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欺負美國最厲害的,竟是中國?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6-3-29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日期: 2016-03-27
  2015年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15年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價值是進口的近4倍,順差達到驚人的3657億美元。這數字甚至比中韓貿易總額還多——要知道,韓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國。一家美國媒體也頗為沮喪地指出這個事實,新聞翻譯到中國,被加上「慘敗」的字樣。這顯示了兩國媒體抱有大體相同的認識。美國總統競選人特朗普也抱怨,「我們輸掉了貿易……欺負我們最厲害的是中國。」美國人的抱怨超過二十年了,逆差數據還在擴大。
  熱愛出口,厭惡進口,認為貿易赤字對己不利,這種重商主義的觀念源遠流長。近代歐洲國王喜愛積累金銀,金銀被認為是一國財富最重要的指標,現代很多政府則熱衷於儲備外匯。「出口就是賺錢,進口等同吃虧」的迷信,讓很多國家非常喜歡追求貿易順差。
  從家庭財務的角度看,似乎好理解:進口就是花錢,出口就是賺錢,出去少賺得多,財富不斷積累,難道不該這樣嗎?可是不要忘了,國家不是家庭,進口不是消費,出口也不是積累,問題遠比單個家庭企業複雜得多。任何國家的貿易,都由企業在實際參與。進口可能是為了消費,使民眾生活水平提高,也可能是原材料和技術引進,繼續促進生產;出口換取外匯,這些錢最終還是要用於購買國外產品,提高本國福利。自由貿易之下,無論進口還是出口,雙方都獲得好處,以貨幣流向判斷誰佔得更多便宜,毫無意義。
  現代國家貿易之複雜,傳統的統計數字已難以涵蓋。比如來料加工,原材料算進口,製成品算出口,中國工人賺加工費,就能在這單生意賺取順差。這能據此判斷中國的貿易地位更強勢嗎?中國工廠為蘋果公司組裝生產,再運回美國,這也算作美國的「進口貿易」。每年9月份iphone新品發布,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就激增,這能說明美國人吃虧嗎?我們能夠斷定的是,在這些看起來「不公平」的合作中,生產效率提高,兩國民眾都獲得福利,而這正是自由貿易的美妙之處。
  當然,各國政府都對貿易採取干預措施,使得企業間貿易不那麼「自由」。我們在相當長時期內採取鼓勵出口的政策,美國人額外享受到了廉價的商品,中國民眾則在忍受輸入性通脹。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這種情形所有改觀。出口補貼是用本國貨幣補貼國外消費者,反傾銷則是和本國民眾為難,關稅則使貿易雙方的利益都受損。這些都常見於中美兩國的貿易政策,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公道地說,由於美元在全球經濟中具有主導性地位,這使他們在貿易中更為有利。全世界都在使用美元,美國政府則一再擴充貨幣規模,讓各國承受美元通脹的代價。這也是美國貿易逆差巨大的原因。特朗普說,中國從美國榨取大量錢財,這不靠譜。中國民眾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創造,才取得今天的貿易地位,這是不可抹煞的成果。
  中美貿易,美國沒有失敗,中國人雖然吃了些虧,卻不至於達到否定貿易的地步——畢竟,我們從中獲得了巨大財富,也學習了太多知識。唯有深化開放政策,不斷地減少阻礙,讓貿易更加自由,中國人才能獲得更多福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