當然,他也肯定有焦慮不安的生命片段,但都不足以定義一個人的人生。

  大張偉的人生,不是純喜劇,更不是悲劇,就是一個跟大多數人一樣的人生。

  

  我膽兒小

  在鹿晗來大張偉的演唱會之前,他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你確定鹿晗、薛之謙他們會來參加你演唱會做嘉賓嗎?」

  「我不確定啊,先說著唄,誰火我就說誰來,以前還說過張學友、梁朝偉、金城武會來呢。」

  「萬一不來怎麼辦?」

  「嗨,不來就不來唄,反正我給你們發郵件了。」

  他比電視上顯得高一點,但語速還是那麼如槍似箭,衣著也一如既往,頭髮像辣白菜,褲襠肥大,帶個腰包,裡面是混合型香煙和打火機,就像高中學校門口的不良少年,一腳著地,一腳放在自行車腳蹬子上,叼根煙,揮斥方遒。

  他說,自己小時候還真的想當個痞子,可是身體不行。「我沒運動基因,下炕都費勁。」後來他發現寫搖滾能看起來像個痞子,搖滾就是對抗世界、懷疑人生。加上天賦秉異(他自己不承認:我沒什麼音樂天賦,命好,誤打誤撞),就有了今天的大張偉。

  他說自己沒那麼多宏圖大志,苟安於世。「我有點小聰明、小才華,我現實,最重要的是,我膽小。」這些性格特質塑造了大張偉,在他看來,最可怕的就是那些有才華,還膽兒大的人。

  他說的是那些才華橫溢膽大包天的人:要麼光輝璀璨人生篇章無比炫目;要麼就對抗世界,香消玉殞,早死早托生。

  就像大張偉自己說的:「越是燦爛致死,越是悲傷致死。」

  大張偉不一樣,他膽兒小,又知道自己的特長,還能適度的「虛與委蛇」地擁抱這個時代,做一顆娛樂時代下的蛋——外殼硬脆,打開后能百變,攤著吃、煮著吃、做煎餅灌餅都不可或缺。

  別總拿自己太當回事兒

  早年,大張偉做大咖秀之前,也上過好多綜藝節目,那時候人們稱他為綜藝太監——他說的,或者說,他噴的話都被無情剪掉,留下些不咸不淡的隻言片語。大咖秀讓他翻身,導演驚訝於大張偉的敬業—他模仿張震岳有點像李宗盛,他模仿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風韻十足,他模仿蔡琴嗓音還真的足夠厚重,一顰一笑倒也神似。

  他說自己打小就喜歡模仿別人,喜歡觀察別人。小時候,住大雜院,他總在傍晚時分,坐在馬扎兒上,看人群下班回家,有人歸心似箭,有人不急不慢,有人下雨撐傘,有人自行車掉鏈子⋯⋯他現在也愛觀察生活,「北京癱」不就是他觀察來的?他喜歡被大眾審視,也喜歡觀察大眾。「我特喜歡看那些小鮮肉的粉絲,多瘋狂啊,一看見偶像感覺恨不得褲衩兒的鬆緊帶都開了。」

  後來,你們就知道了,他參加了無數綜藝節目,江湖上也都是他留下來的金句不朽。

  更重要的是,人們開始愛上了大張偉,在他音樂之外。沒人介意他講的那些段子是否合乎時宜,人們也喜歡看他歪坐在椅子上不顧形象,人們甚至把這種做法當作潮流,把「一種毫無意義的放鬆」當作放鬆本身;人們也喜歡看,當主持人情深意切、語調悠揚地煽情的時候,大張偉的插科打諢破壞氣氛。

  「你這麼著,會不會得罪人?」

  「多半會吧,但我是為了他好啊。」

  「為他好?我沒聽錯吧?」

  「當然是為了他好,別覺著自己是佛祖,一個人總拿自己太當回事兒,不好!我就得提醒他們啊。」

  「你得罪過誰嗎?」

  「有吧,但他們不說我也不知道啊。」

  實際上,大張偉看了很多年脫口秀,國外能看到的都找來看,他最愛穿著邋遢西裝惡搞吐槽的蘇格蘭脫口秀主持人克雷格·費格斯。「他說笑話時特別一本正經,而且愛講髒話,我太喜歡他了,他做節目的狀態特別好。」他喜歡的喜劇片也是那種充斥著低俗笑料段子的,比如好萊塢喜劇天王亞當·桑德勒去年主演的《長大成人2》,是《時代》雜誌評選的2013年十大爛片第一名。

  然後,他喜歡馮小剛、郭德綱,他不喜歡吳宗憲的港台腔,但深受吳宗憲說話思維方式的影響。

  反正人們已經接受了大張偉這種娛樂自己和大眾的方式,並且遠遠超過了觀眾的預期。明星是一群被過度保護,同時也被過度曝光的人。明星的生活大概都如履薄冰,大張偉並沒有撕碎明星的面紗——他只是覺得不該被保護的那一部分也該拿出來分享,於是成了娛樂世界一股卓爾不群的溪水。說到底,是有限度而且聰明的張揚。

  

  怎麼著都不行

  不知道大張偉是不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反正一眾看客覺得他是一個活明白的人。他篤信他爸的名言:怎麼著都不行。這句話最原始的出處是《編輯部的故事》,李東寶奉勸張國立:活著就是練輕功,怎麼著都不行。大張偉就在「怎麼著都不行」的人生畫卷里練習怎麼著都行的「輕功」。

  有位知乎的網友說,他的才華、觀點、思想、理念,全部遙遙領先於社會的平均值。社會落後的時候,人們都笑話他;社會進步了,便開始有人捧他了。

  其實哪有那麼先知,大張偉不過是個善於自省的人,把自己的優點看似不經意地最大化,然後貢獻給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16歲的少年,寫下了《幸福的旁邊》這首歌,「夢想並不容易實現,醒來時才突然間發現,自己一直都在幸福的旁邊」。所以,大張偉說,自己偶發的焦慮,都能短暫化解。

  「我有時候也覺著,為什麼那人還不如我,就比我強呢?後來覺著,人家肯定有我不知道的優勢才比我更牛的,所以,我沒什麼辦法,只能按照自己的路數來。堅持走,有時候你特努力干一事兒,沒人關注;有時候不經意說了點什麼,反而熱度上漲。」所以,大張偉從來不買「熱搜」。「一個是貴,一個是買了也不一定有用處。」

  他活明白了。搖滾樂火的時候就做搖滾樂,裝叛逆、質疑人生,弄得盡人皆知。他和花兒樂隊在酒吧唱歌、賺錢。他媽也反對過,指責過,後來,他把酒吧賺來的錢放在母親手裡,母親才釋懷。「我媽覺著,只要是不違法,能賺錢,就是一正經事兒。」

  我們都在電視節目里見過他爸媽,典型的北京人。他爸穿著黑夾克,說話發音靠前,斜坐在沙發上,不拘一格。就像計程車司機、樓下打牌喝高碎的叔叔大爺,張嘴就是成語,一般不說話,說起來延綿不絕。

  關於大張偉童年的故事甚囂塵上,為了讓他學音樂,家長賣煎餅等等逸事又開始在坊間流傳。但在我們看來,這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大張偉自己也這麼覺得。在那個時代的北京,很多家長下崗,或者捧著微薄的收入發展副業。

  那是時代的印記。對於一個今天成功的人來說,把他們的過去描述得貧困潦倒、陰影重重似乎更有張力,但現實發生的時候,其實沒有那麼有儀式感、也沒那麼宏大和悲苦。

  彼時,大張偉的父母賣煎餅、煮餛飩給大張偉買了一架燕舞牌音響,殊不知,當時那些做小買賣的人是被人艷羨的,做得好的還有人會成為「萬元戶」。

  接著,14歲的大張偉和同學王文博、郭陽成立了花兒樂隊,他們覺著自己是年輕版的鄭鈞、丁武。現在,大張偉也不太願意提及當年的創作靈感。「《幸福的旁邊》一萬多人跟我說寫得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同學都去上體育課,我瘦的跟一小雞子似的,懶得去,就趴在桌子上寫了這首歌兒,自我安慰。」

  他認為自己寫得最好的一句歌詞是:「有一隻火雞扇動著翅膀,就站在隔壁的稻草上⋯⋯我很羨慕它,因為它沒有思想,也不用爭搶。」

  他希望自己不去逆流而上,隨波逐流也需要資本。

  

  分裂

  大張偉在很多場合和採訪中都說過,湖南衛視節目製作中心主任洪濤帶他走進了綜藝節目。他覺得大張偉口無遮攔,很有趣,跟那些一本正經的明星不一樣。那是在2012年,花兒樂隊解散半年。那一次迷笛音節,大張偉和花兒樂隊沒有出現,但現場依然播放了《能不能不分手》,風輕雲淡,有點荒涼,但還存著一點溫度,不錯。

  後來,大張偉就成了綜藝大咖,弔兒郎當、隨心所欲、衝撞環境居然成了他的特色,讓人著迷。有人說,大張偉台前喧鬧,背地裡安靜,比如他和賈玲等人同在後台的時候,別人聊天,他在用iPad做音樂。

  「我沒那麼偉大,我就怕跟人接觸,不喜歡交際,恐懼。所以只能自己找個事兒干。」

  這點他像郭德綱,台上是瘋子,台下安靜得不行。郭德綱說自己一年可能跟朋友吃不了十次飯。大張偉更甚之,他覺著吃飯耽誤時間。「我最恨倆地兒,一個是桑拿房,一個是飯局。我心臟不好,一洗桑拿就悶得慌,我怕飯局,吃起來沒完,也不知道跟他們說什麼好,我媽跟我吃飯我都緊張。」

  所以哪怕是最親近的朋友,他都很少跟他們一起搓飯喝酒。他就愛吃漢堡,一口咬下去,菜肉面盡收舌尖,快,省事兒。不耽誤下一個工作、下一個掙錢的渠道。

  所以,大張偉覺得自己什麼都趕上了,趕上了搖滾時代、綜藝時代。「唯一沒趕上的是電影時代,那沒事兒,反正我也不想演。」

  他上了春晚,唱了《倍兒爽》,上了之後,高興得不行,「我一直覺著我這臉不夠春晚的播出標準,沒想到還真達標了。」

  活明白的標準並不是憤世嫉俗破罐破摔,反而是說一個人知道勁兒該往哪兒使,不必浪費時間的事兒就果斷放棄。早年的神曲《洗刷刷》、《窮開心》聽著下飯,一夜就能爆紅,他早於很多歌曲之前就締造了「口水歌」;綜藝節目上,他看似口無遮攔實際上滿是語言的智慧讓人傾倒,演唱會要來了,他決定在演唱會上用70%的時間唱歌,15%的時間玩脫口秀,剩下的時間做遊戲。

  他知道如何使勁,在自己能佔據的土地上盡善盡美。

  當然他也有困惑的時候,但沒有那麼誇張。他說2008年之前,他知道什麼音樂一定會火,一定能傳唱街頭巷尾,但那之後就摸不準了。音樂界也沒有橫空出世君臨天下的新人,周杰倫的音樂也變得平庸⋯⋯小鮮肉也唱歌,但怎麼聽都不是味兒。

  打那之後,他就不再追捕市場的足跡,而是做自己喜歡的音樂了。

  有人說他是孩子,長不大,他自己也這麼說。誰知道呢,何必給自己或者別人下定義?他說得對,自己是幸運的,當年第一次看《天天向上》他就覺著自己應該做主持人:「製作方是不是缺啊,不讓我去主持。」其實這樣的心態大部分都有,看著比自己傻的人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風生水起,怎能不嫉恨?

  但是,幾年後,大張偉就開始參加《天天向上》了。這中間的關節,是幸運還是努力?都有吧。

  沒有不複雜的人。我們太習慣放大某一方而忽略另一些層面。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分裂的,程度不同,表現不一致而已。大張偉生於一個變換迷亂的娛樂時代,他是這個時代的蛋,也在努力破殼做些不同顏色的內容。聽起來不偉大,但還算有趣,僅此而已。他挺快樂的,也會焦灼,就這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3: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