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因為年輕所以不理財,因為圖樣所以圖森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16 0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多人會說,年輕的時候沒有原始積累,不應該考慮理財,而應該努力奮鬥賺更多的錢,為以後的理財打好基礎。這個觀點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年輕的時候可以沒錢理財,但如果不知道何為理財,那等年輕過後,基本都會坑爹。

  

  咱先說股票。很多人投資股票,錯誤地認為自己在理財。股票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賭博,是投機,而不是投資,更不是理財。因為大多數人對股票真正的概念模糊,分不清k線,搞不清楚股票最基本的知識,看見別人炒股賺錢了,就跟風衝進股票市場,亂投資一氣,這樣不虧損才怪!如果在購買股票時,沒有任何策略,沒有風險管理意識,只是一味的聽消息,建倉之後以僥倖的心態希望自己的股票上漲,這不是賭博又是什麼?投資與賭博,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結果是花了時間,丟了銀子,還傷到心。就算有收益,也彌補不了機會成本帶來的損失。在A股市場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不買股票,買保險行嗎?很多人對保險有誤解,總是在諮詢,到底是分紅險好呢還是萬能險好呢?其實,保險就是保險,保險的特性就是給家庭一個保障,不是理財。如果你想靠保險賺錢還不如去投資理財產品呢,選擇任何一個投資都比保險強。所以保險一定要配置,但不要期望過高,這就是保險和理財的區別。

  在這裡多提一嘴,那就是買車與買房。作為年輕人,車是消費品,而房是投資品。所以建議年輕人趁早買房,這樣就會控制消費的慾望,強制儲蓄。不要總說買房沒錢,支付個首付總沒問題吧,在銀行利率這麼低的時代,貸款買房,支付完首付后,慢慢還款,這就是負債理財的道理。如果房子位置好的話,房子拿到后即使自己不住也可以出租,租房的收益大多可以補充房子的貸款。為什麼要晚買車呢?車是消費品,而且在很多大城市經常交通堵塞,反而公共交通更方便,還避免了停車難的問題。就費用來說養個車每年至少一兩萬,有這些錢還不如去投資自己,年輕人最大的投資對象是自己,所以趁年輕多學習深造,多去投資朋友圈。當你成功了,別說是好車,什麼都有了。

  投資理財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要賺自己能賺的錢。去年年初曾是股市牛市,在國家政策的響應下,全民衝進股市,都想撈杯羹,有的人甚至賣房去炒股,或者有的年輕人乾脆辭職去專業炒股。這些人的作法就像是賭博賭紅了眼,上癮了,賭贏了則全家歡喜,賭輸了呢?我們也經常看到股市大跌時跳樓的新聞,跳樓的人已死,可是活著的人怎麼辦?後果難以想象。所以投資賺錢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風險承受能力而定。銀行理財過程中不是經常有風險測試嗎?這就是對風險能夠承受的能力。賺錢也必須要在自己家庭風險承受的範圍內進行投資,否則會得不償失。

  

  其實,能把錢守住就是賺了錢。投資國債,很多人稱利率太低,不會投資,可是從全國國債的銷售情況看卻是異常火爆,往往不到二十分鐘就被一搶而空,這說明大家對購置國債的認同。理財就是合理的資產配置,任何投資都不能放置到一個籃子里,而就我們現在的理財方式而言,無論是網貸投資,還是股票基金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我們誰也無法預料之後的風險係數,甚至在投資時還提心弔膽,很多人都是在冒險中進行理財。靜下來想想,無論操作什麼,其實能把錢守住了就是賺錢了。

  任何投資必須要止貪,即止盈止損,見好就收,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後悔。常說資本不相信眼淚,理財中的資本是自己的資本,年輕的時候不懂理財常識,年老了恐怕連眼淚都掉光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3: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