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痛風對腎會造成哪些傷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24 2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什麼原因導致痛風患者的腎受損?
        一、高尿酸導致腎超負荷工作受損
       人體內尿酸的形成,20%來源於外部,如高嘌呤食物的攝入,而80%來源於體內的嘌呤生成。正常人因每日飲食不同,每日尿液中所含尿酸量在400-1000mg,在一般情況下,如果24小時尿液中尿酸排出量超過800-1000mg,即稱為高尿酸尿症。(當人體尿液中的尿酸達到一定值就稱為高尿酸尿症,和高尿酸血症的定義異曲同工)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體內尿酸池儲存的尿酸鹽約為1200mg,而痛風患者的尿酸池中的存量一般高達2000-4000 mg,有痛風石的痛風者尿酸池存量則可高達10倍以上。人體產生的尿酸進入循環后約1/3由腸道經細菌分解清除,而2/3尿酸由腎臟排泄,腎臟成為人體排泄尿液的重要器官。痛風患者的尿酸值超過人體一般排泄值,人體腎臟對尿酸的清除超過生理負荷,尿酸排出量增多,形成高尿酸尿,在腎小管、集合尿酸的過度排泄造成尿中尿酸濃度升高,當濃度達到一定值時,容易引起尿酸鹽、尿酸結晶沉積於泌尿系統,從而對腎臟造成負擔或者損害,從而引發一系列病變。
       沉積在腎臟器官中的高尿酸尿是造成腎損害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只有對尿酸池進行有效清理,防止尿酸超標和在關節處沉積,才能從根本上防治痛風病。
         二、酸性尿液導致痛風患者腎病變
        PH值指酸鹼度,PH值7為中性,當PH<7的時候呈酸性,當PH>7時候呈鹼性。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飲食代謝產生的尿液呈弱酸性,PH值約為6.0.但隨著人體每天進食的飲食成分不同,尿PH值一般波動在5.0-8.0之間。有報告顯示,進食動物蛋白為主的尿液偏酸性;進食蔬菜水果為主的尿液偏鹼性。不同的尿PH直接影響尿酸的溶解度,尿酸在酸性環境下更易形成晶體沉積。
       當PH值為5.0時,每100ml尿中僅溶解15mg尿酸,且85%的尿酸為遊離尿酸;當PH值為7.0時,大約95%的尿酸轉化為尿酸納鹽,飽和度增加10倍。這段數據的意思就是:當人體尿液呈現酸性的時候,尿酸難以溶於尿液中,更易形成晶體沉積,難以隨同尿液排出體外,當人體尿液呈現鹼性時,鹼化尿液會促進遊離尿酸向尿酸鹽轉變,從而增加尿酸溶解排泄。因為無數臨床數據表示,只有易溶的尿酸鹽才有利於尿路排泄,而不易溶的遊離尿酸則沉積於尿路對腎造成損害。
       因此,酸性尿液是造成痛風患者泌尿系統(腎)病變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少食動物蛋白等酸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少痛風患者對自身腎臟的損害。
        三、低血溶量造成痛風患者腎損害
        生理性、病理性或藥物性(如利尿劑)都會引起人體水分脫失,從而導致血液濃度增高,尿液量也相應減少。而人體內的尿酸鹽和尿酸本身的溶解度比較低,腎臟對尿酸的清除依賴於大量的尿液。任何原因的體內水分脫失或者水分不足,都會導致人體循環血容量不足,人體內尿液減少,從而使腎小球的濾過率降低。從而致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尿中尿酸鹽、尿酸濃度升高。進而可能增加晶體沉積所致的尿酸鹽腎病、泌尿系統結石的危險性。
        因此,痛風患者一定要多喝水,增加人體尿液量,降低人體血液濃度,如果可能,盡量飲用鹼性飲料和鹼性水。
痛風患者腎臟損害臨床表現
       作為痛風患者,因為其血尿酸水平持續或急驟升高,會使尿酸鹽在血液中的濃度呈飽和狀態,尿酸或尿酸鹽可以沉積於泌尿系統,包括腎臟及輸尿管、膀胱、尿道等處。痛風對人體腎臟的損害在臨床上表現為三種形式:1、急性尿酸鹽腎病;2、慢性尿酸性腎病;3、尿酸性泌尿繫結石。
一、急性尿酸性腎病
       急性尿酸性腎病發病急,臨床表現多為少尿性腎衰竭。大量尿酸結晶沉積於腎小管內及腎間質,使腎小管,集合管腔被尿酸晶體填充、堵塞、阻梗,導致急性腎衰竭。
       如能做到及早診斷、正確搶救治癒,則患者的腎功能多可完全恢復,如果延誤診治則可致死。一部分病例病情嚴重,遷延不愈,腎功能不能恢復正常,可遺留慢性腎功能不全,甚至需要依賴長期透析療法以維持生命。
引起急性尿酸性腎病的原因很多,例如:
痛風患者不恰當使用尿酸排泄物后,尿酸水平急劇升高;
大量應用某些降壓藥、噻嗪類利尿葯等;
不再一一舉例。
二、慢性尿酸鹽腎病
       臨床報道慢性尿酸鹽腎病的發生率約佔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的20%,但事實是,幾乎100%痛風患者存在腎臟病變。痛風性腎病發展很緩慢,常經歷10-20年才發生腎衰。有些痛風患者的腎臟病變初期並無明顯感覺,尿常規檢查無異樣,僅有部分會夾有尿路感染。只有到中期才會出現高血壓、腰酸、乏力、頭暈、頭痛等癥狀及輕微腎功能衰退,很多患者初期並不在意而耽誤病情。
由於尿酸鹽晶體沉積於腎髓質的間質部位,刺激局部引起異物慢性炎症反應,尿酸晶體沉積於小管內導致腎小管炎症、阻塞、功能障礙,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腎功能不全及慢性腎衰竭。
       痛風患者中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酒精攝入、腎毒性藥物治療、腎結石、泌尿系統感染等因素比較普遍存在,這些因素均可加重腎臟損害、使病情複雜化。
三、尿酸性泌尿繫結石
       10%-25%的痛風患者可發生尿酸性泌尿結石,比正常人群高200倍。臨床上的痛風患者中,結石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男性,尿酸結石可在無癥狀高尿酸血症期出現,甚至可發生於急性關節炎首次發作之前數年,可反覆發作。若是細沙樣結石可隨尿排出而無癥狀,較大結石者可發生腎絞痛、血尿等臨床癥狀。
       高尿酸尿症、持續酸性尿和脫水尿濃縮是形成尿酸結石的三大危險因素。如果痛風患者每日尿酸量>1000mg/d,伴髮結石的發生率高達49%,而尿PH<6.0時,發生結石的可能性增加6倍。因而要求痛風患者應盡量降低體內尿酸水平,將人體尿液保持在鹼性值內,多喝水,補充人體水分和產生更多尿液,促進尿酸排泄。
來源:痛風防治指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