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地方上稱其卧龍先生。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
司馬懿: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
歷史上,這兩個人多次交手,勝負難分。二人之間空城計一直是歷史經典,畢竟只用幾個人就能嚇退千軍萬家,能不成為奇聞嗎?下面來讀一讀《三國演義》中具體的描寫。(下文摘自ibooks電子書《三國演義》 讀酷插圖版 版權歸原書所有)
——畫外音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
卻說孔明自令馬謖等守街亭去后,猶豫不定。忽報王平使人送圖本至。孔明喚入,左右呈上圖本。孔明就文几上拆開視之,拍案大驚曰:「馬謖無知,坑陷吾軍矣!」左右問曰:「丞相何故失驚?」孔明曰:「吾觀此圖本,失卻要路,佔山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圍合,斷汲水道路,不須二日,軍自亂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歸?」長史楊儀進曰:「某雖不才,願替馬幼常回。」孔明將安營之法,一一分付與楊儀。正待要行,忽報馬到來,說:「街亭、列柳城,盡皆失了!」
孔明跌足長嘆曰:「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急喚關興、張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擊,只鼓噪吶喊,為疑兵驚之。彼當自走,亦不可追。待軍退盡,便投陽平關去。」又令張冀先引軍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又密傳號令,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又令馬岱、姜維斷後,先伏于山谷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又差心腹人,分路報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軍民,皆入漢中。又遣心腹人到冀縣搬取姜維老母,送入漢中。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衝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洒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洒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后軍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隨軍入漢中;司馬懿必將復來。於是孔明離西城望漢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軍民,陸續而來。
卻說司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殺連天,鼓聲震地。懿回顧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諸葛亮之計矣。」只見大路上一軍殺來,旗上大書「右護衛使虎冀將軍張苞」。魏兵皆棄甲拋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桿大旗,上書「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山谷應聲,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軍心疑,不敢久停,只得盡棄輜重而去。興、苞二人皆遵將令,不敢追襲,多得軍器糧草而歸。司馬懿見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此時曹真聽知孔明退兵,急引兵追趕。山背後一聲炮響,蜀兵漫山遍野而來:為首大將,乃是姜維、馬岱。真大驚,急退軍時,先鋒陳造已被馬岱所斬。真引兵鼠竄而還。蜀兵連夜皆奔回漢中。
卻說趙雲、鄧芝伏兵於箕穀道中。聞孔明傳令回軍,雲謂芝曰:「魏軍知吾兵退,必然來追。吾先引一軍伏於其後,公卻引兵打吾旗號,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護送也。」
卻說郭淮提兵再回箕穀道中,喚先鋒蘇顒分付曰:「蜀將趙雲,英勇無敵。汝可小心提防,彼軍若退,必有計也。」蘇顒欣然曰:「都督若肯接應,某當生擒趙雲。」遂引前部三千兵,奔入箕谷。看看趕上蜀兵,只見山坡后閃出紅旗白字,上書「趙雲」。蘇顒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數里,喊聲大震,一彪軍撞出:為首大將,挺槍躍馬,大喝曰:「汝識趙子龍否!」蘇顒大驚曰:「如何這裡又有趙雲?」措手不及,被雲一槍刺死於馬下。余軍潰散。雲迤邐前進,背後又一軍到,乃郭淮部將萬政也。雲見魏兵追急,乃勒馬挺槍,立於路口,待來將交鋒。蜀兵已去三十餘里。
萬政認得是趙雲,不敢前進,雲等得天色黃昏,方才撥回馬緩緩而進。郭淮兵到,萬政言趙雲英勇如舊,因此不敢近前。淮傳令教軍急趕,政令數百騎壯士趕來。行至一大林,忽聽得背後大喝一聲曰:「趙子龍在此!」驚得魏兵落馬者百餘人,余者皆越嶺而去。萬政勉強來敵,被雲一箭射中盔纓,驚跌於澗中。雲以槍指之曰:「吾饒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趕來!」萬政脫命而回。雲護送車仗人馬,望漢中而去,沿途並無遺失。曹真、郭淮復奪三郡,以為己功。
卻說司馬懿分兵而進。此時蜀兵盡回漢中去了,懿引一軍復到西城,因問遺下居民及山僻隱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軍在城中,又無武將,只有幾個文官,別無埋伏。武功山小民告曰:「關興、張苞,只各有三千軍,轉山吶喊,鼓噪驚追,又無別軍,並不敢廝殺。」
懿悔之不及,仰天嘆曰:「吾不如孔明也!」遂安撫了諸處官民,引兵徑還長安,朝見魏主。睿曰:「今日復得隴西諸郡,皆卿之功也。」懿奏曰:「今蜀兵皆在漢中,未盡剿滅。臣乞大兵并力收川,以報陛下。」睿大喜,令懿即便興兵。忽班內一人出奏曰:「臣有一計,足可定蜀降吳。」正是:蜀中將相方歸國,魏地君臣又逞謀。未知獻計者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
畫外音:
有人覺得,在軍事和政治上,諸葛亮更厲害一些,尤其這一空城計絕了,據說毛澤東也多次用到了這一計謀。但是在韜略和遠見上,也有人說司馬懿更厲害。具體誰更勝一籌還得去看看原作《三國演義》。
讀《三國演義》推薦ibooks電子書讀酷製作的版本,這個版本在還原實體書設計排版的基礎上,加入插畫和影視音頻,以文字、圖像、聲音的組合,帶讀者進入這部蕩氣迴腸的英雄史中。體味中國不朽的名著經典。在ibooks上搜索「三國演義 讀酷」就能找到這本書。
(內頁展示:可以雙擊放大看精美的歷史插圖、輕觸按鈕就能播放的影視原音)
閱讀效果比紙質書更棒的電子書,掃一下此二維碼就能進入:

(想在ibooks上免費看更多高清書的私信我,送免費兌換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