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的「秘密武器」震驚世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28 0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的「秘密武器」震驚世界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無數偉績讓人們記憶猶新。毛澤東指揮妙絕古今的戰爭,暢寫前無古人的詩詞,狂草獨樹一幟的書法,都成為萬世之表。不過,毛澤東為中國革命勝利而寫下的新聞稿,卻成為他的「秘密武器」,毛澤東用幾篇新聞稿嚇退數萬敵兵、用幾篇新聞稿打敗侵略者、用幾篇新聞稿激發軍民鬥志的佳話,生動地再現了毛澤東鮮活的戰爭藝術。

  「首席記者」,筆尖如刀:毛澤東的「秘密武器」,為三大戰役勝利奠定了基礎。石家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它的解放改變了華北戰場的敵我態勢,粉碎了國民黨實施南北呼應、東西配合的戰略企圖。它的勝利奠定了三大戰役的勝利基礎。解放石家莊,為西柏坡成為全國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作出了突出貢獻。在西柏坡時期,毛澤東一邊指揮「武」戰,一邊指揮「文」戰。僅在三大戰役時期,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和修改的評論、述評、廣播稿和消息等作品多達17篇,因此,毛澤東被稱為新華社的「首席記者」。1948年秋,在我軍各個戰場捷報頻傳,國民黨窮途末路之際,蔣介石與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密謀,密令傅作義偷襲西柏坡,傅作義密調5個師,從保定出發,企圖閃電般速戰速決,西柏坡周圍只有少量警衛部隊,情況異常嚴重,沒想到這一情報被中共駐北平地下工作者得知,火速通知了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所在地西柏坡。毛澤東用兵如神,文韞武略,施展自由。他手下幾行字,即可頂數萬兵。毛澤東連續寫了三篇新聞稿,分別是《蔣傅匪軍妄圖突擊石家莊》、《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迎擊匪軍進擾》、《評蔣傅匪軍夢想偷襲石家莊》等,直戳蔣介石、傅作義的要害,毛澤東在25日、26日連續發表兩篇新聞稿,具體描述了我軍民同仇敵愾和敵軍陳兵十萬的形勢,讓已到達石家莊的敵先頭部隊十分恐慌。據說,偷襲行動的前線總指揮鄭挺鋒,一到保定就收到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的廣播,在部隊剛集結完畢,準備全面出擊的前夜,就憂心忡忡地致電傅作義:「昨聽廣播得知對方對本軍此次襲擊石門(石家莊)行動,似有警惕……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預有準備,襲擊恐難收效……」擔負先頭部隊重任的騎兵第四師師長劉春芳聽了廣播后也猶豫不前,幾次致電傅作義,稱沿線軍民防守嚴密,對此舉「諫請鈞座考慮」。就在敵軍猶豫不決時,毛澤東在第三篇新聞稿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這裡發生一個問題:究竟他們要不要北平?現在北平是這樣的空虛,只有一個青年軍二○八師在那裡。通州也空了,平綏東段也只稀稀拉拉的幾個兵了。總之,整個蔣介石的北方戰線,整個傅作義系統,大概只有幾個月就要完蛋,他們卻還在那裡做石家莊的夢!」這篇檄文高屋建瓴、氣勢逼人,將蔣、傅偷襲西柏坡的陰謀評了個痛快淋漓。傅作義大驚失色,下令招回部隊,死守北平。兩天後,當蔣介石獲悉解放軍第3縱隊31日晨才趕到沙河負責阻擊任務,而此之前中共首腦機關駐地西柏坡確實沒有守兵的時候,捶胸頓足,追悔莫及。幾篇新聞稿,退卻數萬兵,毛澤東筆下生風,像刀一樣直刺蔣家王朝的根底,一代統帥為文至此,讓人高山仰止!

  氣勢磅礴 所向披靡:毛澤東的「秘密武器」,成為新中國造誕生的衝鋒號。解放戰爭勝利的標誌,是南京蔣家政權的覆滅。因此,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成為解放戰爭最激動人心的戰鬥。而能夠充分體現毛澤東風格的新聞,莫過於《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1949年4月22日發表的新聞稿報道了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的時間、地點和戰況,指出了戰局的發展趨勢,分析了敵敗我勝的原因,表現了我軍戰士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鼓舞,對於瓦解敵軍鬥志,鼓舞我軍士氣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新聞稿突出我軍進軍神速、所向披靡的氣勢,用詞十分妥切。寫我軍是「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寫敵軍則是「紛紛潰退,毫無鬥志」,「甚為微弱」,「都很泄氣」,這些短語四字一句,成雙成對,形成鮮明而輕快的節奏,與我軍奪取勝利的豪邁之情相吻合。對輝煌戰果描寫,令人振奮,「突破安慶、蕪湖線」,「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正向南擴展中」,「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等,這些動詞幹凈利落,最有效地突出了我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的進攻態勢,揭示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發展趨向的關鍵。毛澤東撰寫的橫渡長江的新聞,結構嚴密,語言精準,氣勢磅礴,傳神抒情,堪稱大手筆,感情鮮明,氣勢雄渾,是當今新聞寫作的傑作。隨後,毛澤東在欣聞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后,興奮地寫下橫絕古今的詩詞《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獨家新聞,震驚世界:毛澤東的「秘密武器」,成為美國軍隊第一次在世界大戰中吃敗仗的瞭望哨。毛澤東筆鋒鋒利,洞若觀火。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后,毛澤東再次以「新華社首席記者」和名義撰寫朝戰新聞,堪稱戰報經典,軍事新聞佳作,成為最大的亮點。抗美援朝,為世界軍事史寫下了精彩的篇章,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在毛澤東運籌帷幄下首次吃到了慘敗的教訓。毛澤東就是在抗美援朝轉折點時,四次撰寫新聞稿。第一條是12月1日以新華社記者的署名寫的一月戰況評述,高屋建瓴,氣勢恢宏,激情澎湃,語言生動。第二條是12月4日他接到前方來電,得知我偵察員發現平壤大火,敵軍可能從平壤撤退等情報后撰寫的。以「新華社記者」之名寫的這則消息最後兩句是:「平壤城內之敵,正在罪惡地屠殺人民,焚毀物資及該城發電設備,大火瀰漫平壤城。朝鮮人民軍和我國人民志願軍正在向平壤方向進攻中。」表面上看平實的新聞,卻形象生動地把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者的瘋狂行為揭露得痛快淋漓。第三條是12月6日,毛主席收到前方發來的我軍已進入平壤的電報后,立即撰寫的解放平壤的消息。消息只3句話,連電頭也就100字。這條平壤解放的戰報,新華社迅即播發,播發時,距事件發生只有幾個小時,成為報道中朝人民軍隊攻佔平壤的獨家新聞,一經播出,震動中外。全文如下:[新華社六日訊]本社記者從朝鮮前線報道:朝鮮人民軍和我國人民志願軍本日解放平壤。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侵略軍以及李承晚匪軍殘部,向平壤以南潰退。朝鮮人民軍和我國人民志願軍的正規部隊,於十二月六日下午二時進入平壤城。12月31日,毛澤東以「 本社朝鮮前線記者」的名義對第二次戰役東線戰況進行總結。東線作戰於12月24日結束,中朝人民軍隊從長津湖一帶一直打到東部沿海咸興、興南地區, 迫使美軍從海上倉惶撤退。毛澤東以生動的筆觸寫下這份戰報,我軍的英雄氣概和敵人的狼狽情態躍然紙上。毛澤東的獨家新聞,讓全世界生動地看到朝鮮戰場的鮮活形象,更加鮮明地把正義之師的英雄氣概展示給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毛澤東的新聞稿,為抗美援朝吹響了勝利的號角,更成為戰報新聞的樣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