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魯迅為什麼罵蔡元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27 0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蔡元培書法

  魯迅與蔡元培的關係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我看到的材料,對此研究不多,不知道是不是為尊者諱的原因。

  以魯迅的性格,很不易與人相處,所以他的真心朋友並不多。在魯迅一生的朋友當中,許壽裳算是一個知己。靠著許壽裳的推薦,魯迅接觸到了同鄉蔡元培。蔡元培以他在知識界、教育界和

  魯迅書法

  政界的地位和關係,扶持了他所賞識的這位同鄉。魯迅在教育部、在北大的飯碗,都是蔡元培給的。魯迅在教育部,「沉淪下僚」,當了14年科長,後來因為女師大事件與被教育部長章士釗大鬧一場,被「炒了魷魚」,在北京待不下去了,跑到南方教書,在廈門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還是處不好人事關係,跟林語堂、顧頡剛鬧得不歡而散、一塌糊塗,不得己帶著許廣平到上海,想靠賣文為生。但上海也是「居大不易」的,寫稿的收入畢竟是不固定的,而且杯水車薪,難以養家糊口。所以,這時的魯迅,其實是處於失業狀

  

  蔡元培書法

  態。生存是第一需要,現在生計成了問題,況且新婚,用錢的地方多,所以即便是魯迅,也不免焦慮。他當時給江紹原的一封信中說:「然則不得已,只好弄弄文學書,待收得版稅時,本也緩不濟急,不過除此以外,另外也沒有好辦法。現在是專要人性命的時候,倘想平平穩穩地吃一口飯,真是困難極了。我想用用功,而終於不能,忙得很,而這忙是於自己沒有益處的。」然而在這個時候,又是蔡元培,向他伸出了救援之手。

  魯迅書法

  蔡元培對魯迅的賞識和幫助是「沒世不渝」的,郭沫若曾說過:「影響到魯迅生活頗深的人應該推數蔡元培吧?這位有名的自由主義者,對於中國的文化教育界貢獻相當大,而他對於魯迅始終是刮目相看的。魯迅的進教育部乃至進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於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魯迅的病歿,蔡元培是盡了沒世不渝的友誼。」當年蔡先生任教育部長,魯迅蝸居紹興老家,任師範學堂的校長,這是1912年,辛亥革命剛過,紹興的情境正如後來魯迅在小說中所寫的那樣,失望之中的魯迅正尋求機會走出紹興,恰在此時,許壽裳向蔡元培推薦,而蔡元培對許壽裳說:「我久慕其名,正擬馳函延請,現在就托先生代函敦勸,早日來京。」當時的這個「京」還是南京,魯迅與許壽裳一起跟隨蔡元培,當然工作努力。不過後來蔡元培北上與袁世凱談判,部務由次長景耀月主持,魯迅與景次長的關係沒有處好,差一點沒有被除名。多虧蔡元培看到裁員名單后及時制止,帶魯迅北上來到北京,任命他為教育部僉事、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這個科長,我想相當於今天的處級。再後來,蔡元培當北大校長,與他在教育部一樣,對浙系人才大力扶持和倚重,先是聘周作人為文科教授,又向魯迅下了聘書:「敬聘周樹人先生為本校講師」。魯迅於是又多一條掙錢的門路。並且,靠著蔡元培,又把老三周建人的工作安排到了商務印書館,弟兄三人把老母親接來,在北京安下了家。

  

  蔡元培書法

  不過,這回到了1927年,十幾年過後,已是時過境遷,魯迅與蔡元培這位前輩同鄉,在思想上已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據《時為公務員的魯迅》(吳海勇著,廣西師大版)一書中所說,1926年,蔡元培當了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后,倡導「潛心研究與冷眼觀察」,與自由主義者胡適主張趨同,魯迅在《無花的薔薇》中點名批評這位「孑公」,並在給江紹原的信中說:「其實,我和此公,氣味不相投者也。民元之後,他所賞識者,袁希濤、蔣維喬輩,則十六年之頃,其所賞識者,也就可以類推了。」這樣的微詞和怨言,恐怕是與事實不符的。

  

  魯迅書法

  然而就是這位「氣味不相投者」,又向魯迅投來「賞識」的眼光,並繼續伸出援助之手。1927年10月,蔡元培任國民黨新政府的大學院(相當於教育部)院長,浙人矚望,惟求一杯羹。正愁飯碗的魯迅也不免心中酸酸的:「飯乃是蔣維喬袁希濤口中物也。」還是老朋友許壽裳從中牽線幫忙,蔡元培準備為魯迅安排一個「大學院特約撰述員」的職位,這可是名符其實的美差,不用上班,研究可做可不做,純粹照顧性質,月薪300元,實在誘人!在與許廣平談戀愛時,魯迅就設計過自己的理想職業:「一者免得教書,二者免得陪客,三者免得做官,四者免得講應酬話,五者免得演說,從此可以專心寫報章文章,豈不舒服!」現在如果能得到這個「特約撰述員」的聘書,則拿著官奉寫自己的文章,豈不更舒服!

  

  蔡元培書法

  不過這事一波三折,不是太順當。且看這時的魯迅,其表現很有意思。

  聽說此事後,魯迅先是致信江紹原:「季弗(許壽裳字季弗)有信來,先以奉聞。我想此事與兄相宜,因為與人鬥爭之事較少,但不知薪水可真拿得到否耳。」「特約撰述員」這事「與兄相宜」,其實意思是說與「我」也相宜,而且這事就像天上掉餡餅,好得讓人不敢相信:「不知薪水可真拿得到否」。自己寫文章批評過蔡元培,蔡元培還會把這美差給自己嗎?魯迅有點惴惴不安。

  

  魯迅書法

  又十天之後,確實的消息還沒有盼來,魯迅焦急難耐,幾乎有點失望,致信江紹原說:「季弗所談事迄今無後文,但即有後文,我亦不想去吃,我對於該方面的感覺,只覺得氣悶之至不可耐。」這段話恐怕是言不由衷,故作清高之態,「不想去吃」是假的,嫌聘書來得慢是真的。

  又七天之後,致信章廷謙云:「季弗本雲南京將聘紹原,而迄今無續來消息,豈蔡公此說所以敷衍季弗者歟,但其實即來聘,亦無聊。」現在開始對蔡元培的人格表示懷疑了,而且一肚子怨氣,指斥蔡公「無聊」。

  

  蔡元培書法

  此事又拖了一個月,焦躁不安的魯迅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氣,在致章廷謙的又一封信中,盡情地發泄了對蔡元培的不滿:「太史之類,不過傀儡,其實是不在話下的,他們的話聽了與否,不成問題,我以為該太史在中國無可為。」蔡元培在清末曾做過翰林,所以稱「太史」,這裡對於蔡元培已經罵出口來了。

  

  魯迅書法

  到了12月,再也等不下去的魯迅開始直接寫蔡公寫信了,不過不能直說,得委婉一點。於是他借為昔日的學生荊有麟寫推薦信的機會,向蔡公巧妙地表達了自己葵藿向陽之意。本來魯迅對這個學生並不太明白底細,推薦信可寫可不寫,他寫這封信與其說是推薦荊有麟,不如說是試探著推薦自己。信中說他這位學生「忠於國事,服務已久」,其實是自喻;至於「輒不揣微末,特為介紹,進謁台端,倘蒙假以顏色,俾畢其詞,更賜指揮,實為萬幸」,哈哈,如此謙虛,哪得見前面給朋友的信中的清高和怨氣!為了飯碗,他不敢罵蔡太史是言而無信的「傀儡」和小人了。

  

  蔡元培書法

  終於,12月8日,聘書來哉!魯迅心安理得地端起這個「無聊」的飯碗,一吃四年多。直到魯迅出席「左聯」,「黨國」忍無可忍,以其在此崗位上「絕無成績」被大學院裁撤。有人統計,大學院的薪水「定期支付四十九個月之久,未曾拖欠,共計一萬四千七百元大洋,摺合黃金四百九十兩。」

  「特約撰述員」被裁撤時,蔡元培曾設法阻攔,但沒有成功。

  魯迅書法

  還有值得一記的是,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於上海寓所。蔡元培參加魯迅治喪委員會,於次日前往萬國殯儀館弔唁,送輓聯:「著作最謹嚴,豈唯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在魯迅葬禮上,蔡元培親為執紼,並為之致詞,說:「我們要使魯迅先生的精神永遠不死,必須擔負起繼續發揚他精神的責任來。」「我們要踏著前驅的血跡,建造歷史的塔尖。」1937年3月,《魯迅全集》編定,蔡元培

  蔡元培書法

  寫信給中央宣傳部長邵力子,請其親自審查,放關出版印刷。后許廣平希望蔡元培為《魯迅全集》作序。蔡元培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瀏覽了魯迅的主要作品,慎重地為《魯迅全集》寫出了序文,並欣然為《魯迅全集》紀念本題字。《魯迅全集》20卷本出版后,蔡元培魯迅紀念委員會為答謝蔡元培,贈送一套紀念本。其實,蔡元培早已按價付了一百元錢的訂金,當許廣平知道此事後,立即讓人將一百元錢退還蔡元培。蔡元培堅持將錢交與紀念委員會,並復函一封說:「鄙人對於魯迅先生身後,終不願毫無物質之補助,請以此款改作賻敬,仍托王君轉致許景宋女士」。許廣平收信后,只得遵從蔡元培的吩咐,收下一百元錢,以作「將來舉行紀念事業時」用。

  

  魯迅書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