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供給側改革有的地方沒有有力行動

[複製鏈接]

329

主題

329

帖子

206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dapple123 發表於 2016-5-17 1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強產權保護等工作。會議還聽取了部分中央部委以及部分省份的彙報。

習近平強調,要深刻理解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目前,有些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需求側主要是解決總量發展,供給側改革就是聚焦結構性問題,既要做大增量又要調整存量。中央謀定而後動,目前已經到了落實供給側改革的階段,掌握地方和部委的動態,加強中央和地方的聯繫和交流很關鍵。

「供給側改革」在2015年末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后便熱度不減,近期更是頻頻出現在高層講話和政府工作會議中。

比如,5月9日,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發聲,明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供給側是主要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必須作為主攻方向。需求側起著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時隔一日,5月10日,《人民日報》以醒目位置刊發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值得注意的是,在講話中,習近平尤其強調了供給側改革的「結構性」這三個字的重要性。

此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又一次突出了這三個字,強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對此,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分析指出,這或許意味著需求側的財政貨幣政策短期難有大動作,或有更多地方推出供給側落實方案。關於結構性問題,人民大學國發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的結構性問題在於一些產業結構低端過剩,而中高端又嚴重不足。並且,區域結構嚴重不平衡。同時,收入結構差距較大,導致需求上不去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的會議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聽取了江蘇、重慶、河北以及深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情況的彙報。

「這四個地方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室主任劉霞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深圳是經濟向前走的方向,重慶在中西部地區裡面發展特別突出,河北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壓力最大的省份之一,而江蘇則很能代表東部沿海的大多數省份。

記者注意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中,去產能排在第一位。對於這一點,河北省在今年的省兩會上作出的承諾是,年內將壓減煉鐵產能1000萬噸、鍊鋼產能800萬噸。不僅如此,河北明確提出未來五年鋼鐵產能「天花板」為2億噸。

而GDP增速領先的重慶,則在今年2月正式出台了《重慶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提出積極穩妥去除無效供給,具體包括去除過剩產能、去除房地產庫存、去殭屍企業和空殼公司資產等,騰出資源要素、市場空間支持有前景的企業發展。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談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也用到了「騰」這個字。他在4月召開的江蘇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去」是為了給有效供給騰出空間。

對此,劉霞輝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要分步進行,只有先去掉了舊供給,才能為新供給的發展提供條件,但騰出來的空間到底發展什麼,還需要各地認真研究。以當了三十多年「排頭兵」的深圳為例,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壓力都並不是非常大,所以就更加註重增加有效供給。

近日,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發布觀點指出,要堅定不移地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眼於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此次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則再次明確供給側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各地批了大量的投資項目。此次中央再此明確要減少無效供給,我認為這意味著未來政府在批准投資項目時會更謹慎。」

記者注意到,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補」)成為我國經濟工作中的重點任務。此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也指出,當前供給側改革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在李錦看來,提供產品的主體是企業,而產能過剩企業、「殭屍企業」又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中,因此國企改革與供給側改革是同步的。

對於如何推動供給側改革,此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要求,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場規律,善於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要勇於承擔責任,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勇於擔當。

「發揮市場和政府的雙重作用可以看作是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方法論。」李錦指出,發揮市場作用就是要堅持市場倒逼,讓低效、無效企業自動退出市場,為高新企業、新業態提供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產能過剩的企業也可能是當地納稅大戶,推動這些企業退出,也需要政府敢於放手。而在推動「殭屍企業」破產重組中,失業救濟等方面也需要積極作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