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方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14 06: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歷史網

  中國玄學是世界上最難以明白和揣測的一種術數,從古至今也湧現了許許多多的玄學大師,最著名的我們來盤點一下,純屬個人觀點。

  排名第十:仙知山人 賴布衣

  

  賴布衣,自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公元1101~1126年間(宋徽宗年間),九歲即高中秀才。曾任國師之職,后受奸臣秦檜陷害,長期處於流落生涯中。賴布衣的足跡幾乎踏遍中國大地,憑著精湛的堪輿理論與技術,一路憐貧救苦,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風水大師」的名聲不脛而走。後來賴布衣看破紅塵,遁隱山林,長與青山白云為伴,人不見其蹤。賴布衣被尊稱為贛南四大堪輿祖師之一。賴布衣故鄉的「布衣祠」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景點,前來瞻仰的香港同胞絡繹不絕。

  排名第九:官運風水師  楊筠松

  

  楊筠松在地理堪輿學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學上的地位相當,其所有的著作,均為地理風水上的必學經典著作,所以楊筠松也被後人尊稱為楊公。楊筠松在贛州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在為當地民眾堪定陰陽宅址,為人排憂解難,遍閱贛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時,授徒傳藝,使原來長期禁錮於皇宮密室的堪輿學廣傳民間曾文辿、劉江東(劉七碗)、黃妙應、胡矮仙、豐曲腳、厲伯紹、葉七、劉淼等堪輿名流均是楊救貧的真傳弟子。其後,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世代相傳至今,贛南堪輿學派繼承了楊救貧重形勢、重龍脈的理論精髓,被稱為「形勢派」(將贛南派風水術稱為形勢派,其實是一種誤會)或「贛南派」。楊筠松被尊稱為開山祖師。

  排名第八:天文算數 李淳風

  

  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道家學者,岐州雍人(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精通天文、歷算、陰陽之說。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力定級的人。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兩個軍師,一個叫袁天罡,一個叫李淳風。兩人能掐會算,天下聞名。有一天,兩人相約出去遊玩,碰見一棵兩扒杈樹長在當道上,就坐在樹下歇息。他們剛坐下,就照見遠遠過來一個人。袁天罡說:「咱倆算一算,看這人是從樹哪一面走呀,看誰推算的准。」李淳風說:「行。」兩人掐指一算,一個說是走左面,一個說是走右面,不想那人過來后,也不走左,也不走右,二話不說上了樹,從兩根扒杈中間鑽了過去。袁天罡和李淳風十分驚異,急忙問那人:「你怎麼不走路從樹上走呢?」那人嘿嘿一笑說:「這叫大路朝天,不走兩邊!」

  排名第七:稱骨相命 袁天罡

  

  袁天罡,又名袁天綱。他是李淳風的師傅,也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

  袁天罡在隋末唐初極有盛名,深為唐太宗所賞識。《舊唐書》細緻地記載了他給武則天算命的事:武則天在襁褓的時候,袁天罡為她看相,驚嘆道:「必若是女,裝修效果圖,實不可窺測,后當為天下之主矣!」

  據傳,袁天罡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因皇后殺了他的母親,所以將他抱給袁家撫養。後來他到峨眉山學道術,下山的時候遇到了李淳風的父親李播和神醫孫思邈,向他們學習了數術、醫術、相術,之後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風水歷算家和風水相術大師。「中國最厲害的風水大師」袁天罡精於術數、風水術,他發明的「六壬」法,即是用易卦數學原理和中醫養生原則來討論天人關係的術數。

  排名第六:風雅算師 郭璞

  

  郭璞,是中國古代白事寶典《葬書》的作者,他之所以被視為一代風水宗師,並不是炒作出來的。正是他從之前流行的相地術中單獨提取出了「風水」二字,「風水術」才從此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可以說,與孔子的儒家文化一樣,郭璞的風水理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甚至左右了中國古人的思想。及至今天,風水術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郭璞之前還算出,將來在背後害他的人,是「山宗」。後來,果真是一個姓崇的人到王敦那裡誣陷他。

  預言三百年後中國統一

  郭璞死時年僅49歲。或許,能準確地算出自己的死法、死期,這是郭璞一生最準確的一次占卜,但後世人卻不能喝彩,此事留下的是一串惋惜!

  從東晉元帝司馬睿於公元314年據江東(南京)另立起,經宋、齊、梁、陳四朝,到隋於公元589年滅掉南陳,統一全國,期間歷275年。中國長期分裂狀態未到三百年就統一了,比郭璞的預言還提前了25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郭璞占卜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他正確地估計了當時的形勢,摸准了中國歷史發展規律。

  排名第五:曾文辿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縫輿,號逸真,江西於都葛垇小溷村人,生於唐大中甲戌歲(854),卒於梁貞明三年丙子歲(916),享年63歲。其父曾德富。兄曾文遄、弟曾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習詩書,熟究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雩都黃龍寺時,緣遇楊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鳥,遂得堪輿大道。後梁貞明丙子年,曾公與諸徒袁州萬載覲丘山(今江西宜春萬載縣),肖形五牛飲水穴,穴結池心,授指謂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記」。時值臘月,果卒。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經數年,其徒於豫章江西南昌復見文辿師,驚其未逝,之後遂啟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師屍解,真成地仙矣。著《尋龍記·八分歌》倆卷行世。

  後人尊楊(救貧)、曾(文辿)、賴(布衣)、廖(金精)為風水形派四大祖師。

  排名第四:管輅

  

  管輅(209年-256年),三國時期曹魏術士。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德州平原縣)人。年八九歲,便喜仰觀星辰。成人後,精通《周易》,善於卜筮、相術,習鳥語,相傳每言輒中,出神入化。體性寬大,常以德報怨。正元初,為少府丞。北宋時被追封為平原子。

  管輅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奉為卜卦觀相的祖師。

  排名第三:黃石公

  

  黃石公(約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漢時隱士,別稱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納入神譜。《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於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后,授與《太公兵法》,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張良後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並於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而葆祠之。後世流傳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

  排名第二:鬼谷子

  

  鬼谷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一說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華夏族人,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 。一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人。

  周朝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常入山採藥修道。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 蘇張( 指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 庄、 列一派, 尹文一派。

  」據小說演義中描述稱他通天徹地,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卻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兵聖,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

  鬼谷子的師父是尹喜,尹喜的師父則是老子。

  排名第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出生於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道教的創始人是被稱為張天師的張陵,而老子在道教中被尊為道祖,並將其《老子》一書改名為《道德真經》,作為宗教的主要經典。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其道教尊稱名稱為「太上老君」,亦被尊稱為「混元皇帝」,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