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教育三大缺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12 0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木蟲

  雷洋和邢永瑞都是中國名牌大學學生,一個是中國政法大學,一個是中國人民大學;一個遭遇非正常死亡,一個鋃鐺入獄。兩個人都是農民家庭出身的苦孩子,都是依靠個人奮鬥在北京站穩了腳跟。然而,僅僅因為職業的不同,他們成為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

  縱觀整個事件,雷洋和邢永瑞缺少的是同一樣東西,即理性、從容、平和、人本之情懷。雷洋之巨大驚恐,邢永瑞之巨大怒氣,同出一源。他們的家長、同事、老師、學校,不但沒有告訴他們人生深處的品質,更沒有對他們有意識精神的錘鍊。中國教育確乎那裡出了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三種缺失:

  一是人格教育缺失。歌德曾經說,人格的歡樂是人間最大的幸福。教育的終極理想是人格的培養。一切人格都有三個特性,確定性、整體性、成熟性。

  中國教育最注重的是知識積累和考試技巧,其次是道德和順從教育,第三才是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而恰恰沒有人格教育。許多教育者一方面把《三字經》、《忠義孝》、《弟子規》視為當代文明和道德去教育學生;一方面把掙大錢,當大官,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來指導學生。因此,前面的道德教育和後面的入世教育相互矛盾,致使道德教育蒼白無力,不得要領,無所適從。

  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教育者又特彆強調「五愛」教育,即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這「五愛」其實是概念性的東西,很難從具體指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一個擁有「五愛」的學生,會不會毆打他人,會不會冷漠麻木,會不會失信墮落,會不會是非不分,會不會歧視殘疾人,會不會包容不同的意見!人格教育的基礎是平等、自由、基本權利的教育。

  (1)平等是人格教育的核心。一個人如果沒有平等觀念,不認可人與人之間,萬物之間是平等的,就不可能真正的尊重別人、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平等是現代道德的基礎和核心。在人格和尊嚴方面,人與人之間是絕對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是大自然的精靈,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是最可寶貴的。皇帝和乞丐沒有任何區別。一個人,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樹立起這種思想,就很難最終建立一種真正的現代文明。只有真正樹立了平等思想,才能夠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才能夠正確理解自己,才能夠不自大,不自戀,不狂妄,不自卑,守信用,嚴法度,重契約。

  (2)「自由」精神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是自由,不追求自由,不喜歡自由,一定不會有好的人格。因為自由是相對的,是對每一個人的保障,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改革開放、解放身心的陽光大路。沒有自由之心,沒有自由之身,沒有自由之靈魂,那裡來的自由之人格。人不能依附他人,不能無端限制他人,又不能故意傷害他人。尊重他人的自由,就是尊重自己的自由。因為他即是你,你即是他。自由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基石。

  (3)基本權利是人格教育的重要方面。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究竟有什麼權利,自己的權利能不能剝奪別人的權利,權利與權利之間有什麼依存關係,權利對社會和人生有什麼意義?這也是形成現代人格和道德的關鍵。如果一個人不尊重別人的權利,不珍惜自己的權利,就根本談不上道德和人格。如果一個人自己看不上自己,自己不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看待,又看不上別人,不尊重別人的基本權利,那還談什麼獨立人格!

  二是幸福教育缺失。什麼是幸福?如何才能實現幸福?這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模糊概念。有許多中國人把慾望的不斷滿足作為幸福。那麼,官大是不是幸福?地位高是不是幸福?權力大是不是幸福?金錢多是不是幸福?別人在自己面前低頭哈腰是不是幸福?花天酒地是不是幸福?前呼後擁是不是幸福?這些東西能不能最終給一個人帶來心理的寧靜?會不會形成一種潛在的幸福殺手?會不會激發更大的貪婪和慾望?會不會形成人生更大的苦惱?

  幸福究竟是什麼?中國教育刻意迴避了這個問題,更談不上認真、實在、真誠的研究,實事求是的回答。如果我們硬要從書本上尋找幸福的解釋,也許回答我們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幸福。

  正是由於中國人對幸福的模糊認識,才導致一部分人拚命追求權力、金錢、美色,而不是加強內心的修養。關於人生終極目的問題,幾千年來,中國教育始終沒有做出正面、有力的回答。他們既沒有認真回答這個問題,也沒有科學回答這個問題,更沒有令人信服的回答這個問題。一個不知道什麼是幸福的人,一個不知道什麼是幸福的民族,怎麼知道是非和真假,怎麼知道應該向什麼奮鬥,怎麼明白應該追求什麼,如何懂得熱愛什麼,又如何能夠堅定自己的人生信仰!

  三是成功教育缺失。許多中國人的成功觀念就是出人頭地。古代最大的成功就是當皇帝,再就是當王侯將相,其次就是當一般官員,再就是金榜題名,做個後補官員。總之,一切成功都與當官有關。那時候,由於社會基本上處於野蠻時期,就像動物需要一個王來管理和統治自己一樣。因此,有了官就有了發言權、支配權、更多的交配權,有了官就有了物質利益和精神富足!

  現代社會又多了一個成功的支點,即掙錢。誰能夠掙到錢,誰就是成功,誰掙得錢多,誰就是成功巨大。這種成功教育有其歷史局限性,也是低層次社會的無奈之舉。當一個社會逐步健全各種保障機制,人們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之後,對金錢的追求就會慢慢冷下來。有一部分人要干自己喜歡的事,想自己喜歡的事,而不再一心一意去掙錢。比如,要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要研究人類的身心,要推動社會文明,要從事各種藝術和慈善活動,等等!

  沒有官職也照樣有自己的權利和發言權,有自己的幸福和尊嚴。不去掙大錢也能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幼有所依,居有其地。這時候,人們的成功觀念一定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羅素說,參差多態,乃幸福之本源。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追求也是不同的,對成功的認識也是不同的。

  一個社會,人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人懂得真正的成功,人人明白什麼是幸福,社會不進步是不可能的,文明更是指日可待。

  二零一六年七月八日下午修改

  【歡迎轉發和分享,傳播就是抗爭】【歡迎關注木蟲實名微信公眾號!掃二維碼或搜索muchong777】【歡迎公號轉載,請註明:木蟲(muchong777)】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9: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