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路易十四與康熙的「神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6 0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曾給康熙寫信,自稱「您最親愛之好友」。同時代的兩位帝王,對彼此都充滿想象,並互相影響。

  1686年,歐洲的「中國熱」方興未艾。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了幾名科學家,通過海路奔赴中國,隨同帶去的還有一封他寫給清朝康熙皇帝的信。

  信中,路易十四說向中國派遣皇家數學家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觀測,獲得科學知識。對康熙皇帝他極盡讚美之詞,稱呼是「至高無上的王子、最親愛的朋友」,落款是「您最親愛之好友」。

  17、18世紀,中法兩國同屬巔峰時期,一個是歐洲大陸的科技文化中心,一個稱雄亞洲。儘管相隔萬里,但從康熙和路易十四在位開始,兩國已經開始互相表達仰慕之情。

  

  

  

  康熙的「哲人王」形象

  由於中途的阻隔,這封信並沒有送到康熙手裡。然而,路易十四對中法交流的渴望和對彼岸這位皇帝的想象,並未因此而停息。

  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科學家歷經兩年的艱難行程,抵達北京。這幾位科學家兼傳教士,成為當年康熙與路易十四對話的橋樑。

  通過這些傳教士的描述,康熙以「哲人王」的形象在18世紀的歐洲引起巨大轟動。所謂「哲人王」,最早源於柏拉圖,意思就是「學識、道德幾乎完美的哲人」。

  白晉是路易十四派遣到中國的皇家數學家之一,他留在康熙身邊教授幾何學和醫藥學,十分受康熙的信任和倚重。10年後,白晉奉康熙旨意歸國,他把在華10年的經歷寫成了近10萬字的報告,呈給路易十四,這些文字後來以《康熙帝傳》為名出版。

  

  白晉幾乎是坦誠、全面地介紹了康熙皇帝,包括他對國家的統治。他說康熙有著「君主的威信和真正的偉大」,更多是閃耀著「道德的光輝」——清朝的國庫雖然堆滿了金銀財寶,但康熙本人卻過著簡樸的生活。

  白晉在《康熙帝傳》中這樣寫道:「如果他在宗教問題上也能榮幸地像您,那麼他就與您完全一樣,成為曾經統治過人世的完美無缺的君王之一了。」

  由於對康熙的讚美不能超過對路易十四的讚美,所以,他無法直接說康熙就是「哲人王」。但是,康熙「哲人王」的形象在法國宮廷流傳,也在文化界引起巨大反響,最終流傳於整個法國上流社會。

  伏爾泰在《風俗論》中根據這些傳聞,描繪了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認為康熙「英明出眾」,飽學經典,「傳教士讚美他是一位完美的君王」,並稱讚「當國王是哲學家時,人民是幸福的」。

  

  

  

  凡爾賽宮內的中國風

  成為路易十四首批特別派遣的皇家科學家的,除白晉外,還有洪若翰、李明、張誠和劉應。

  張誠和白晉成為康熙的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甚至人體科學的老師,洪若翰擅長醫學,曾用奎寧治癒康熙的疾病,劉應擅長語言,李明精通天體和地理知識——他們都在法蘭西獲得了極高的成就。

  在康熙一朝,路易十四先後兩次派遣傳教團前往中國,多位法國傳教士抵達中國后,也把對這個古老東方帝國的想象傳遞到西方。

  康熙六十年(1721年),傳教士傅聖澤離華返回法國之時,帶回了中文古籍4000多部——都是替法國皇家圖書館購置的。這批中國典籍,成為歐洲漢學家研究中國的基本文獻。

  在路易十四建造了凡爾賽宮后,他欽點了當時的傢具大師安德爾·夏爾萊·布爾,用精美的傢具裝點了宮殿的每個角落。這被看作路易十四「為中國傢具著迷,把混搭風格發揮到了極致」的表現。

  這種風格感染並影響了整個貴族階層。在路易十五至路易十六時期的漆木書柜上,中間部分用的是原裝進口的中國屏風,畫中之景出自中國工匠手筆;一張路易十六時期的長方桌,條板用的是鏤空花紋,模仿了中國的竹傢具,桌腿直接用4根竹子組成——無論是整體結構,還是細節設計,都與中國的黃花梨方桌遙相呼應。

  

  

  

  康熙愛喝法國紅酒

  東西方兩位帝王的交往,在這些細節中,勾勒出一幅清晰而生動的景象。

  法國漢學家錢德明在給朋友的信中,曾這樣描繪乾隆的庫房:「用來裝飾皇帝房間的機器、工具、珠寶或其他珍貴的東西,要麼是法國的軍械,要麼是出自某些法國工匠之手。」就連皇帝閱兵時士兵佩刀的刀身,也是法國製造。

  康熙晚年對傳教士進貢的葡萄酒情有獨鍾,並說:「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補之物,高年飲此,如嬰兒服人乳。」他下令讓江西巡撫護送進貢物品時說:「以後你有西洋人送來之物,摺子上寫明並奏聞。」

  傳教士白晉在第二次去中國時,帶去了一本應康熙之命翻譯成滿文的西方解剖學著作,名為《欽定骼體全錄》——這是一部反映法蘭西科學院最新解剖學知識的醫學著作。

  白晉這樣描述這位帝王:他熟悉歷代詩詞,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喜歡閱讀經典,不僅對中國的科學,而且對歐洲的科學知識也有著強烈的學習慾望。

  

  康熙喜歡西方哲學,他使用的滿文哲學教材是法蘭西院士杜阿梅的《古今哲學》。在他長達60年的統治期間,因為與路易十四的這段交往,深受傳教團的影響,他鑽研西方科學知識與文化,並將其應用到統治與行政的各項實踐中,從而開創了清代最為繁榮昌盛的「康乾盛世」。

  中國與法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明,因為兩位帝王的個人特質,以及當時雙方的交往和想象,而有了某種相似。

  兩人都是幼年喪父、幼年登基;登基時康熙8歲,路易十四5歲;都感受過輔佐大臣的壓力,並與之鬥爭;都精力充沛,幾乎是「工作狂」;他們對科學與藝術都有著濃厚的興趣,都致力於本國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他們使大清帝國與法蘭西帝國躋身當時最強盛的國家之列。

  來源:《讀者·校園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4: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