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別讓千里馬被驢踢死(深度好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1 2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伯樂做了一個試驗:他把兩匹千里馬放到驢圈裡。其中一匹想:我既然遭此不幸,為了生存,我必須同化成驢性。所以,它每天學驢叫,吃驢食,便被群驢認可為朋友而倖存下來。另一匹千里馬想:我是千里馬,怎能同驢一樣?寧可餓死也不吃驢食物,群驢看到它與自己不一樣便群起而踢之,幾天就被驢踢死在驢圈裡。這個故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看,都可以得到一些不同的啟示。

  適者才能生存

  

  在被放到驢圈后,兩匹馬的不同的表現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局:活下來VS被踢死。這種現象描繪了現實,作為有點才華的千里馬被放到驢圈后首先要做的是什麼呢?生存!

  有才華的人往往容易抱怨懷才不遇,而本案中的千里馬遇到了伯樂,卻被伯樂放到了驢圈,先不提伯樂為什麼這麼做,聚焦於當下的境況,千里馬自然是要先活下來。當你進入到新的環境時,或許與自己想象的不同,覺得有點委屈,但同時暫時又沒有更好的選擇機會。這種狀況並不少見。當在生存為第一要務時,那就蟄伏吧,努力讓自己適應環境。而且,「三人行,必有我師」,就算是最糟糕的環境里,也肯定還是有可以學習的地方。

  正所謂「適者生存!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自己。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問題會得到解決,以自我為中心,註定會失敗!」

  有明確目標才好發展

  先生存,再求發展。但本案中「同化成驢性」而生存下來的千里馬引起了大家的質疑:完全同化了的千里馬還是千里馬嗎?千里馬與驢的最大不同不在於發達的肌肉,而在於志存千里。

  

  有志者事竟成。在職場中,可以理解為有發展目標才能成功。驢圈這樣一個環境,其實正是有志的千里馬的機遇。而職場中,也需要你定下自己明確的發展目標,也就是想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這是比生存更高的追求。

  建議千里馬,在驢圈裡,求生存,交朋友,學習驢的智慧。同時不忘自己的天資和抱負,等待機會。當然,如果一輩子註定要在驢圈裡了,不妨就在此做出一番事情來。

  修鍊團隊領導力

  那麼,下一步,就是領導團隊開創新氣象了。就在驢群中當領導者,帶出一群千里驢來。這既是目標,也提出了要求。

  一、先融入然後再改造團隊。

  首先要接納團隊文化,與團隊成員充分溝通與交流,聯絡感情,了解信息,摸透情況,找出問題,尋求改進的辦法。

  二、明確團隊的使命與願景。

  清楚而鼓動人心的說出團隊未來實現的目標,並具體描述目標實現后團隊的願景,這對一個團隊來說顯得非常重要。

  三、與成員一起制定目標與計劃。

  在制定團隊成員具體的目標時,必須結合市場環境、以往的業績表現與成員共同制定,並形成具體的計劃。

  

  

  四、培養統合開放的溝通環境。

  在工作中集思廣益,允許大家發表意見,平等互重,對事不對人等做法對增強團隊凝聚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最佳的團隊規模,信任並授權。

  對團隊成員給予充分的信任,並賦予其完成目標與計劃的職權與資源。

  六、培養並教導員工。

  培養新成員、給犯錯誤的成員以改過的機會、改進團隊成員工的績效,全面提高成員素質。

  七、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並與考核業績掛鉤。

  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是形成團隊凝聚力的重要保證。薪酬的建立必須考慮營銷目標,並結合具體的市場狀況、競爭企業薪酬水平等綜合制定。來源思維論壇 考核方式可採用平衡記分卡的辦法。

  天才無鞭自奮蹄!想改變環境故然需要主動提出方案與建議。主動應對所面臨的一切挑戰。

  向上管理,選對伯樂

  如「寂寞的口哨」所言,做為管理者,應該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這樣才是人盡才用。我們都希望遇到真正的伯樂,慧眼識珠,並知人善用。但實際上,兼具這兩點的伯樂並不多,不然也不會有《千里馬的悲劇》這樣的故事的。故事講的是:

  有個農場主得到了一匹千里馬,一時沒有發揮它特長的機會,便把它當普通馬一樣使用、飼養。長期下去,千里馬的特質在逐漸喪失。終於有一天,農場主發生意外,需要千里馬送他到醫院的時候,千里馬卻只會像拉磨的驢一樣原地打轉了。為此,農場主因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截掉了一條腿,千里馬也被他下了湯鍋。而像本案中的伯樂,最終得到的是一匹千里驢和一匹被踢死的驢,極大可能是浪費了人才。

  職場上,因為種種原因,常常有被放錯了位置的人才。上面三條建議,基於環境還可改造、目標尚有希望達成的前提下。意識到自己位置不對時,我們可以選擇離開另尋伯樂,當然前途未知。似乎不太明智,那麼可不可以選擇向上管理呢?千里馬對伯樂的管理?聽起來很有挑戰吧!

  【結語】所有的人才不要像千里馬那樣,放棄選擇的權利。很多時候,人生面臨的選擇,不是非此即彼。很可能有第三條選擇。千里馬被放到驢圈裡,也不一定只有被踢死和學驢叫這兩種活法。如果伯樂不了解千里馬的作用,不能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千里馬就應該選擇其它的伯樂,或者自己當伯樂。這樣才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不浪費資源,社會才能更好的進步。

  來源:本文摘自《搜狐網》

2

主題

441

帖子

2154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54
沙發
Polar_bear 發表於 2016-8-12 10:05 | 只看該作者
這純粹是想把千里馬逼成毛驢的節奏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26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3
紫牛創造 發表於 2016-8-14 15:44 | 只看該作者
戚繼光老早就發現這個規律了,尊孔孟的麗水人,戰鬥力遠不及不讀經書的義烏人,所以就專門召集一些沒被孔教污染的山野村夫,打的倭寇屁滾尿流。這難道不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悲哀嗎?
  中國在近代為什麼屢戰屢敗?為什麼說五  四反儒己經落後呢?這裡先來介紹一個人。
     
  福澤諭吉——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傑出的教育家。他畢生從事著述和教育活動,形成了富有啟蒙意義的教育思想,對傳播西方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而被日本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時期教育的偉大功臣」。

  他堅持認為,日本人的虛假落後的一面也正是中國文化影響的結果。日本要實現以西方為標準的現代化,就必須擺脫儒家文明,學習西方文明。他本 人的責任正在於挺身而出,肅清儒家文化對於日本現代化的束縛,傳播西方現代文明,從根本上改 革日 本人民的精神。他尖銳地批判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指出孔子的全部政治哲學就是「事君。」
  
   一兩句說不 清楚,詳 情可baidu,go ogle 文有第一 4個字

 http://***/s/blog_61cf4c430102e0yx.html

  福澤指出,治與被治的,三綱五 常的關係模式只是在特定條件下偶然形成的,並不是人性中固有的和普世的,它甚至不能與父母子女的關係相類比。孔子完全為 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經驗局限,結果他的學說雖然代代相傳,但永遠只能基於治與被治的固定模式上,並非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一旦文明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失效,而人類知識的進步其實是獨立於儒學而 發展的。
  相比起福澤在1870年代對儒家文化文化的鮮明批判,由胡適和陳獨秀在中國進行非儒反孔在1910年代才開始,這整整落後了將近40年,所以才說五四 的非儒反孔已經落後了。儒人現在拚命地黑五四先驅,以為這樣就可以顯示儒家的高大全。然而,真 正的反儒鬥士早就已經出現了東洋,他還成功帶領國家走向現代化。就是早了這40年,中日兩國在近代的差距就由此拉開了。而這1870年代至1910年代這40年,恰恰是中國經歷了最多的苦難和屈辱的40年。
  1999年,韓國出版的《孔子消失國 家才能復興》一書提出想要解決韓國政治、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痼疾,必須從儒學的陰影中擺脫出來。該書當年 銷量最高,儒教被扣上了危機主犯的罪名。
  李光耀則說:新加坡今天之成就,不是靠什麼儒家文化,而是英國殖民者帶來的現代文明制度! 李光耀對講過:「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 廣東人的後裔,祖先都不識字,很貧窮,而達官顯宦、文人學士則全留守中原,因此沒什麼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國做不到的,或沒法子做得更好的。」他又補充道:「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英國人留下的法 治制度,而不是什麼儒家文化。」

   黑格爾說:「中國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幾千年的中國,其實是一個大賭 場,惡棍們輪流坐莊,混蛋們換班執政,炮灰們總是做祭品,這才是中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廖信忠說:台灣的好不在於繼承了中華 文化傳統.
   日本脫儒,新加坡脫儒已在前,而且孔子 學院,也不是樹儒,只不過一些漢字學習與生活習俗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