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盜墓賊的鼻祖 :挖開一座墓 ,養活全軍10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30 0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那麼曹操何許人也? 歷史對他的評價一直都是爭議不斷。

  有人說他奸詐,疑心重,史上最大的奸雄;也有的人卻稱他為英雄;最近國家考古隊還流行一種說法:曹操是中國盜墓賊的鼻祖,以盜墓來養活自己的軍隊,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東晉史學家孫盛編撰的《魏氏春秋》曾記載了陳琳一篇討曹「檄文」: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意思講的是,曹操動用上萬人軍隊挖了梁孝王劉武墓,親臨現場指揮取寶,墓中的寶貝不計其數,曹操憑這一次盜墓,就養活了手下將士十餘年。孫盛還在文中譴責曹操,盜墓太徹底,不尊重死者,屍骨丟的滿地都是。

  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打到哪盜到哪,哪座陪葬多盜哪座。一直到今天,「發丘」和「摸金」還代表著盜墓。所以,曹操才有了盜墓鼻祖的稱號。

  據說梁孝王墓被曹操所盜后,後來更不知道被盜了多少次了。如今,考古學家發現的時候,幾乎是一座空墓,僅僅出土了少量金器、瓷器、鎏金車馬器、騎兵俑等稀世之寶。

  

  梁孝王墓 介紹

  梁孝王墓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整座墓在炸藥還沒有問世的時候,完全由無數民工用鎚子一下一下敲鑿出來的,其工程之浩繁、技藝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

  圖一:梁孝王王陵  墓道, 墓口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壓,至今保存完好

  

  圖二:梁孝王王陵  車馬室

  

  圖三:梁孝王王陵練兵室,十而為隊,百而為屯。

  

  圖四:墓室中的金器

  

  圖五:墓室中出土的瓷器

  

  另外梁孝王王后的陵寢與梁孝王墓相對,中間有一條地下通道,名曰「黃泉道」,是為方便兩人幽靈在地下幽會而建。走進皇后墓,令人稱奇的,不是那件石頭坐便器,也不是冰窖、卧室、廚房等等,而是墓室頂部那大型彩色壁畫。

  如下圖:墓室頂部有一條7米長的巨龍,凌空蹈虛,頗有鳳姿,紅色鋪滿天空,這幅壁畫被譽為「敦煌前的敦煌」,不過這幅壁畫因保管不善已經出現了褪色、裂紋。

  

  看完這古墓的構造,有考古專家提出質疑,梁孝王墓的墓道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及其手下是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出這些財寶的?我想如果不是上萬人集體參與,根本不可能進入墓室。

  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掘墓,盜墓都是一種罪過。項羽盜掘讓劉邦找到了攻擊的理由,曹操則讓袁紹抓著了小辮子,成為挨伐的一大罪狀。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手下很有才華、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就是這份檄文,這才讓後世了解到了曹操盜墓真相。

  我想正因為曹操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三國志·魏書》中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布《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不只如此,為防盜掘還做了好多疑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9 22: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