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阻止中概股回歸A股是敗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5-12 05: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蘇培科

  

  上周末有朋友用微信傳給我有關中國證監會答記者問的內容,目的是讓我解讀中概股回歸A股的部分。我只回復了一句:「證監會在瞎整」。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中概股回歸與否應該由企業和市場說了算,不應該由證監會行政暫緩,更不應該以什麼市場提出質疑、需要深入分析研究來搪塞。這與國務院要求「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精神嚴重相悖。股市需求端已經完全市場化,但監管部門還想在股市供給側搞計劃經濟,與供給側改革嚴重相悖,這是中國證券市場諸多弊端和矛盾叢生的主要根源。新股爆炒、估值偏離、權力尋租和市場扭曲等都與股市供給側的行政控制有關。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股市供給側改革,適時啟動註冊制改革和退市制度,這也是改善A股質量、抑制殼資源炒作和改變市場面貌的唯一辦法。但目前監管部門繼續管制供給端,將註冊制等待成熟條件為由推后,將退市制度視而不見,將唯一有可能盤活存量的併購重組和中概股回歸行政干預,想通過這種辦法來抑制殼資源炒作,殊不知此舉又是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殼資源之所以被爆炒,並非併購重組和中概股借殼回歸之過,主要是股票供給被行政控制,供給與需求不能有效平衡,加上註冊制又被推后,退市制度毫無進展,新公司IPO進不來,殭屍公司無法退出,殼公司自然就有了被炒作的空間,因此要想遏制殼資源炒作必須得從根本矛盾上著手。

  暫緩中概股回歸只會讓A股市場更加貧瘠,A股市場已經錯失整整一代互聯網企業,現在這些企業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盈利能力遠遠高於目前A股市場的傳統企業,而這些企業已經在海外市場得到了規範和培育,整體質量和素質普遍高於國內上市的公司,趁現在A股市場還有相對的估值優勢,這些企業在資本的驅動下,有意回歸A股的懷抱。如果證監會採取斷然拒絕的態度,A股市場又將錯失改變市場質量和面貌的機會,試想一下如果A股失去了估值優勢,將一無所有。這不僅會成為一個嚴重的戰略失誤,更會讓A股錯失真正崛起的機會。

  如果A股市場沒有相對的估值優勢,那些海外上市的企業根本不會回來,現在既然有機會吸引這些企業回歸就不要懷疑和拒絕,唯一需要做好的是,加速A股市場市場化改革的步伐,讓股市供給側與需求側平衡和市場化,如果進一步強化供給側的管制和搞計劃經濟,市場的不平衡和矛盾永遠解決不了。

  當務之急, A股市場應該加快市場化改革和剪除影響市場化的制度障礙,應該提高市場吸引力和讓市場保持適當的估值優勢,應該鼓勵在境外上市的優質資產回歸A股,改變A股市場的整體質量,讓轉型期的A股上市公司獲得外延式增長的能力,既實現中國經濟的存量整合,也讓A股市場繼續保持吸引力,只有這樣資本市場才能在目前發揮關鍵作用。如果讓股市徹底熄火、走向低估值、拒絕中概股回歸,對青黃不接的中國經濟打擊最重。

  其實,股市有些泡沫並不可怕,高市盈率的上市公司往往有併購低市盈率的衝動,逐漸通過外延式增長的方式既降低了市盈率,也擴大了上市公司的整體規模,有些公司運氣好會併購到增長潛力比較好的資產,從而為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奠定了新基礎。千萬不要誤認為這是純粹的概念炒作,動不動就想當然地去干預,這會嚴重阻礙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會讓市場繼續失靈。

  如果監管層依然按照計劃式思維來管理股市,搞不好結果會更悲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9: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