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志願軍唯一的女戰俘近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0-13 2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可能這是志願軍女歸俘楊玉華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

  

  

  毛澤東接見志願軍歸國代表團女兵

  77歲體態臃腫、頭髮花白,面目慈祥的楊玉華清清爽爽的打扮,無論走在萬盛哪個街市、超市和菜場的人流中,沒有人會注意到她,更遑論知道她的過去——這是一位過去的中國志願軍女兵、中國6000多名志願軍歸俘中的唯一的女戰俘。

  據60軍戰史《屢創奇迹的60軍》記述:「每個師醫院、文工團、師直機關各部門,都有女兵,與原來從華北入伍的女兵加在一起,每個師約有70多人,軍部機關、軍文工團、軍醫院和三個分院的女兵在120人之間,全軍赴朝女兵300——400人,她們在各自的崗位發揮戰鬥作用。」

  

  

  當年的楊玉華

  即使以現在中國軍隊一個擔負甲級機動作戰任務的集團軍的女兵隊伍情況來比照,當年入朝參戰的60軍的女兵隊伍可謂龐大。軍史記載,中共建國初期,60軍進軍西南后根據中央軍委和西南軍區的統一部署,招收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入伍,充實部隊。於是西南軍區軍政大學、川西軍區隨軍學校開始招生。

  60軍180師包括楊在內有73地方女青年走進了軍營,楊玉華被分配在180師衛生處當護士時侯,所有的這一切她瞞著從小因為沒有媽媽養育她的外婆。滿懷青春理想的楊玉華參加革命的時候,一定有無限的期待和熱切的憧憬。

  1951年5月,第五次戰役,楊玉華所在的某師在朝鮮明月里被敵軍三個師包圍,又累又餓生病中的楊玉華被南朝鮮軍第6師的搜山部隊俘獲。

  當年在美軍戰俘營任翻譯的戰俘張澤石在他的自述回憶中講到,「大門口泰勒的辦公室,一進門果然靠桌子站著一位姑娘,頂多有十六七歲,儘管穿著一身志願軍男裝,也沒有長發露在軍帽外面,卻掩蓋不住少女的窈窕身姿,這又是一件讓人痛心的事,很難想像單獨一個女同志如何度過戰俘營里艱險而陰晦的日子。」

  

  文革開始,劉英虎因亂搞男女關係,被判20年徒刑。臨服刑前,在組織的壓力下,楊玉華被迫與劉離婚。這段婚姻對楊玉華的打擊非常沉重,「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她誰都不見,連重慶的幾個老戰友的勸慰也都不理。」

  媒體聯繫採訪楊玉華前,重慶的鐘駿華、河南的胡春生等幾個歸俘都小心地告誡,楊玉華不會接受媒體的採訪,她一向的很低調,對這個健在的戰俘營女難友,這些老人的心思卻異常的敏感又細膩,像個大哥哥呵護一個弱小的妹妹,生怕會驚嚇到她。

  

  文革期間,楊玉華也因戰俘身份「受到一點小小的衝擊」。在山區和城區的幾個學校間教書,楊玉華都沒有跟同事和學生談過去的自己的經歷,「我覺得談的很麻煩,會半天解釋不清楚,因為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好多人都不了解,搞不清楚。跟年輕人說更會費力的很。」

  

  

  當年《人民日報》報道楊玉華回國的報道

  這個有著特殊經歷的女人,晚年生活在自己一個小天地里,日子過的知足而平淡,她只跟為數不多的幾個歸俘保持著通信,在由鋼筆和信筏鋪展開的天地里,追尋屬於他們的烽火連天的回憶。

  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慰問被俘女兵楊玉華。根據1953年遣返時候的統計,志願軍被俘的女兵只有一名,當時只有16歲,就是第五次戰役後期180師後撤的時候被俘的女護士楊玉華。

  

  

  杜平慰問被俘女兵楊玉華

  楊玉華被俘之後,美國軍隊當時覺得為她一個人開一個戰俘營也不合適,所以把她送到朝鮮人民軍的女戰俘營裡面,因為朝鮮人民軍被俘的女兵是很多的,同她們一同關押。後來在遣返的時候,她堅決要求遣返,所以在1953年夏天遣返的時候,當時新華社專門拍了照片,一方面她自己帶著一面在戰俘營里縫製的五星紅旗,展示給大家,表示自己的愛國情懷,另外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還專門對她進行了慰問,上面的老照片可以為證。回國后,小楊也被送到昌圖戰俘歸來管理所,經過審查,她回到故鄉,幾十年如一日投身教育事業。(重慶網)【來源:王南方新浪博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1: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